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目前大学生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大学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大学生长期处于学习压力过大的状态下,而得不到缓解,就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曾有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大学中有55%的同学偶尔逃课,有18%的同学经常逃课,证明当前大学生逃课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分析导致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习倦怠.由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急需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逃课这一现象已成为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学校管理较头痛的问题之一.普通学生逃课,学生干部亦逃课;学习成绩差的逃课,学习成绩好的亦逃课;厌学的逃课,好学的亦逃课;有借口的逃课,无理由的亦逃课;高年级的逃课.低年级的亦逃课……本文通过调查与访谈,再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艳红 《华章》2008,(15):84-85
大学生逃课几乎是每一个高校都存在的现象,要解决逃课问题,根本在于要使学生对课堂"动心",促使其有心、用心、热心去上课.以心理学的视角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以心理"转化"为基点来探讨如何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从而有效地减少大学生逃课的现象,以有助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提出更适合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方法及学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逃课这一现象已成为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学校管理较头痛的问题之一。普通学生逃课,学生干部亦逃课;学习成绩差的逃课,学习成绩好的亦逃课;厌学的逃课,好学的亦逃课;有借口的逃课,无理由的亦逃课;高年级的逃课.低年级的亦逃课……本文通过调查与访谈,再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逃课现在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很多高校都存在这种现象.毫无疑问,大学生逃课是破坏学风建设最为重要的原因,如何遏制学生逃课现在已成为各高校工作的重点.很多高校都出台一系列政策、制度来约束学生逃课,试图通过遏制学生逃课来提高学风建设.但是大学生逃课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本文通过对学生逃课现象调研的结果,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四个方面得出学生逃课的原因,并给出一定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高校学生逃课现象却非常普遍,许多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逃课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教学秩序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本文从学生、学校两方面分析了高职学生逃课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此问题的思路,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深化教学管理改革与考试制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解决逃课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校园里,逃课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对大学生逃课的现象、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逃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服务视角下大学生逃课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高校中逃课现象普遍化,不仅有大量显性选课,还有严重的隐性逃课.动机也是多方面的,既有惰性逃课,又有理性逃课.从大学生消费高等教育服务的角度来看,既有高等教育服务存在风险性的问题,也有大学生消费者对自身权利及其行使的认识欠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逃课现象心理透视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高校学生逃课现象却非常普遍,许多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甚至出现了经常不上课的"逃课族",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教学秩序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大四毕业班学生出现"空巢"现象,这不仅折射出就业难与扩招热,更使得大学本科教育无奈"缩水".因此,高校大学生逃课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逃课现象日趋严重,各个高校均有发生。本文从大学生逃课的概念开始阐述,主要介绍了大学生逃课的现状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对大学生逃课所产生的利弊损失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此类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矫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逃课作为一种大学生学习失范的行为,已引起高校和教育主观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逃课现象予以适度矫治是高校管理的重要任务,解决学生逃课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管齐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逃课几乎成为各高校的普遍现象,更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通过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发现,大学生逃课主要表现为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两种形式,而且呈现出逃课"有偿化"、公开化、选课性以及年级递增性四个特点。与此同时,从"主动逃课"、"被动逃课"和"选择逃课"三个逃课群体出发分析了大学生逃课原因。进一步就如何让大学生远离逃课,回归课堂,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选课已成为常见的现象,在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逃课现象更加严重.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最后一批录取的大学生,他们的逃课原因和特点有别与本科院校学生.本文从学生、学校、社会影响三方面分析了高职学生逃课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此问题的思路,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深化教学管理改革与考试制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解决逃课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大学生逃课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然后从学生自身、教师.社会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最后探讨了解决这一日益普遍现象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汪浩鸿  朱莹  蔡运男 《陕西教育》2009,(7):247-247,213
根据逃课现象的调查问卷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本文从对大学生逃课的现象、原因以及举措和建议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用以探讨和寻求解决"逃课"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探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校园里,逃课是众人皆知、习以为常的现象,许多学者也分别从逃课的主体--学生入手,分析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本文分别从逃课现状、逃课原因及一些见解和看法等方面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解读,探讨大学生逃课的社会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段海丹  汪滢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0):108-113
为探讨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手机依赖指数问卷与大学生隐性逃课问卷对4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21.0及PROCEESS插件和Amos21.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聊感与隐性逃课呈正相关,手机依赖在无聊感与隐性逃课之间起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无聊感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隐性逃课行为,并且会通过手机依赖间接导致隐性逃课现象的增加.建议未来在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预防和干预中,除了改善影响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直接因素,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降低学生的无聊感,还要加强对手机使用的科学管理:根据需要,既可提倡无手机课堂,也可充分发挥手机的互动功能,增强教学的交互性,以减少、消解隐性逃课行为.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学生逃课现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扩大招生以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与此同时,大学生逃课现象也成为大众化教育时代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学术界讨论的话题.就心理学的视角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了剖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少大学生逃课的相应策略,有助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提出更适合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方法及学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逃课问题与高校教育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逃课率居高不下已是不争的事实,人们对此也进行了多方探讨,提出多种建议。笔者认为,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须从高校教育制度改革入手,高校教育制度改革才是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类型、现状、成因及价值观,论述了大学生逃课的危害.针对大学生对逃课的价值观认识制定了有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了《环境科学导论》课程组织模式改革,并分析了其运行模式和可行性.实施结果显示该课程的请假率和逃课率均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