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朔方节度使是唐朝前期设置的边境十节度经略使之一,在安使之乱以前诸藩镇中,它与范阳节度使堪称最为强大的两个藩镇。安史之乱中,唯一能与安史叛军相抗衡的,也只有朔方军。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在藩镇势力急剧膨胀的形势下,朔方节度使却走向了衰落。朔方节度使的历史,无论是对于唐代藩镇问题的研究,还是对于西北地方史的研究,都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朔方节度使的基本情况进行一些考察。一、朔方节度使的设立时间和管辖范围唐朝从睿宗吋起,为了防御吐蕃、突厥、契丹军队的进犯和镇压边地各族人民的反抗,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唐代的病坊进一步探讨.在援引佛教典籍中有关病坊的记载后,对学界争议的病坊设置时间向前推了一步.对有唐一代病坊的隶属情况、经济来源以及病坊在唐代的功用及价值,进行了公允、客观的论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唐肃代之际河西军费问题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西陲所出中古相关文书,将其与传世文献相比较,提出唐朝军费管理制度由前期的统筹统支到中唐以降的多级供给制之间,应存在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所盛行的供军模式是理解前后制度转型的关键,而考察此种模式的典型案例,莫过于肃、代之际河西供军之案例.本文将其时河西供军方式作为过渡模式,用以观察唐代军费制度的渐变过程,不仅为文书显现的河西供军模式在唐制中找到位置,也是把握唐代军费制度变化节奏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4.
主要论证了凉州失陷后率领河西军移镇沙州的人为杨休明,亦讨论了河西军移至沙州的时间。认为以前学界之所以流行率军移镇者为杨志烈的说法,是因为将P.2942中"玉门过尚书"一语误解为尚书经过玉门关,将原句的主语和宾语倒置了,原卷该句的正确解读应是玉门军将士祭拜尚书,其文意与传世史籍有关杨志烈在凉州陷落之前即被害于甘州的记载相符。P.3952和P.4072(3)是特殊时期的度牒代用品,可以佐证率军移镇者确为杨休明,而因战乱与唐廷联络困难,移镇沙州初期杨休明还没获得节度使正授,以致两件文书对奏事者杨休明职任的表述方式非常特殊。唐廷接获奏报并认可杨休明为节度使和移镇沙州既成事实的时间是大历元年(766)五月,而据P.2942抄存的多则判文分析,移镇的实际发生时间则早于此,为永泰元年(765)秋冬或稍早些时候。  相似文献   

5.
西汉以后,玉门县依托玉门关的地理优势逐渐发展起来。北魏至隋唐时期,玉门经历由县→郡→县→军→县的多次变更,呈现出波澜起伏的发展状态。其改变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当时的政治形势、社会发展需要和军事形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军乱 ,主要是指军队内部的动乱。唐朝政府经过安史之乱的沉重打击 ,各种潜伏的社会危机全面爆发 :中央有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使国势日衰 ;地方有藩镇割据 ,跋扈一方 ,对抗朝廷。整个唐廷呈江河日下之势 ,而军乱就是这种日趋没落的政治现状在侧面的一个反映。翻开一部《资治通鉴》 ,唐代后期将逐帅、兵杀将的军乱史不绝书 ,它给日趋黑暗的唐朝社会更增添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军乱表现或驱将逐帅 ,抢劫民财 ,杀戮无辜 ,使一军或一方动荡不安 ;或进而发展为叛乱或武装起义 ,使乘舆颠簸 ,皇威尽失。仅据《资治通鉴》所记载 ,唐代后期军队动乱共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考古发掘的大批实物资料出发 ,对辽代金银器的种类、器形、纹饰和制作工艺进行了详实的考察、比较 ;论证了辽代早、中期金银器所包含的唐代风格 ,认为它是在全面吸收、继承唐代金银器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唐前期地方监狱体制一般实行州县两级制,府兵制下军士受州县狱的管辖,在京府县狱与京司机构有严格的权责划分。唐后期藩镇体制的形成以及禁军司法权的膨胀,使得州县狱的管辖权受到挑战。唐后期军府中马步司置狱是从唐前期镇军体制下的虞候司发展而来。由于盐税收入成为唐后期财政的重要来源,度支、盐铁等使置狱成为普遍现象。这些监狱的设置是唐代地方监狱体制的重大变化,并被继承下来,成为宋代地方监狱体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唐代军赏制度的发展演变同整个时代的变化节奏一脉相承,了解唐代军赏制度,是了解唐代军事制度、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不可忽视的一个视角。通过制度学意义的解读,将唐代军赏的功能概括为界定军赏范围、提供激励预期、形成新的秩序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五代宋初的禁军制度明显有异于唐代,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即在于侍卫亲军制度的创立与完善。