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创造品质的核心,求异思维与发散思维则又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写作教学中,关于创造性思维开发的探讨,对于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指通过教育的引导者即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品质",以发挥创造的潜能。教师可通过课程内容及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人的创造性包括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性个性品质。其中创造意识是创造性活动的动力系统,创造思维能力是创造活动的操作系统,而创造性个性品质是创造活动的启动、调控和成功的保证系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个性品质,关键是逐步培养和形成其创造性个性。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个性品质,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一、培养敢冒风险的性格冒险性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有些人是与生俱来的,他们遇事勇敢、果断,有胆识,藐视困难,不怕失败。这样的人思维活跃,富于创造性。而另一些人生性胆小,害怕…  相似文献   

4.
培养青少年具有创造的志向和创造的才干是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学语文教学应能促进创造性活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5.
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诱导学生善于发现美,奠定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指导学生大胆想象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创造美,延续创造性思维的热情等途径,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  相似文献   

7.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培养具有创造创新能力的学生.而地理学科蕴藏着丰富的培养创造思维的材料.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问题教学,尽量挖掘教材的创造性要求,设置一种有利创新思维的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创造思维品质,使学生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开发人的创造潜力,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是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创造性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学中所有教师们都已经把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目的.但每节课、每位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手段,达到的目的都不同.在河北省创新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中,我试上了小学数学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册《比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我初备的宗旨是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因此在教学时我力求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在课堂活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索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要求。但目前,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创新性思维只属于高智商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青少年学生对创新思维又存在感性障碍、情感障碍、文化与环境障碍、知识障碍。这样一来,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陷入了困境。其实,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决不只能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蔡天容 《小学生》2013,(3):49-49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很好地进行研究。又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对锻炼学生思维有其自身独特优势。在教学中如何发挥这一优势呢?我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学生“能动优化身心”的技能是其主要任务:“能动优化身心”本身就包含着创造和创造性思维品质——这就规定了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责任和义务。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淡淡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知识经济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的地位。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具有自身的独创性、突出性和新颖性。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是深化语文改革.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呢?  相似文献   

13.
郝红霞 《新疆教育》2013,(15):89-89
当今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在于创造,而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不意味着要提出一种取代日常教学的措施,而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把这种创造性教学的精神渗透在日常教学的一切环节中。教师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创新思维的特征及创造性品质。创新思维有以下特征:一是新颖、独特且有意义的思维活动;二是思维加想象;三是灵感的产生;四是分析思维与直觉的统一;五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统一。创造性人才不是完全表现在智力上,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少年儿童往往表现为:敢冒险,有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求知欲旺盛,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及其丰富的想象力。这些都是小学生创造品质的表现,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地爱护和培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考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中学现有新教材中创新知识比重的不断增加,历史教学对中学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对学生创造思维品质的培养也成为历史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急需大量具有创造意识人才。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灵魂。"因此怎样培养具有创造意识人才,已成为教育中一个重要课题。创造性思维是创造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首位,并且留给学生创造的机会与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条件与空间,在学生获得音乐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在教学当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实践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16.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造教育贺金兰在中学阶段.创造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性个性品质。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创造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以教材为依托.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进行。这里,且谈谈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了一些见解: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创设一定的思维情境,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欲;  相似文献   

18.
石磊 《湖北教育》2002,(7):43-43
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了一些见解。①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创设一定的思维情境,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欲。②要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学生大胆猜想,发现结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机智。③通过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独立性、创新性等思维品质上.历史学科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方法都应以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为本.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如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管齐下,诸法并用,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