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脂蛋白(a)与纤溶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5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51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脂蛋白(a)浓度,并以底物显色法测定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脂蛋白(a)浓度和PAI活性明显升高,tPA活性明显降低;脂蛋白(a)浓度与血浆尿素氮水平、PAI活性均呈正相关;脂蛋白(a)浓度与tPA活性呈负相关.结论:肾功能对血浆脂蛋白(a)浓度起一定的调节作用,脂蛋白(a)水平的升高与纤溶活性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血浆脂蛋白(α)[Lp(α)]水平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关系,探讨Lp(α)在CRF(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36例CRF与30名健康对照者的Lp(α)浓度,并同时测定了TG、TC、LDL-C和HDL-C的含量.结果:CRF患者Lp(α)、TC、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Lp(α)水平变化与LDL-C、HDL-C、TG、TC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RF患者体内存在着Lp(α)等脂代谢紊乱的情况,高血浆Lp(α)水平是CRF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Ⅱ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和尿中IL-6的含量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48例Ⅱ型糖尿肾病(组1)患者血液、尿液及外周单个核细胞PHA体外刺激培养上清液(CPBMCS)中的IL-6含量进行检测,并与46例肾功能正常的Ⅱ型糖尿病组(组2)及48例健康人(组3)比较。[结果]组1血和尿中的IL-6含量明显升高,其尿液中含量与组2和组3比较,分别为(P<0.01和P<0.001),血浆中含量与组2和组3比较,分别为(P<0.05和P<0.01)。组2和组3之间比较,血浆和尿液中含量无明显差异(P均>0.05),组1患者CPBMCS中的IL-6含量与组2,组3之间无明显异(P均>0.05)。[结论]血浆和尿液中IL-6的检测可作为判断Ⅱ型糖尿病肾病病情活动的一项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33例人阑尾肌层胃动素(MTL)样免疫反应(-IR)神经,阑尾炎组25例(单纯组7例;慢性组6例;化脓组7例;坏疽组5例),对照组8例;用放免技术测定25例阑尾炎患者与5例对照组患者血浆和阑尾组织MTL浓度。结果:各组阑尾肌层中均有MTL-IR神经分布,环肌层较多。各阑尾炎组神经丛及神经细胞数密度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P<0.01),坏疽组MTL-IR神经丛较慢性组减少(P<0.05)。阑尾炎患者血浆及阑尾组织MTL浓度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MTL可能参与了阑尾炎的调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脐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系统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阴道分娩组(31例)、择期剖宫产组(37例)的脐血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Ⅱ)和醛固酮(A ld)水平。结果表明:择期剖宫产组新生儿脐血PRA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脐血AⅡ、A ld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在Grraves'(GD)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择61例(GD)患者对其治疗前后ET、TT3、TT4的含量进行检测,并以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前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浆E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ET水平的高低与GD患者的病情相关,所以测定和研究ET在GD患者中的水平,对于G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将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脉通胶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组(30例,常规西药加心脉通胶囊治疗)与对照组(30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脉通组临床症状计分、TIB、ET、MDA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NO、SOD上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脉通胶囊有较好抗心肌缺血作用,血管内皮保护效应是其作用机理之一,加用心脉通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比单用西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患者血清中多胎类毒素:β2微球蛋白(β2-MG)、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的清除作用,并与单纯血液透析清除β2-MGi、PTH的效果比较。方法:在28例慢性肾衰患者常规血液透析中增加一次血液透析加灌流治疗,在透析及透析加灌流前后分别检测其β2-MG、iPTH血清水平。结果:血液透析加灌流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β2-MG、iPTH水平明显降低(P<0.01),单纯血液透析前后血清β2-MG、iPTH水平没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血液灌流加透析可以明显降低慢性肾衰患者血清中β2-MGi、PTH水平,从而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桂枝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桂枝汤对长期高脂饲料喂养引起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脂和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作用.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普通饲料),n=8;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n=10;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加辛伐他汀灌胃),n=10;桂枝汤低浓度组(模型组加桂枝汤10g/(kg·d)灌胃),n=10;桂枝汤高浓度组(模型组加桂枝汤20g/(kg·d)灌胃),n=10.喂养14周用光镜观察动脉斑块形成后检测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结果:桂枝汤持续治疗6周后,相对于模型组,血清TG、TC、LDL-C浓度降低(P<0.01),HDL-C浓度升高(P<0.01),ET和AngⅡ含量降低(P<0.01).结论:桂枝汤可降低血脂和血管内皮活性因子,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黄芪建中汤(HQJZT)对地高辛所致小鼠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机制,应用地高辛复制小鼠胃溃疡模型,在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Na+-K+-ATP酶活性、NO含量和胃蛋白酶表达水平.结果发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经地高辛灌胃后小鼠体重极显著降低(P<0.01),胃黏膜可见明显溃疡病变,血清中Na+-K+-ATP酶活性和NO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胃蛋白酶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经HQJZT灌胃后小鼠体重极显著增加(P<0.01),胃黏膜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清中Na+-K+-ATP酶活性和NO含量显著升高(分别为P<0.01,P<0.05),胃蛋白酶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且以中剂量组的作用最明显.结果表明,HQJZT对地高辛所致小鼠胃溃疡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Na+-K+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澳特斯小儿止咳露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时ET、TNF-α水平变化.