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提高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储备,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启动了以“基地建设”“拔尖计划”“强基计划”为代表的本科教育改革工作。经过3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改革已显成效,但在生源质量、选拔机制、课程结构、培养模式、办学理念等方面仍存有不足。为了更好地深化我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教育主管部门及试点院校应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和拔尖人才成长成才规律,扎实推进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加大师资等教育资源配置力度,稳步扩大试点招生规模;探索选拔机制改革,形成分类、多元的拔尖人才选拔新模式;优化课程结构,适当增加必要的人文社科类和选修课程;立足院校办学特点和优势,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拔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夯实拔尖人才培养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
"钱学森之问"掀起了拔尖人才培养的热潮。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也应该不断探索拔尖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模式。高职院校应该依据国家教育方针,重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搭建起文化平台、资源信息平台、竞赛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和创业平台,形成平台系统,注重营造成才氛围,充分发挥环境"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促进拔尖人才迅速成长。  相似文献   

3.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重点,具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胜任力的教师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国际上对教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胜任力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分析发现,这些挑战主要源于对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者的教师存在准入的优绩化认知、培养模式的技术化感知和对教师个体权益的忽视。专业资本理论的提出,为重构教师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者的胜任力提供了认识论视角。基于专业资本理论,提升教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胜任力需要跨越“能力鸿沟”、摆脱“技术胜任”与面向“个性重拾”。为此,需明晰教师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者的资本产权,构建专业发展导向的培养机制;夯实具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教师的供给基础,构筑教师内涵增长的保障体系;助力教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科学决策,构造教师反思成长的教育空间。  相似文献   

4.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衔接点,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引领效应。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体系下,拔尖创新人才也应积极构建分类培养体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命题是人才培养,在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高质量教学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在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促使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匡正科研崇拜与补救教学缺失,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地反思与探索。宁波大学阳明创新班基于交叉融合探索的“六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构建与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精英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与启示意义。在当前国家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后,高等职业教育也应确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深化中高职协同发展为突破、以产业学院为抓手、以职业本科教育为引领,推进技术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赵临龙 《课外阅读》2015,(4):203-206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产物,占全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半壁江山,对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影响极大。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内涵的发展之路,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过好转型三关:突破专业教师转型的困惑关;创新应用型人才协调发展的成长关;构建社会服务互动机制的双赢关。  相似文献   

6.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衔接点,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引领效应。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体系下,拔尖创新人才也应积极构建分类培养体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命题是人才培养,在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高质量教学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在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促使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匡正科研崇拜与补救教学缺失,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地反思与探索。宁波大学阳明创新班基于交叉融合探索的“六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构建与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精英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与启示意义。在当前国家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后,高等职业教育也应确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深化中高职协同发展为突破、以产业学院为抓手、以职业本科教育为引领,推进技术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衔接点,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引领效应。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体系下,拔尖创新人才也应积极构建分类培养体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命题是人才培养,在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高质量教学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在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促使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匡正科研崇拜与补救教学缺失,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地反思与探索。宁波大学阳明创新班基于交叉融合探索的“六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构建与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精英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与启示意义。在当前国家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后,高等职业教育也应确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深化中高职协同发展为突破、以产业学院为抓手、以职业本科教育为引领,推进技术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高职院校改革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背景,研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意义和现状,探索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途径,以期促进高职教育面向社会和企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改革原来统一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拔尖型、复合型、技能型三类人才,分类制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通过"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有效解决了生源多样化和学生需求差异化的矛盾,为社会培养了高素质的"拔尖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林业院校的林科类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敬业精神不足等问题.面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林业发展对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林业院校需要借鉴国外林科类人才培养制度和培养方式,立足于我国实际,从创新培养理念、构建培养制度、探索培养途径等三个方面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高职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在证书体系、招生制度、人才培养和经费投入等方面面临系列挑战,唯有进一步构建职业教育证书体系、优化高职教育招生制度、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方能助力高职院校加快培养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根据自身办学特征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首要任务是树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理念,核心是建设课程体系,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3.
探索高职起点的"3+2"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素质优秀的"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将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技术师范院校学科专业师范本科教育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为推进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的途径。文章从招考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优化、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推进项目化管理等方面提出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立身之命,当下的高职教育有必要重新回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原点,审视新时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并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以理念借鉴为先导,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创新教育课程实施平台为关键、现代质量管理为保障"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啻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经济社会建设面临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优秀拔尖人才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有责任参与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的背景及目标,提出了在合理选拔人才的基础上,通过校企融合培养平台,构建教育新模式,营造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氛围等措施,以期建立起有效的高职院校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职教育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琳 《职教论坛》2012,(13):20-23
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这要求有大批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发展支撑。高等职业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开发方面具有基础与主导作用。高等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是院校系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国家从政策层面对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了大量改革,在当前形势下,迫切需要发挥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改革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7.
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要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和综合竞争力,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其中,构建利益共同体是推进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对于党和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作为较为先进的职教模式对国内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国内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一要转变思想观念,重新定位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目标;二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引入项目教学方式;三要密切校企合作,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四要优化师资队伍,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团队;五要营造校园文化,构建无界化创新环境;六要增加经费投入,保障创新教育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经历了技术型专业人才、应用型实用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的历史演变。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定位应该转向培养"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并在规划定位、师资队伍、专业群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以实现人才培养内涵的提升与优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培训》2009,(7):1-1
为了又好又快地培养出与国家现代经济和现代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的有效性,国家、企业和技工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新模式与新的方式方法。如企业探索的现代学徒和技师研修制度,校企共同推行的现代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模式,还有技工院校开展的一体化教学探索等。这些探索,对推进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建设,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