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档案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档案史料编纂共同体、行政档案学共同体和历史档案学共同体、实用经验档案学共同体、"小档案学"共同体和"大档案学"共同体五个阶段,本文对这五个阶段进行分别论证并提出档案学术共同体的发展意义,有利于掌握学术脉络和档案学发展历程,旨在丰富我国的档案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组织形态经过了"原初共同体——现代性社会——现代共同体"的历程。共同体与共同体之间、共同体与更大的社会之间需要形成长期有机联动,现代共同体必须与社会实现功能互补。在此过程中,媒体扮演着"跨海大桥"的角色,实现了它的联动作用,协调着人的双面性冲突。  相似文献   

3.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日益成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及维护国际秩序的价值规范.本文通过全面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来源、文化内核以及实践基础,从完善国际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四个角度阐释其时代价值意蕴,提出后疫情时代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个维度,即秉持平等协商价值理念,凝聚"政治共同体"共识;建立互利双赢国际关系,共建"经济共同体"机制;共建求同存异话语体系,深化"人文共同体"内核;维护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筑牢"卫生健康共同体"防线,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理念转变为现实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基于互联网等技术平台的网络传播,以其结构性变化,为以往印刷科技主导的"想象的共同体"赋予了新的特性。本研究试图探究,从传统"想象的共同体"到互联网媒介中的"共同体",人们进行"共同体"归属感等的身份建构过程与机制。进而为建构公共领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民族意识源于"共同的想象"美国学者B·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中曾告诉我们,现代媒介通过对现实的建构及传播,创造出了"虚拟的现实空间",成为共同体的共同的认知领域,这个领域中的一切则如同纽带使得处于不同地域的共同体中的个体在想象中  相似文献   

6.
刘选  谭明杰  汪燕 《出版广角》2021,(21):59-61
在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编辑在弘扬中华文化和繁荣学术研究方面的独特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编辑的职业认同存在诸多误区.为了更好地提振编辑的职业认同,研究借鉴社会学领域"共同体"的核心要义和理论框架,从创建学术共同体联盟、连通实践共同体、促进两类共同体融合和建立新技术对编辑职业发展的预警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影视传播与民族想象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是值得广泛注意和深入讨论的一个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展开讨论,一是"民族想象共同体"作为一个概念的积极意义,二是影视传播对于民族想象共同体的建构作用,三是过度想象的问题。本文认为,在"民族想象共同体"这样的表述中,真实存在的共同体是本质,想象的作用是凝聚与加强这一共同体,而影视传播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能对民族认同和民族想象共同体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于博 《档案》2015,(4):17-20
我国档案学师生学术共同体与档案教育事业同步发展,但目前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问题。我们应从净化档案学术生态环境、培养档案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建立"科研—教学—学习"共同体三个方面着手,重构我国的档案学师生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5月21日下午,我院党委副书记、传播系主任胡百精副教授在东莞市长安镇作了题为"新媒体、对话与长安形象"专题讲座。胡百精强调,官方要从利益共同体超越发展到价值共同体,与媒体建立平等关系,不能有舆论洁癖。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仅提倡国家之间共同发展,还呼吁人类命运休戚与共,这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国际社会中存在对中国"和平崛起"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错误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加之我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方式上还不够完善,所以要优化传播方式,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得到更好地宣传。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心理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提供精神力量。然而,在培育与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仍然存在对"多元一体"逻辑关系认识不清、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效果欠佳、新媒体管理运用不规范等问题。在新媒体时代下,未来应从"多元一体"逻辑关系符号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优化、少数民族发展现代化、中外关系合理化、新媒体运用科学化等方面着眼,进一步培育与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余玉 《现代传播》2019,(12):59-64
新闻职业共同体是由价值维系的"想象的共同体",其建构是一个历史演化过程。聚焦于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新闻职业共同体自近代新闻业开启以来在中国的嬗变历程,探寻其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溯源与孕育(1815-1905)、萌芽与建构(1905-1928)、分化与重构(1928-1949)的独特演变轨迹和发展逻辑,并考察各个历史阶段新闻职业的信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知识共同体的现实表征,从而揭示中国近现代新闻职业共同体演进的源流关系及对当下新闻职业共同体建构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9,(8):88-94
作为应对全球风险的先进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传播,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应积极在传播层面加强推广,以直观、形象化的符号转化抽象、晦涩的政治理念。通过提炼典型符号,实现符号转义,构建"视像化"场景,完成图式借用与语境置换、突显"视像化"形象刺点促成情感关联、进行意象生产以增加认同权重的具体路径,发挥视觉媒介的独特优势,谋求对外传播中政治理念与个体情境的关联,以促成对象国成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同和内化,以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实践。  相似文献   

