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众多的下岗职工中,一部分人凭借政策环境、个人才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成为颇为引人注目的个体、私营业主。报台为了引导下岗职工转变择业观念,促进再就业工程的实施,纷纷开辟专栏。这些“再就业名星”无疑成为记者们争相采访的对象。报台通过宣传,可以提高“再就业名星”及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按常理,这些个体私营业主是求之不得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本报去年在头版开了“转变观念天地宽”栏目,并派出10多名记者对县内“再就业名星”们进行集中采访。在采访中遇到的情况是“多数”拒绝采访。有一位记者前去采访一位已办起了较大规模精养鱼场的下岗职工,这位业主“无可奉告”,记者举起相机准备拍照,改成图片报道,业主一气之下险些砸了记者的相机;另一位记者采访一个靠个人技术办起了汽车配件修造厂的再就业典型,这位业主紧锁车间,回避提问,拒绝拍照。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落实“两个确保”,根本是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构建一种良性循环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 “两个确保”是基础 “两个确保”即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解决“两个确保”的问题,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筑好“三道保障线”的办法。第一道保障线是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凡有下岗职工的企业都要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或类似机构,对本企业下岗职工全部实行不超过三  相似文献   

3.
遵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做好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要求,山西日报编委会积极响应中国记协关于深入开展新闻助困活动的倡议,把搞好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宣传报道,作为当前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得力措施,派出记者深入困难企业,与下岗职工实行“三同”,做到人到、心到、情到,起到工作队、宣传队、调研队的作用,采写了大量有深度、有分量的新闻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省委的表彰。 山西日报搞好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宣传报道,表明只要认识到位,措施得力,抓紧抓好,就能卓有成效。因此,山西日报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新闻单位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关注社会热点是记者的天职,从热点问题中抓出热点新闻,并将其做深做透,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之目的,又是记者的刻意追求。1997年5月,我采写了一篇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方面的通讯《要面子还是要饭碗?》。这篇通讯通过发生在破产企业淄博川大像胶厂失业职工中的一场择业风波的客观报道,反映了在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中,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重要性。这个破产企业  相似文献   

5.
“下岗”、“再就业”是近两年举国上下时空运动的热点之一。它既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又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的大众话题。下岗者应以什么心态面对下岗,适应下岗,迎战下岗?下岗者怎样实现再就业、如何选择再就业的岗位、如何适应新的岗位?全社会如何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这是每一个下岗人及其家属、亲属所关注的话题。宜昌三峡电视台的编辑、记者针对宜昌的实际,运用立体思维,周密策  相似文献   

6.
“喂,这位听友您好,您已经拨通了《求职就业热线》,请问您是求职还是招聘?” “我今天打电话是表示感谢的,我昨天通过你们节目发布的一条招工信息,招8位下岗女工到我们服装公司就职,当天就找到了。” 这是湖北文艺广播电台“都市风景线”节目推出“求职就业热线”的第二天接到的第一个电话。 湖北文艺广播电台从今年4月20日开始在早上七点至八点的“都市风景线”节目中开设“求职就业热线”专栏,免费为下岗职工发送求职信息并为招工单位、个人发送招聘信息,提供全方位再就业服务。每天收到各类再就业信息40多条。在热线开通的第一天就有三位下岗职工通过《求职就业热线》专栏找到满意的单位。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的优势在于用形象说话,高明的摄影者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新闻,并以形象语言率领读者讲故事。襄樊晚报记者高宝燕在完成《好梦成真》这组报道时,以下岗职工再就业这一社会热点为切入口,成功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下岗职工再就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朱镕基总理在考察天津再就业工程时指出:“再就业工程关系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作为一张工人报,在再就业宣传中,如何既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要支持企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这就为我们工人报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 1997年5月30日,江汉工人报在头版头条和二条的显著位置,集中地发表了《市政府要求各部门把各项扶持再就业政策落实到位》、《我市十名下岗再就业明星受到表彰》的消息,自此,本报拉开了由过去的“零打碎敲”到集中持续进行再就业工程系列报道的序幕。 再就业工程报道是近两年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所有新闻单位密切注视追踪报道的重点,各种新闻媒体都在精心策划,积极报道,或辟专栏、或办节目、或摘系列报道,家家是好戏连台,高潮迭出。在这场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江汉工人报既有周期长(周二刊)容量小的劣势,但再就业工程主要涉及的是职工,也是近年来工会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本报具有与自己的读者对象贴得紧、关系密切、信息灵通的优势。在再就业报道中,我们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办出特色,起到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与下岗职工心贴心,关心他们的疾苦,把握他们的脉搏,热情  相似文献   

