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锻炼在提升青少年认知能力和学业成绩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内鲜有基于全国样本数据的深入实证分析。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基线数据,以周末体育锻炼为例,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从教育效果公平的视角,分析了体育锻炼对不同特征青少年认知能力和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1)体育锻炼显著改善了青少年学生的认知能力,并提升了青少年学生的学科成绩;2)体育锻炼发挥了促进教育效果公平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体育锻炼改善了中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认知能力和学业成绩,对高收入家庭的青少年认知能力和学业成绩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及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的体育态度、体育锻炼氛围及网络结构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形成具有显著性意义;家庭文化层次、体育态度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认知层次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收入对青少年直接参与体育锻炼及参与有偿体育锻炼具有显著意义。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形成,不仅需要优化家庭社会资本质量,而且也要注意家庭社会资本相关因素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构建最小二乘线性(OLS)回归模型、系数集束化分析等方法,分析同伴群体对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影响,结果显示:①青少年体育锻炼中存在很强的同伴效应,该效应约为个体影响的80%,并大大超过家庭、班级和学校的影响;②同伴群体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是男生体育锻炼时间的最强影响因素,但对女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弱于个体、班级和学校效应;③异性好友对青少年、特别是男生体育锻炼时间的提升作用更大,对女生而言,独生子女相对非独生子女的体育锻炼时间显著增加。提出:相关青少年体育锻炼促进计划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通过对同伴群体的干预提升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青少年体育锻炼对学业表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客观考试成绩有积极而显著的影响,对自我成绩评价没有影响。该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即体育锻炼对女生考试成绩的促进作用大于男生,对农村学生的促进作用大于城市学生。机制分析表明,体质健康和认知是体育锻炼影响学业成绩的中介变量,即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被访学生自评身材肥胖的概率,提高自评身体健康的概率,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提升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方法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5年的数据,采用面板分层线性模型考察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影响,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KHB法检验可能存在的中介机制。结果青少年每天的体育锻炼投入时间对其学业表现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效应,每天体育锻炼时间45.6 min对学生文化课平均成绩的提升作用最大;多重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可通过降低负面情绪、增强同学间的互动、促进同学的积极行为、增强自信心等4种渠道提升青少年学业表现。结论结果支持了前人提出的“积极效应说”,并非体育锻炼时间最多或极力压缩体育锻炼时间对学业表现收益最大,每天坚持合适剂量运动对青少年学业表现的促进效应最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因子、同学积极行为、同学关系、对自己未来的信心是体育锻炼影响学业表现的重要中介机制,青少年BMI、每天睡眠时间等生理健康的中介机制效应未得到统计验证。  相似文献   

