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夏光敏 《大观周刊》2012,(42):59-59
当前青少年犯罪有着结伙作案多、严重犯罪多、突发性犯罪多、手段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及反复性强等特点。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而提出对青少年犯罪采取事前预防和司法预防等多种预防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张世学 《大观周刊》2012,(23):80-81
青少年社区矫治服务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制度的创新,在青少年犯罪的矫正和预防上有独特的贡献。本文从青少年犯罪出发,显现导入社区矫治服务的紧迫性,然后分析当下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治服务的三种本土化模式,最后从社会工作的职业导向、价值前提和实践理念展现了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社区矫治的介入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已广泛渗透到青少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众传媒已经逐步取代单纯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一方面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在扩大文化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青少年的知识结构,成为影响青少年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因素;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中的不良文化信息又在不同程度上污染了文化环境,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之一,如何净化大众传媒环境,这对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13亿多人口,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约有3.67亿.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成人化、智能化、凶残化等犯罪特点,这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已引起社会各界以及学校、家庭的高度关注.运用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广播电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宋高祥 《大观周刊》2012,(28):66-67
亚文化是一种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而犯罪亚文化是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有着天然的影响性和倾斜性。导致青少年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和越轨行为.对犯罪亚文化产生的原因和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了解.对青少年犯罪予以有效地预防和遏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社会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势在必行。据我国的权威部门统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趋小、暴力程度不断加剧。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上升的趋势,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缪惊雷 《大观周刊》2011,(49):147-147
任何犯罪行为都是在行为人一定的犯罪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而行为人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其内外因素和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犯罪心理预防,不仅要加强青少年个体健康心理的塑造,提高其自身抵抗不良诱惑的能力.而且要加强外部消极环境因素的防范和治理,控制和减少外部环境中导致青少年滋生犯罪心理的因素。本文则在此基础上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相关策略作出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8.
1999年美国发生了多起校园枪杀案,惨剧的受害者是学,制造者也是学生。这种青少年犯罪日趋增多的现象。不仅是国外关注的问题,同时也出现在我国。据有关统计资料,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约占犯罪案件总数的20%,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尤其在校生犯罪率的上升(约占青少犯罪的21%),犯罪低龄化的趋势,以及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增多,使人家意识到预防犯  相似文献   

9.
偶像崇拜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偶像崇拜一方面促进了青少年各种技能的习得并满足了情感方面的需求,一方面也使青少年思想道德异化,从而导致网络犯罪事件的发生甚至个人社会角色失败.为了强化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影响,减少消极影响,需要从政府、社会、家庭及...  相似文献   

10.
预防犯罪是大众传媒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大众传媒的犯罪新闻报道在预防犯罪方面既有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也有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犯罪新闻报道要扬长避短,就要注意消除实践中存在的可能成为犯罪诱发因素的不良做法,强化犯罪新闻报道的教育导向功能,重视被害预防并引导社会大众理性看待犯罪,以减少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社会犯罪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犯罪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新闻媒体也自然更多地投入到青少年犯罪的报道之中。然而,在众多的媒体报道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得青少年犯罪的新闻报道,不能全面、客观地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青少年犯罪的新闻报道呢,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三  相似文献   

12.
季恒 《大观周刊》2012,(33):36-36,34
家庭暴力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严重侵犯人权的违法行为之一,其产生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社会、道德、法律等方面的背景和原因。本文通过对国内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分析导致家庭暴力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其危害.并结合国内外预防和打击家庭暴力犯罪的经验和教训,着重论述了在我国应如何建立预防和打击家庭暴力犯罪的公共政策与法律机制,最终达到依法治暴、从根本上预防并减少家庭暴力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罗品 《大观周刊》2012,(49):57-57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在我国刑事犯罪案件和犯罪人数量上占据着较大比例。南于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在犯罪形成的原因、刑事责任的认定及刑罚的适用上有着明显区别.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和制裁、改造未成年犯罪人就成为刑事立法、司法和刑法理论研究共同面对的特殊刑事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4.
贾秀清 《大观周刊》2013,(12):328-328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中职学校“预警学生”也逐年递增,他们是青少年犯罪的“生力军”。如何教育好这_群体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从中职学生的犯罪特点、原因、预防及区别对待处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弱势群体普遍存在各种社会问题,犯罪率也比较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因此,像未成年人犯罪、农民工维权、空巢老人、妇女维权等问题始终是媒体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李彦 《大观周刊》2011,(37):54-55
近年来我国女性犯罪呈现出不断蔓延的趋势,女性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女性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殊性以及其所处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使女性犯罪具有不同于男性犯罪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女性犯罪的特点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刘锡华 《大观周刊》2012,(4):49-49,5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今世界巳进入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青少年不断搜集、吸收影视文艺作品中描写的犯罪手段、犯罪方式以及反侦查的伎俩,给社会、家庭,包括青少年本身都造成了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如何对网瘾青少年实施知识援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青少年网瘾是一个新型社会问题。目前我国有网瘾青少年500多万,他们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者。网络媒介的特点、青少年自身的弱点、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等是青少年产生网瘾的重要原因。网瘾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社会功能都有负作用,甚至引发犯罪。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网是消除网瘾现象的有力手段。图书馆应凭借自身优势,积极介入青少年网瘾防治工作,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图书馆在对网瘾青少年实施知识援助时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颜恺 《大观周刊》2011,(22):202-202
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是我国现阶段预防与惩处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大胆探索,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将有助于做到——既有力打击犯罪,又有效减少社会矛盾,从而实现法律效用和社会效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为全面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预防行贿犯罪,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吉林省首家"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中心"在辽源市人民检察院揭牌成立。近年来,市检察院制定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管理办法,印制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宣传手册,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