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月热帖     
国新办网站: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世界说明中国;人民网“观点频道”:2009,我们共同期待催动新芽的力量;新华网“新华财经”:非常2009,危机中将凸显“信心力量”  相似文献   

2.
郑健 《军事记者》2008,(7):49-50
这个“老调”应该“重弹” 上个世纪40年代,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萨空了先生提出:采访决定写作。持同样主张的陈克寒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献给敌后青年记者》一文中说:“从一般原理来说是内容决定形式,那么从新闻观点上出发,便应该是采访决定写作。”他是“采访决定写作”的最早倡导者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们是云南省景洪市国营东风农场十四分场六队的业余报道员。自1990年以来,就与《新闻与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她能为我们在写作的道路上指点迷津,是我们写作的良师益友:她介绍新闻作品的采、编,评析稿件的优劣,传播新闻业务知识,成为我们的好老师。 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自费订阅《新闻与写作》,在她的帮助下,我们采写的新闻报道已被各类报刊、电台采用150多篇,连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取得这些成绩与《新闻与写作》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为此,在2002年的报刊征订工作中,我毫不犹豫地首先订了一份《新闻与写作》杂…  相似文献   

4.
海伦·福斯特·斯诺在《斯诺和我的写作生活》一文(载《新闻战线》1980年第一、三、四期)中说,中国今天几乎没有“写作心理学”的研究。她认为,这是现代中国“在一切艺术领域”没有产生象《战争与和平》那样“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杰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姑且不论她对中国现代何以缺少传世之作的分析是否正确,但是她指出  相似文献   

5.
任艳 《新闻界》2012,(14):72-74
在对日本媒体及新闻传播业的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日本媒体的报道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日本媒体虽然大都以“客观公正”的姿态自居,但在形式自由主义之下逐渐趋于“保守化”.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日本媒体?它是公共媒体还是日本政治权力的宠物?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新闻学有“学”经过争论似乎已成定论,但对新闻写作是否有学尚有争议。不少人视新闻写作为一种“技能”,犹如汽车驾驶、理发、缝纫一般。有的新闻理论工作者虽将它的学术地位提高了一步,称之为“术”,然而,最终没能摆脱“技术”、“技能”的束缚。似乎,新闻写作与“学”无缘,充其量只能视为“术”了。这种观点是颇需商榷的。第一,新闻写作有独立的研究领域。新闻写作是以研究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与新闻写作方法为主要对象的专门学科。它所研究的对象,虽然与新闻学、写作学有关联,但又明显地区别于它们。新闻写作的研究对象,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善于用事实说话,巧妙地将新闻观点寓于事实之中,这是新闻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一门艺术。认真总结新闻写作中处理观点与事实关系的经验,自觉地运用“寓”的艺术,这对于改进我们的新闻写作会有帮助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又要做到观点与事实相结合,新闻报  相似文献   

8.
从军旅作家到军事记者,44岁那年,江宛柳完成了她的华丽转身。12年中,她站在“高人”乃至伟人的肩膀上思考与写作,她的思想和文字在“阳光效应”作用下熠熠生辉。“传媒骄子”:《江宛柳:抵近前沿》。  相似文献   

9.
1999年第9期《新闻与写作》封底以《新闻界的书法之家》,刊登我们全家书法活动的一组照片。9年后,我带着自己出版的《书石穴位养生》一书回“娘家”寻寻故友,我发现如今的《新闻与写作》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她增加了三种意识之“花”:  相似文献   

10.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他刚刚在韶山宾馆住下,就问韶山公社书记毛继生:“四嫂呢?她在不在家里?”毛继生说:“她到长沙儿子那里去了,我们已派人去接她回来!”毛泽东说:“对,应该请她回来。她回来了,就有人帮我待客了!”  相似文献   

11.
2008年2月27日晚,北京展览馆剧场,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颁奖大会。当我看到获得“优秀出版人物奖”的名单中“唐瑾”二字时,心里不禁说道:“果然有她!”立即兴奋地对坐在旁边的陈至立国务委员说:“这个唐瑾是湖北教育出版社的,我们民进会员!”也不管她听清楚没有;轮到唐瑾和获得同一奖项的人一起站在高高的旋转台上出现时,我又给她指:“那就是唐瑾。”  相似文献   

