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用好奇法,质疑法和矛盾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生长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针对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优化教学过程"方面谈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是美术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主要切入点。在中学阶段,抓好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整个基础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思维是开创性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创造意识和潜力的新一代。本文从发展学生创造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角度进行探索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陈玲 《广西教育》2007,(7A):85-85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谓创造性思维,是在一定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新的知识成果的思维过程。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音乐创造性思维主要体现在音乐欣赏和创作上,小学音乐教学不是培养专业的作曲家,而是要通过音乐教学去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人才素质的竞争,实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竞争。坚持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是世界教改的潮流。从营造创造氛围、开设人创造性教育课,培养想象力、直觉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入手,其目的在于促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是美术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主要切入点。尤其是在初中阶段 ,抓好初中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可以说是整个基础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纵观人类历史,创造力是人类发展的源动力。1996年6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即素质教育需要培养创造性人才。所谓创造性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其核心则是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独立性、创新性等思维品质上。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叶圣陶先生在《创造性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特别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让他们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广大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在数学中的目的不是培养解题高手,而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学生.创造思维是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所在,只有创造性的思维才能产生新的发现,提出不同的见解,造就新的结论,真正推动进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在数学中的目的不是培养解题高手,而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学生。创造思维是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所在,只有创造性的思维才能产生新的发现,提出不同的见解,造就新的结论,真正推动进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素质教育占据很重要地位,其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尤其重要,因此就要更新教育思想,诱发创造兴趣,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心理品质,创设良好氛围,不断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当今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体现为善于联想,能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对问题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结合这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对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谈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张红梅 《阅读与鉴赏》2007,(10):19-21,7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交融的结晶.具有流畅性、突破性、新颖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在创造活动中起关键作用,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内容。因此,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谈谈在语文课改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与创造”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思想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意识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和主要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创造性教学与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等创新素质的培养作为各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独有的思维能力,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外观和物化。华罗庚曾说过:“人之可贵在于创造性思维。”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因此创造性素质是人类最主要的素质。唯有抓好这个问题 ,素质教育才抓住了根本。在小学自然课堂实验教学中 ,怎样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呢 ?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1 启迪诱导 ,激发创造思维兴趣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心理活动中一种高级思维过程 ,也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兴趣所在。在自然课堂实验教学中 ,首先必须让学生从疲软的思维状态中解放出来 ,激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性。1 1 渗透科学史 ,破除创造思维的神秘感“科学”、“创造”一类的字眼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水中月 ,雾中花 ,虽近在咫尺 ,却远隔天涯…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主要标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新得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方法多样。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觉得在教学中多运用激励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励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预期的目标努力的教学过程,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积极性的过程。运用激励教学法有利于营造创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