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于丹《论语》心得"热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丹《论语》心得"以现代人的视角,实践了一次成功的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体现了传媒与传统文化的积极互动.首先,它的出现契合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信仰的心理需求,体现了传媒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论语》心得的传播方式符合现代人精神消费的特点;再次,于丹以个人感悟式的体验带给受各种现实问题困扰的现代人一次心灵的释放和慰藉.  相似文献   

2.
钱宁说,他写孔子,爱孔子,但不是"新儒家"。他不认为祭孔有多大意义,不认为孔子的思想完全适用于现代社会,他也反对现在的孩子诵经、背《弟子规》《新论语》是一本难以定义的书。"首先钱宁不是于丹,也不是李零……它是对《论语》的一种解构式的解读。"该书的责编李  相似文献   

3.
80岁的王蒙又出新书了,继《老子的帮助》《庄子的奔腾》后,这次他"瞄准"了孔子。《天下归仁:王蒙说<论语>》对儒家经典《论语》进行了"王解"与"评点",再现《论语》的微言大义,是王蒙对《论语》的大量读书心得,经典解释转述,将《论语》作为一部活的、有针对性、有现实感、贴近人生与社会的书进行阅读理解发挥。本书的一大特点是打破了《论语》原有段落的排列,重新编辑组合,根据其内容重新划分结构,分别予  相似文献   

4.
孝敬之道     
于丹 《全国新书目》2008,(11):28-29
《于丹〈论语〉感悟》是《于丹〈论语〉心得》的续篇,从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等7个方面阐述了《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论语》是朴素和温暖的,它的朴素和温暖不仅在于那里面有天下大道之志,与此同时它还会指出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们抵达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钱逊 《全国新书目》2010,(17):38-40
《论语》的思想代代相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知"的信仰,是中国文化的"心魂"所在。在当下,我们更需要通过阅读《论语》、了解孔子,找到解决当代人生存和心灵问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6.
由一位女子主讲的《论语心得》,竞赢得了全国关注,这就是眼下于丹女士的《论语心得》热。《论语心得》受到读者欢迎,契合了现代读者的阅读取向和审美心理。因为它做到了“朴素”:一是通俗,二是有趣,三是有用。于丹和易中天善于让学术走出象牙塔,  相似文献   

7.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和南怀瑾先生当年的《论语别裁》是有很大区别的,《论语别裁》是对《论语》的解读,而《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则是一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碰撞与对话。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财有大道"兼具"保守传统"与"开放创新"两种精神特质的齐鲁文化,孕育了"义利合一"的大商之道。这一商道精神不仅在中国代代相传,也在世界范围内开花结果: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一手握《论语》,一手握算盘,缔造了日本崛起的"商道圣经"。《论语》和算盘,正是齐鲁古圣先贤的两大创造。  相似文献   

9.
学界过去一直把《论语》视为禅宗语录的源头,实际上它只是在文体形式上继承了《论语》的师徒问答方式,而在文风上,无疑与以写意笔法见长的《庄子》更为神似。本文通过"意气天然"、"笑而不答"、"目击道存"等方面的考察,具体展示了它与《庄子》文风的承继关系,并从主体身份认同与价值追求方面探讨了这种承继关系形成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0.
《女论语》是由中唐时期的才女宋若莘、宋若昭姐妹编撰的,它以女性的视角,对儒家"礼"的重要思想进行了阐述,明末时期的儒者王项将其选入《女四书》。《女论语》所倡导的儒家思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着极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正>《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是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基本的一部,它是孔子向弟子传授知识和讲课的记录,其中融汇了孔子对《诗》、《书》、《礼》、《易》等先秦文献精髓的认识,凝聚了孔子历经坎坷、饱经风霜的人生智慧,直达胸臆地讲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和体验[1]。因此,早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既然如此,那么《论语》对于档案领域同样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笔者不揣浅  相似文献   