14.
王娜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4):92-96
认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共同体是旨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社群组织模式。研究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构建知识共同体的意义,并在界定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共同体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从知识整合的角度,就知识共同体的构成要素、组织原则和框架模型,提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构建知识共同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陈祖芬在《档案学通讯》2007年第2期撰文指出:档案学共同体是进行档案学科学研究,拥有档案学范式的科学共同体。他们是致力于档案学学习、研究和实践的一群人,是档案科学的主体。作者在分析"档案学共同体能力发挥的状态"时认为:档案学共同体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档案学发展的推动上。就目前情况看,档案学共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对知识/思想共同体的期待和想象,离不开无限丰富现实生活的生动启迪。严瑜认为:"第三次改革论争"催生了中国改革的大转型和"新的改革共识".同时,各知识分子群落间的思想裂隙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知识界的部分重大议题已经与改革进程深刻地纠缠在一起。知识分子企图用自己的诉求来影响社会的时候,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是,知识共同体要在与权力和民意的关联中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追求文明复兴的当代中国。需要一个有足够能力、有足够积累来探索事关民族、国家和文明命运的诸种问题的知识界,需要中国知识界有透彻了解世界其他文明的抱负和功夫。有承继自身历史文明统绪的能力。王晓渔则通过论析民国时期学术共同体和当下单位制度下学术共同体的分别,指出学术共同体不是课题组,不是学术协作组织,它首先是精神共同体,学者不仅是同事。更是同仁。有关"第三次改革论争"的社会政策等论争,不仅没有导致整个社会的分裂。反而刺激执政党和政府在众多领域的改革战略和政策设计方面,致力于提出能够整合意见多歧的市场社会的新思路和新政策。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思想、知识界建立新的共识和共同体有了可能。胡粲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阐释共同体"的视角,对于专业刊物《南方传媒研究》上的"反思性书写"进行个案研究,旨在揭示"南方新闻人"如何建立一套关于实践性新闻专业主义的论述。本文首先检视了作为论述主体的作者们的基本职业特征,然后系统分析了话语的三个维度:"体制内外"的二元对立、职业空间,以及大环境下的小空间。本文有助于理解专业期刊在新闻人建立诠释共同体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厘清库恩反思科学的两个重要概念——科学共同体和范式,并将这种"库恩式"的思考引入传播研究领域,对该领域的"学术共同体"和范式进行考察和分析。由于长期以来传播研究领域主要存在着两个分立的"亚学术"传统——人际传播研究和大众传播研究,且多种流派(学派)共存于传播研究领域,因此整个传播研究领域不存在一个相对统一的"学术共同体"及其共同范式。尽管如此,在大众传播研究的"亚学术"分支里却孕育出了一种以效果研究为重心的"主导范式"。  相似文献   

19.
作为春节"新民俗",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一个节日的象征符号。春晚自创办之日起就具有官方色彩,是国家话语权的表达渠道,"是民族国家意识形态植入民族所传承的传统节日的体现"。([1])本文以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概念为分析基础,约翰·B·汤普森关于意识形态的运行手段为行文思路,分析春晚以"国-家"仪式观与无差别"共同体"的途径,在观众中传播国家意识形态,建构出"政治的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杨淼 《传媒》2021,(19):62-63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201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上,由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他指出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人类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多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这一理念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古代航海精神的继承和创新.以纪录片来宣传和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将我国悠久的海洋文明史和丰厚的海洋文化资源转化为海洋文化软实力,改变我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逆差,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基于此,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拍摄出版6集纪录片《筑梦蔚蓝》,从主题意蕴、叙事策略及跨文化传播三个维度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影像表达.该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并于2021年7月以优秀成绩通过结项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