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教育是辅助与保障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以往陈旧的教师教育体系和一些具体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需要,教师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阐述了教师教育改革,以期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实现教师个体的主动专业化。  相似文献   

2.
德国职前教师教育体系改革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教师教育历史悠久,尤其在职前教师教育体系更是领先世界.近年来,在欧洲推进"统一的欧洲高校区"进程和国内教育改革的压力下,德国在职前教师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职前教师教育体系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点,这对我国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体系改革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进入 2 1世纪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成为我国“十五”期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构建适应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教师教育新体系对整体提升西部地区教师素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而为开发西部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对当前形势的分析 ,提出了构建新体系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试论教师教育改革的战略意义及行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师教育改革,应当站在促进教育可持续性发展和提升民族素质的高度,重新认识教师教育改革的战略意义。教师教育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基础;是课程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师教育改革行动策略的核心是促进教师教育制度创新,重点是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评估制度、新教师入职教育制度、教师校本研修区域协作制度、教师教育资源市场利用制度、教师歇业研修制度等,形成适应我国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5.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为高职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教育数字化时代下提升高职英语教师专业素养,首先需要明确其要素构成,具体包括专业知识技能素养、专业能力素养、专业态度素养等。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强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完善教师数字化知识结构、健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体系、搭建专业发展的数字化平台、构建专业素养发展共同体等方面,提出高职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成为我国“十五”期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构建适应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教师教育新体系对整体提升西部地区教师素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而为开发西部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立足于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提出了构建新体系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沈丽丽 《现代教学》2008,(11):74-76
教育改革三十年来,我们对教师教育的发展一直投入了较多关注。我们在不断回顾、加强教师教育的同时,也适当吸收师范教育体系相对完善的一些国外经验。本文从师范教育和职后教育两方面简要分析了德国教师教育体系及其特色。这对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促进我国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困境与超越: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思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教育专业化意味着在教师的培养中,应把职前培养和职后进修培训有机统整起来,使整个教师教育体系既具有阶段性、针对性,又具有连续性。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教育在其专业化的进程中陷入了怎样的困境,又将如何摆脱困境,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视角,创新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学科制度;注重教师教育内涵发展,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践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健全质量体系保障制度;坚守高师院校服务定位,发挥学科专业引领作用,是当前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师教育是世界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顺应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为此,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五个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发展轨迹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中寻找出规律性。这些规律性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育体系从封闭到逐渐开放、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体制从分离到统一、培育从职业到专业和功能从单一到综合等多个方面,而高师院校是我国教师教育的主战场。因此,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师院校的改革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教师教育改革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创建教师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北京师范大学的实践经验表明,大学加教育学院的教师教育模式应是今后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德国教师教育历史悠久,尤其在职前教师教育体系更是领先世界。近年来,在全世界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进程和国内教育改革的压力下,德国职前教师教育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在德国联邦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启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相关政策的有效引领,特色课程的设立,各联邦州不同的财政激励措施,大学国际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及教师教育中心的鼎力支持等,为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3.
传统师范教育的封闭性和教师来源的单一性不利于现代社会竞争,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就成了历史的选择。世界教师教育普遍强调教师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之路,改革、完善和构建一个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社会认可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对我国新世纪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德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晚,但在后疫情时代和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冲击等多重压力之下,德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取得了迅猛发展,并将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教育数字化变革的优先事项。2016年以来,德国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采取了诸多举措,包括建立教师数字化能力标准,数字化主题融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实施与推广教师教育数字化示范性项目,为教师教育体系的数字化变革提供制度支撑等。以上举措的实施,使德国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但同时还存在跨学科和跨阶段交叉融合难以有效实现,缺少统一各州的政策和法规框架,亟待制定前瞻性整体概念和搭建广泛合作网络等挑战。  相似文献   

15.
数字素养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要。教师数字素养主要涉及数字化观念、数字知识与技能、数字化教学、专业发展、数字伦理与责任等五方面内容。基于中小学校实际提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校本路径:一是促进区校优质数字资源的整合与共建共享,建设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体系;二是开发具身式教师数字化研修课程,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三是建立教师数字素养测评模型和评价体系,完善教师数字化学习考核与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宜从具体实际出发,在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须采取构建形式多样的教师教育体系、改善教师的专业培养环境和课程设置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40年间,能够先后亲历中国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两大领域的深刻变革,这是我的幸运。以前从基础教育的角度看教师,深感中小学的教师素质的高低将最终决定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成败,教师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点,两者必须结伴而行。跨入教师教育领域之后,则更为深切地体验到:教师教育对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关键性的重要作用,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的改革,必须先走一步。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转型促进教师教育治理成为一种必然。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促进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实现教师教育治理中角色重塑、推动教师管理流程再造。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教育治理遭遇现实困境,包括政府管理“缺位”和“越位”,以“管”代“治”现象突出;数字治理效率低下,多元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教师数字素养亟待提升,人机协作意识缺失。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教育治理的推进需要加强对教师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建设力度,实现从“管”向“治”转变;推进数据治理平台建设,构建数字化转型协同治理机制;加强数字化转型培育,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数字化治理水平,同时摆脱对数字技术的过度依赖,端正数字化治理的价值观,在治理活动中彰显人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正面临挑战。文章在分析目前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对英语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提出相关措施:增设《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和第二课堂实践课等,完善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科学体系;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国家要求职业院校教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创新思维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以及拓展数字化应用能力,为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和基础。通过分析研究职业院校教师成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对职业院校教师的要求,从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多元教师评价体系、职业发展路径、师资队伍管理理念、数字化教师培养等方面构建了教师成长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