方法:将7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二组,在按照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的治疗原则的同时,治疗组口服澳特斯小儿止咳露,对照组未提供口服止咳药物;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8小时进行监测血桨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结果:治疗前后血浆ET、TNF-α比较,治疗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澳特斯与干扰血浆ET、TNF-α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在尿毒症非透析治疗患者的疗效,旨在探讨一种延缓慢性肾衰竭患者透析治疗的方法。方法:将55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非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8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羟苯磺酸钙0.5g,每日3次,对照组27例单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8周及治疗24周肾功能、血脂、血压、24h尿蛋白、血尿酸等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肾功能均明显改善,血脂、血压、24h尿蛋白、血尿酸均明显下降(P<0.05,P<0.01);且治疗组各项指标随时间的延长差异越显著(P<0.05,P<0.01),但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除血压外,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羟苯磺酸钙能够延缓尿毒症非透析治疗患者肾功能的进展,延缓透析;而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作用可能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血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与血小板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例脑梗塞患者分别于发病急性期和稳定期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血中NO含量;用光电比浊法和免疫荧光分析法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同时检测正常对照15例[结果]血清中NO含量在发病急性期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P<0.01).同时,PAgT与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ADP<0.05,PADR<0.01);而血小板GMP-140在急性期和稳定期较正常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梗塞发病急性期随着血中NO含量的增高,导致PAgT受抑,血小板GMP-140水平减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对急性胰腺炎血浆内毒素含量测定的前瞻性研究,共观察患者24例,入院时病情按 Ranson 指标分为轻、重二组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加用中药清下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各自血浆中的内毒素含量进行组间及治疗前后对比,并以5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急性胰腺炎病例血浆内毒素含量为:0.174±0.123Eu/mL;正常对照为:0.0785±0.027Eu/mL,二者差异显著(P<0.05)。按病情分型,轻型组内毒素含量为:0.160±0.099Eu/mL,而重型组则达:0.261±0.169Eu/mL,两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使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减少(P<0.05).但常规治疗前后的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表明:急性胰腺炎时可使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其含量与病情的轻重程度关系密切。在常规治疗中加用中药清下方则有使血浆内毒素水平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小鼠暴露于低压舱(0.42atm,22h/day)连续9天。结果表明,慢性重复低氧后,小鼠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迅速增高,第3天达峰值,其后迅速递减,但直至低氧后第9天,EPO仍高于低氧前水平(P<0.01)。低氧期间,小鼠的红细胞比容持续递增(P<0.01),而血浆容量无明显改变。伴随红细胞生成的增加,EPO生成存在反馈性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脂蛋白 (a)水平与纤溶活性的关系 ,探讨脂蛋白 (a)促血栓形成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方法 :分别测定 4 2例心肌梗塞患者、4 2例心绞痛患者、4 4例脑梗塞患者及 38名健康对照者的脂蛋白 (a)浓度、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lj1])及其抑制物 (PAI)活性 ,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各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脂蛋白 (a)浓度和PAI活性明显升高 ,tPA活性明显降低 ;各组脂蛋白 (a)与PAI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浆高脂蛋白 (a)浓度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脂蛋白 (a)水平的升高与纤溶活性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火箭免疫电泳的方法检测了67例肾脏疾病患者血清A_(po)A_1、A_(po)B_(100)及A_1/B_(100)等值,并选择了25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可见(1)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A_(po)A_1和A_(po)B_(100)浓度均升高,A_1/B_(100)比值正常(P>0.05);(2)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衰竭、糖尿病性肾病和肾病综合症患者血清A_(po)A_1降低或和A_(po)B_(100)升高,A_1/B_(100)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  相似文献   

18.
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 ,老年人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及终末期肾脏病 (ESRD)的诊治问题也日益突出 ,接受透析的老年人也逐渐递增。随着透析技术水平的发展 ,安全性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高龄已不再是透析的禁忌症。本文就目前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治疗作一简述。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透析中心自 2 0 0 0~ 2 0 0 2年间老年人透析患者 6 75例 ,男 4 5 8例 ,女 2 17例 ;年龄 6 5~82岁 ,平均年龄 70 .5岁。主要病因为糖尿病占 35 % ,梗阻性肾病占 33.6 % ,原发性高血压占 30 % ,其他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Bannisterr建立的颈动脉引流法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缺血预处理对一氧化氮(NO)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8只大鼠分为模型组、缺血预处理(IPC)组和对照组,观察血清和脑皮质中NO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脑内及血清NO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IPC组和模型组相比血浆中NO含量增加(P<0.01),脑皮质中NO含量降低(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可通过抗自由基功能影响NO代谢并保护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家兔血清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的变化,探讨NO在AR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家兔60只均分为四组(n=15).ARF模型Ⅰ组:皮下注射1%HgCl2(1.3ml/kg.bw);ARF模型Ⅱ组:肌肉注射50%甘油(10ml/kg.bw);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HgCl2和甘油作为对照Ⅰ、Ⅱ组.24h后,所有动物颈总动脉放血备检,制备肾匀浆.经Aeroset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BUN、SCr水平,以硝酸还原酶法、化学显色法分别检测血清及肾组织匀浆NO含量及NOS、iNOS活性,肾组织匀浆总蛋白以双缩脲法定量.结果:ARF模型Ⅰ、Ⅱ组血清NO含量及NOS、iNOS活性分别高于相应对照Ⅰ、Ⅱ组(P<0.05~0.01),肾匀浆NO含量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结论:NO在ARF发病过程中发挥保护及损伤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