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黄丕烈清代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版本学家、校勘学家、出版家。为此,结合黄丕烈的版本目录学最初实践,论及其目录学思想,他创立的许多古籍整理方法,开辟了许多版本目录方法的先河,对后世目录学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丕烈是我国清季中叶大藏书家,其所藏宋元佳椠散出后,杨氏海源阁得之最多,共一百五十四种,其中宋元刻本三十二种。《楹书隅录》著录黄本达一百三十六种,录黄跋近三百篇。黄氏遗书及题跋能够存留于世,杨氏厥功甚伟。  相似文献   

3.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在黄丕烈藏书题跋记中极具个性特色,书中佞宋刻,嗜旧钞,为先贤存古留真;精校勘,细考辩,求古籍尽善尽美;广交友,析疑义,显乾嘉士人风貌。它是藏书家30余年藏书校书的经验总结,也是士礼居兴盛衰落的沧桑见证。  相似文献   

4.
黄丕烈的藏书题跋具有独特个性风格,其中尤以<士礼居藏书题跋记>为代表.书中佞宋刻,嗜旧钞,为先贤存古留真;精校勘,细考辩,求古藉尽善尽美;广交友.析疑义,显乾嘉士人风貌.它们不仅是藏书家三十余年藏书校书的经验总结,也是土礼居兴盛衰落的沧桑见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天津图书馆珍藏的黄丕烈校跋本《穆天子传》为依据,以“黄丕烈题跋”为讨论范围,旨在对黄丕烈是书题跋进行梳理,搞清楚《穆天子传》所载黄丕烈题跋情况,还其题跋旧貌,为学界提供完整文献。  相似文献   

6.
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又字绍甫,号荛圃,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氏,清代著名藏书家。其生活的年代,正是清代学风日盛的乾嘉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读书、藏书、刻书活动十分活跃。黄氏从20多岁开始藏书,一直到他去世,共收藏了大约二百多部宋版书和上千种元、明刻本及大量的旧抄本、旧刻本。  相似文献   

7.
古今藏书家大多是刻苦治学的学者,擅长整理图书的日录学家、校勘家,或热心于刻印图书的出版家,但一般也只是偏重于其中一两种.而同时做到藏而能鉴,鉴而能读,读而能校,校而能刊,刊而能精,则首推黄丕烈.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又字荛圃、荛翁,号有抱守老人、荛圃主人、士礼居主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版本学家、校勘学家、出版家.乾隆五十三年(1788)黄丕烈26岁时考取南京举人.嘉庆六年(1801)39岁入都,后归故里[1]12.  相似文献   

8.
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非常重视古书修补,提倡修补古书要保持古书原貌。前辈古籍修复大师张士达先生将黄丕烈古书修补理念进行了总结,并付诸实践。新时期古籍修复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继承黄丕烈古书修补思想,在古籍修复中严格执行"整旧如旧"基本原则,正确处理好古籍修复"整旧如旧"与"整旧如新"的关系,以保证古籍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9.
吴翌凤研究     
吴翌凤(1742—1819)是清朝乾嘉时期的一位著各藏书家兼学者,与吴骞、黄丕烈同时。他毕生从事保存整理文献典籍,以抄书名世。同时又工诗画,通金石,多才多艺,在当时声名著于士林,但死后却声名不扬,事迹日渐模糊,近世几乎无人去研究他。为使这位古代名  相似文献   

10.
黄丕烈(1763—1825),清乾靠时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乾隆五十在年(1788)举人,字绍武,一字绍圃,号芜阿,芜夫、复翁。其署名很多,如抱守主人、士礼居主人等。嘉庆六年(1801)逢举人大挑,黄丕烈名列一等,本可到直隶去、与知县,黄丕烈不愿就职,纳资得兵部主事,不久便弃官回归故里,毕生从事藏书、校书、刻书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11.
《皇舆表》是清康熙年间奉勒编纂的一部重要地理著作。该书的初修、增修跨越了二十五个年头,先后两次开工刊刻,皇帝为此书两次作序。由于对该书的编修、刊刻源流没有辨析清楚,现行各权威目录书对该书的版本描述都是错误的。该书可作为图书馆古籍编目人员宜重视考订的一个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2.
顾之逵是乾嘉时代的著名藏书家,"藏书四友"之一。他与黄丕烈、顾千里、周锡瓒、袁廷梼、钱大昕、焦循、段玉裁、钮树玉等当时的著名学者、藏书家有密切的交往。研究顾之逵的意义在于:揭示他在诸多宋元善本、明清抄本递藏源流中的位置;彰显他"与众共之"的分享精神;有助于全面地、历史地认识藏书家群体,实现进入"过程"、还原"场景"的藏书史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陈志平  陈莉 《图书馆论坛》2006,26(6):365-366,350
通过考证,指出并纠正《黄庭坚全集》中存在的大量错讹之处,以期有益于黄庭坚文集的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二人是浙江定海人,晚清时期的学术名家。二人现藏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等地的著述(包括刊印本和手稿)尚有39种,600余万字。这些著述以承传和集成见长,又不乏创识,颇有学术价值。文章对这些著述版本加以整理补充,以期有助于定海黄氏学术及晚清学术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展龙 《图书馆杂志》2007,26(3):69-73
《献征录》是明代焦竑编纂的一部记载本朝人物的传记史书,史料价值颇高。全书以求备、求真为原则,通过照录、并载、补裁等方法,广泛征引文集、实录、传记、野史笔记、方志等各类文献,在史料上表现出博洽、珍贵、慎核等难能可贵的史料特征。  相似文献   

16.
对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入藏善本古籍所钤印章进行分类,探究古籍藏书印在史传补遗、藏书史研究、古籍版本鉴定、艺术鉴赏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明清之际,典籍日就澌灭,诚乃“古今书史图籍一大劫也”。清朝定鼎不久,文教大兴,与以黄虞稷为代表之众多江南藏书家彼此频繁往还,艰辛地聚书、刻书以保存图籍、播衍学术、陶铸学风,从而使传统文脉绵延不绝关系甚密。  相似文献   

18.
逐一甄别苏州大学图书馆馆藏几十种黄裳藏书,从中选录集部古籍题跋九种,并加以浅释。因所录诸条多是首次发表,故对黄裳的藏书题跋以及对明清集部古籍的研究多有帮助,从中也能看出黄裳的藏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