12.
赵勋  周骏 《新闻知识》2000,(9):27-28
我们合作完成的《她,背起妈妈上大学》一文,被评为1999年度陕西新闻奖一等奖和西安新闻奖一等奖,并且被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推荐参加“中国新闻奖”的角逐,这篇不足千字的通讯受到省内新闻界众多资深评委的青睐,这使我们感到莫大的荣誉,同时也激励我们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奉献给读者。 一、用真情去采访和写作 《她,背起妈妈上大学》一文的发表是在1999年11月4日,发表后一些同事就说,这篇文章很能打动人,为此我们也颇有点“沾沾自喜”,因为我们是用自己的真情去采访、去写作的,这也是我们在采写这篇文章中获益最…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08,(2):9-9
赵启正在2007年12期《新闻与写作》上撰文认为:我们培养的新闻人应当是能与国内外两个社会对话的人,是社会的参与者,也是社会的观察者。他们的责任是报道社会。发现问题,评论问题。新闻人应该成为“四种人”:  相似文献   

14.
郑旭燕,146医院一名普通女护士。从去年下半年起,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前卫报》等报刊上见稿60多篇。这名正处花季年龄,并身临护理一线工作的护士,是怎样利用繁忙的工作之余,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郑旭燕住在6人一室的集体宿舍里,一个唯一的床头柜,是她深夜加班写作的“书桌”。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志休息,她把本来瓦数就不大的台灯再用一张报纸罩起来,悄悄地埋头耕耘。她几乎把所有的星期天、节假日都用在了业余写作上。她说:“我盼节假日,为了有一个更安静的环境,去更好地学习与写作。”离医院只有一墙之隔的公…  相似文献   

15.
客观地讲,王安忆有些写作癖,她似乎需要用每天的写作来感受自我的存在。而“讲故事”是目前她写作中最愿意追求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新闻写作要不要提炼主题?一般讲的新闻写作,主要包括消息和通讯。通讯写作必须提炼主题,这是没有争议的。消息写作是否也要提炼主题呢?我们认为,有少数消息,如简单地报道一种自然现象或一个社会动态,仅仅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信息,就无所谓提炼主题的问题。但就大多数消息来说,仍然需要通过提炼主题来说明某一问题,或宣传某一种思想,观点的,不可能都作“纯客观”的报道。新闻主题是从对客观事实、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过去有些人习惯于“主题先行”的办法,“坐在家里想点子,跑到下面找例子,关起门来写稿子”;或把事实当作“面团”任意搓捏,用来说明自己想要说明的问题,或  相似文献   

17.
论文参考张爱玲作品文本内容以及相关评论文章,特别是与张爱玲有关的已经出版的书信集和说明文字,从中梳理出张爱玲的阅读体系和藏书观点以及张爱玲和图书馆之间的种种联系:她在写作及治学过程中利用图书馆的情况,她是如何利用图书馆以及利用图书馆做了哪些工作,她对图书馆的看法和感受,图书馆在研究张爱玲的热潮中所起到的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18.
陈昉  张悦 《大观周刊》2006,(44):6-7
2006年11月,肖燕站在了由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首届云南省文化产业十大杰出企业(项目)”、“十大杰出企业家(创意人)”颁奖典礼奖台上,此时的她刚接受完我们采访,来不及换装也来不及和家人好好吃顿饭,便匆匆赶往颁奖典礼。当她双手接过“文产双十”证书时,她的笑容绽放至最大弧度,眼睛里闪烁着快活的神采。这个淳朴的农民企业家,以少数人的姿态又一次成为了这个城市的榜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啤酒里的尿     
柯柯虽然是个“美女作家”,但是她的走红不是靠身体写作——当我们刚刚认识,她就迫不及待地对我强调这一点。我自然不相信,就找她的书来看,果真如她所言,书里并没有“我”跟男人偷情的故事。凡事都有例外,柯柯就是这样的例外。  相似文献   

20.
北晨  海风 《出版参考》2009,(3):37-37
前几天,与一对经常飞来飞去的创业小夫妻吃饭。上菜了,男的先尝一口,然后夹菜给女的,说:“不是辣的,能吃。”看到这一幕,我不禁一笑。男的解释说:“我是地道中国人,她是华裔,在美国的日子都是她陪伴我,无微不至地照顾;而在国内,轮到我照顾她,我们是彼此相伴的爱人和工作伙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