6.
对青少年来说,体育锻炼行为有利于他们在最佳的身体发育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支持。但同样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也有很多,此次研究中,通过深入实际,开展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情况,进而得出如下一些结论:青少年体育锻炼项目多为球类运动;青少年体育锻炼场地多选择在一些免费的场所;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多在早晨和周末;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多是为了扩大人际交往、提高体育成绩和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在明确一些影响因素后,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如加强体育锻炼、积极营造全民健身氛围、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等,以助力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得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有更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学习与锻练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是各界讨论的热点,厘清课外体育锻炼与学业表现的量效关系对于促进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开展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对初中生平均每天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与其语文、数学、英语成绩进行了相关与差异分析。初中生平均每天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与语文成绩、数学成绩、英语成绩、语数英平均成绩之间均存在“倒U曲线”关系,平均每天参加课外体育锻炼21-60分钟是提高初中生学业表现的最佳区间,课外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和过度都会降低初中生学业表现。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重加权指数综合评价手段对本省某重点中学部分高一新生的体育锻炼、身体发育和文化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机体各器官系统包括大脑和神经系统其他各部分的生长发育及其机能的改善,为开发青少年智力,搞好文化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基础.这一结论为合理安排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促进文化学习成绩的提高,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湖北省潜江市青少年体育参与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对体育的认知情况、青少年体育锻炼参与情况、青少年体育消费情况、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更好地促进青少年体育参与提供参考,切实提高青少年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质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传统农业社会的文化特点和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汉语的学习方式、家族制、文弱审美及功名价值取向等都对青少年运动行为有影响。建议培养青少年儿童的个体意识与自主意识;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价值评价体系;减少青少年课业负担等,从而优化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提高未来人口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测试、数据统计、分析比较等方法对影响上海、东京两地6~19岁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形态发育、体育锻炼以及学习、生活、习惯三项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认为,上海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长期加速趋势远较东京明显,这是上海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总体水平高于东京的重要因素;上海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多于东京,是上海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总体水平高于东京的主要因素;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是造成上海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在敏感年龄段较东京差的根本原因.建议以学校为中心,结合家庭、社区,建立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保障机制;扩大和延伸体育锻炼或身体活动的功能和作用;正确处理好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和体育训练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13~17岁中学生的健康卡片及达标资料数据,研究和分析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特别是“突增期“阶段,体育锻炼的影响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13.
体育锻炼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方法,为了更清晰了解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因素。采用《STROBE文献质量指南》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评价和筛选,统计结果纳入49项文献样本,包含55个中文变量和78个英文变量。为了更直观的反映各变量的关系,研究将影响因素分为个人动机、态度与认知、人际关系及外围环境4个维度,其中,个人动机、态度与认知被证明是青少年保持锻炼主动性和体育学习坚持性的主要原因;人际关系为青少年的锻炼动机、态度和认知发展和体育能力发展提供了支持;外围环境能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客观存在的负面因素也可能削弱青少年体育兴趣和意愿。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仅探讨单一维度可能会导致选择性注意,因此需要多角度综合考量干预策略,从而有效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14.
体育锻炼     
G806,G804.21 9701801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刊,中,I]/孙中水//安徽体育科技.-1997(1).-69-71 图2 表2(SML)体育锻炼//青少年//生长//发育//影响利用13-17岁中学生的健康卡片及达标资料数据,研究和分析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特别是“突增期”阶段,体育锻炼的影响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校园跑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采用实验法,以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2020年和2021年两年体质测试成绩(分别为前测和后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学生不参加校园跑,实验组学生正常参加校园跑,实验时间1年,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前测和后测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数据作配对样本t检验和分析。结果发现,对照组实验前后相比较,成绩总体提高不显著,或无提高甚至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成绩提高更为显著。因此,校园跑可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校园跑对职业院校学生体质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选用跳跃练习作为研究发展青少年下肢爆发力的手段,采用不同的跳跃练习组合进行对比实验,以期寻找能够最大程度发展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组合方式,从而为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训练提供参考.经过4个月的训练,结果表明:1)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速度、爆发力、专项等指标都呈现了显著升高.2)实验组各项指标的提高的程度大于对照组.3)实验后,实验组的后除抛铅球和100 m专项成绩显著性差异外,其他的指标都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体育环境对青少年余暇体育锻炼的综合影响,并考察邻里关系、内部动机的多重中介效应以及性别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社区体育环境量表、邻里关系量表、内部动机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等,对2 247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对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而言,社区体育环境、邻里关系的性别差异均不显著,而内部动机、余暇体育锻炼的性别差异均显著,差异效应量分别为0.129(Cohen’s d=0.260)和0.263(Cohen’s d=0.546);社区体育环境、邻里关系、内部动机分别对青少年余暇体育锻炼的影响显著,分别解释了11.4%、10.8%和19.6%的变异;在社区体育环境影响青少年余暇体育锻炼时,邻里关系和内部动机的多重中介效应显著,多重中介效应量为19.80%,且性别正向调节了邻里关系对余暇体育锻炼的影响,负向调节了内部动机对余暇体育锻炼的影响。结论:初中阶段的青少年,男生的锻炼内部动机和余暇体育锻炼好于女生;社区体育环境、邻里关系和内部动机是青少年余暇体育锻炼的促进因素,且社区体育环境可以通过增进邻里关系来激发青少年锻炼内部动机,进而促进余暇体育锻炼;此外,相较之下,邻里关系更易改善...  相似文献   

18.
潘兵 《湖北体育科技》2017,36(6):475-479
以5400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青少年体育参与同家庭经济、文化、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家庭月收入、体育投入和投入比例,作为家庭体育经济资本的组成部分,对青少年体育参与程度有显著影响;家长运动技能、运动经历和家长是否具备体育锻炼教学能力作为家庭文化资本的组成部分,对青少年体育参与程度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体育参与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运用交叉滞后组设计探讨学校自然环境、人际环境与青少年体育锻炼三者间的因果关联,以及性别、学段在三者中的调节效应。采用学校自然环境量表、锻炼氛围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091名青少年进行为期12周、两阶段纵向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性别差异显著(男性优于女性),并且学校自然环境、人际环境以及体育锻炼的学段差异也显著(初中生各指标高于高中生);学校自然环境能单向预测体育锻炼和人际环境,体育锻炼能单向预测学校人际环境,即在学校自然环境与人际环境的影响链上,青少年体育锻炼具备中介作用且该效应存在学段差异。研究表明:学校自然环境、人际环境与青少年体育锻炼存在因果关系,其中,学校自然环境能通过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而间接提升人际环境,且该路径对初中生影响功效更大。  相似文献   

20.
运用FUZZY聚类和AHP等数学方法,采用多重加权指数综合评价手段,定量研究了青少年智力发育与身体发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时期智力发育与身体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机体各器官系统包括大脑和神经系统其他各部分的生长发育及其机能的改善,为开发青少年智力,搞好文化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