12.
"东学西渐"的深层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汉英双解》(以下简称《双解》),以现代阐释学为主要研究方法,以近年来对《论语》的跨文化研究为基础,以元典文化输出为目的,最终形成了一部有特点的汉英双语著作。我国著名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原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先生为书作序。  相似文献   

13.
李春强 《兰台世界》2016,(23):126-129
王艮《语录》对《论语》这一儒家原典的有关诠释作出集中探讨,具体包括"志孔学孔"的强烈诠释动机、"尊身立本"的独特诠释视域和渗入了实用主义色彩的平民化的诠释方式。如果将其置放于《论语》文学化诠释的演变脉络中进行考察,就可发现王艮《语录》对《论语》的诠释话语透露出了一种新的文学化诠释的可能,并为其身后李贽《论语评》、张岱《论语遇》与冯梦龙《论语指月》等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诠释典范与必要的思想启蒙。  相似文献   

14.
为了测度《论语》中的核心观念结构,文章以结构主义和关键词方法为理论依托构建观念网络,通过自然语言分词技术对《论语》进行分词处理并构建观念词典,依照正向最大匹配法筛选出《论语》语句中与词典匹配的词项,并进行两两相连构建加权无向网络,以边权重的离群点为过滤门槛,筛选《论语》中的核心观念结构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论语》首先出现的是"人-君子"二元结构,接着逐渐出现"知-仁"二元结构,进而出现"人-知-仁""人-道-邦"的三角形强闭合结构。这说明孔子倡导"仁"为德性科目,"邦"为事功科目的内圣外王之学,其中"人""知"在《论语》观念结构中起着枢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阅读的"潜水作用"是实现经典深阅读的有效方略。曾子文章对《尚书》的谈以致用,《论语》有19例,《曾子》《孝经》各6例,《主言》《大学》各10例,它灌注以史为鉴之精神,开"尚书学史"之先风。  相似文献   

16.
阅读的"潜水作用"是实现经典深阅读的有效方略。曾子文章对《尚书》的谈以致用,《论语》有19例,《曾子》《孝经》各6例,《主言》《大学》各10例,它灌注以史为鉴之精神,开"尚书学史"之先风。  相似文献   

17.
国学大师辜鸿铭在1898年将中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翻译成英语,他的译经活动打破了这一领域有史以来一直由西方传教士垄断的局面,开始了《论语》翻译的多元文化介入时代。在迄今为止60多个《论语》英译本中,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堪称"华人第一译本",在西方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辜鸿铭《论语》翻译的背景辜鸿铭翻译《论语》与他传奇式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文化观念有密切的关系。辜鸿铭称自己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这句颇具调侃意味的话倒是他一生  相似文献   

18.
正邵洵美与《论语》半月刊邵洵美1932年在他的时代图书公司出版了幽默杂志《论语》半月刊。1936年,当时的主编陶亢德离开《论语》,转去帮林语堂编辑《宇宙风》,他便亲自接手主编《论语》。因不断有读者来信求答"什么是幽默",他就一再在编辑随笔里解释,如:"讽刺、幽默与滑稽""幽默与低级趣味""幽默与无聊的笑话""幽默与长寿""领袖与幽默""英国幽默、美国幽默与中国幽默"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亚马逊网《论语》英译本进行数据调查发现:其一,21世纪以来,《论语》英译本的版本数量迅猛增长;其二,非华人译者是《论语》英文翻译的主要力量;其三,从书评数量来看,非华人译本比华人译本更受读者关注;其四,国内出版社是目前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主力.因此,出版社应加快《论语》英译本的国外出版,拓宽多条出版渠道,实施国外化出版计划,壮大国内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论语》《论语》是孔门弟子记载孔子言行的片断的篇章结合体,共计20篇。它记载了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了孔子的若干学生的言语行事。对于《论语》的名称,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文选·辩命论注》引《傅子》也认为: “昔仲尼既殁,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