侍卫亲军制度从创设到定型的历程,贯穿于五代各朝。侍卫亲军制度中侍卫马步军的建制、指挥系统中高级军职的层级和侍卫司的设置等,迭经变更,渐致固定。迄至宋初,侍卫亲军制度又颇多厘革,在"两司"向"三衙"的转化中,侍卫司一分为二,即侍卫马军司与侍卫步军司。而侍卫亲军制度的流变,总体上与各时期政治、军事斗争的客观形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论隋唐时期的行台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考证了隋唐时期设置的行台省数量、名称及设置与罢废时间;其次,考察了这个时期行台省的内部结构、官员设置及其职能权限;再次,研究了行台省设置的原因、作用、特点,批驳了种种否定行台省积极作用的观点。认为唐代后来出现的行政区划性质的道,其实是行台省以另一种形式的恢复,和宋金时期的路,元代的行省都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2.
论唐代道教的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唐代中央道教管理体制的形成和确立以及各级道官机构的设置,认为唐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道教管理体制,体现了道俗结合、政权高于并控制教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和亲"是唐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唐代289年间,唐王朝曾多次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其规模之大,涉及民族之多,范围之广,在中国历代的"和亲"中都是罕见的。本文在对唐代的"和亲"事件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唐代"和亲"的历史作用。认为唐代的"和亲"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民族关系,促进了边疆开发,不仅对唐王朝有利,而且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唐代科举选官制度和文言短篇小说创作情况的考察,本文提出:唐代的科举制度造就了一个不同于往古的读书士子人群,也造就了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作者和读者群体;在科举制度下形成的唐代士风--科举士子所共同体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精神心理、文学风习等,是中国散文体短篇小说在以往叙事艺术积累的基础上得以成熟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决定了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精神内容和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谏诤制度最为成熟的时期,一方面体现为,在历史时代的背景下以及统治者个人因素的作用下,谏诤制度逐渐趋于制度化;另一方面体现为,唐代的谏诤制度在总体沿袭前朝的基础上进行机构设置上的革新,并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考察的基础上, 对美国地学课程设置及本科培养模式进行了调研, 分别从专业的选择、课程设置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对中美两国本科高等教育的差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苏轼任职凤翔府签判期间及其前后,有数次长安之行。本文对苏轼在长安的若干行实进行考辨,对苏轼与刘敞的交往及石林亭唱和、北宋永兴军路的设置时间、苏轼离任凤翔府签判的时间等提出已见。  相似文献   

18.
对于唐代吐谷浑慕容王室的世系构成及相关问题,夏鼐先生及周伟洲先生均有论述.因史料所限,两位先生在慕容曦光与慕容曦皓的关系问题上意见相左.上世纪90年代,陕西西安出土的石刻史料--<慕容曦皓墓志>为意见的统一及相关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史料支持.该墓志的出现,明确了慕容曦光与慕容曦皓的关系,理顺了唐代吐谷浑慕容王室的世系,补充、纠正了相关文献记载的不足和谬误,并且使我们对唐代大同军使的任职情况,以及"押诸蕃部落使"这一使职名称的含义、变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9.
统军司是辽代设立的重要军事机构之一,据《辽史·百官志》记载共有南京都统军司、西北路都统军司、乌古敌烈都统军司等多个机构;试以南京统军司为主体研究对象,从该机构的设置与职官、管辖区域和职掌等方面进行分析,使我们得以更全面的了解辽代军事机构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汉唐时期宦官专权的基础之一,是宦官典掌军职。汉唐宦官典掌军职分有监军、典掌禁军和衔领军职三种方式。宦官典掌军职,在东汉时期属于临时差遣的性质,唐代中后期以后,宦官典掌军职则逐步制度化,成为唐代宦官专权的一大特色,也是造成唐代后期宦官危害甚烈,废立帝位如同儿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