9.
(一)如同生活中并不缺少美一样.我们也并不缺少机会,而是缺少发现。第一次见到田晚霞,是去年8月在省总工会的一次下岗职工座谈会上。那天参加座谈的有十几位下岗职工,他们中有三位已经再就业,田晚霞是其中之一。我发现与其他下岗职工不同,在谈自己再就业的酸甜苦辣时,大家都哭了,谈的主要也是困难太多,而田晚霞没有哭,她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办。她的谈话,用陕西话说就是“扎实”得很,朴实的话语中不乏闪光的哲理,使我想了到矿泉水,虽像白水,但却富含矿物质。田晚霞是一个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下岗女工…  相似文献   

10.
宜昌日报的“再就业360行”专栏刚刚推出几个月,就在社会各界引起反响,不仅得到了宜昌市领导的赞扬,而且受到了北京、武汉、宜昌等地专家的鼓励。 事实上,最早关注这个摄影专栏的不是领导,也不是专家,而是许许多多的市民,特别是那些下岗职工。这个旨在报道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专栏像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了不少下岗职工的目光。 八一钢厂一位下岗职工在来信中表露了自己的感受。他说他原来在厂里搞了多年经营管理,下岗以后也想上街摆个摊点,就是怕人笑话,怕丢“面子”,一直窝在家里,坐卧不安,六神无主。后来他在宜昌日报上看到一幅照片,说的是鄂西织布厂下岗职工阎永志转变观念办卤菜摊的事,特别是这张图片还配了一个《丢掉“面子”再创业》的题目。看了这张照片,他下决心租借门面摆了一个小货摊……  相似文献   

11.
“下岗职工再就业”是个跨世纪的话题,媒体如何更切实有效地利用舆论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创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是新闻从业人员关注的问题。本期两篇自由来稿从各自角度谈了一些看法,对同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欢迎大家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早已成为本刊大声疾呼的一个主题。今年2月号的《新闻三昧》卷首语即指出,这“是百姓担心、社会关心、党和政府操心的一个难点和热点,自然是新闻宣传工作需要突出抓好的重点。”几个月来,我们欣喜地注意到,广大传媒包括企业报刊、工人报刊千方百计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多地关注再就业工程,正在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又  相似文献   

13.
一个时期以来,各新闻媒体把下岗职工再就业宣传列为重中之重,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深度报道,为“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也有少数报道不同程度地存在“推贴凑”的问题,值得引起高度注意,加以防止,以免误导。 下岗职工再就业,是指在国有企业失去工作岗位,没有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有就业要求但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员,重新谋取新的职业。这个问题,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为“热点”宣传无可非议。然而,有的作者或出于对某些政策、定义不懂,或出于追求“热点”上稿率,故意拔高报道,采用了“推贴凑”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4.
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潮流的涌来,“下岗”与“再就业”已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重大主题之一。从报纸到广播、电视,从中央、省新闻媒介到地市、县级新闻单位,都拿出版面(时间段),开辟专栏,抽出一定的采编力量进行报道,形成了“宣传再就业、服务再就业”的强劲攻势。 仅以地市报为例,湖北《襄樊日报》在三版推出“再就业服务站”专栏。为下岗职工提供政策咨询、求职信息,《宜昌日报》的“三百六十行”以新闻照片形  相似文献   

15.
在异地采访中如何把握地方视角和全球意识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寻找关联点和不同点,激活新闻眼。1998年,我台记者到兰州采访,得知兰州义乌商贸城总经理余汉平(义乌人)通过在兰州创办市场,让该市一大批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安置下岗职工难是全国普遍性的问题,余汉平引进市场机制安置下岗职工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记者采写的相关消息受到同行  相似文献   

16.
自去年3月以来,大众日报采取常规报道、重点报道、文字报道与新闻图片相结合、新闻报道与评论相结合等形式,编发有关下岗职工再就业题材的文字稿件200多篇、照片60余幅、评论员文章7篇、头版头条报道10余件。这些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省委领导肯定和广大读者的好评。1.搞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事关全局,在宣传中必须多视点、多侧面地反映社会方方面面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情况。大众日报围绕省  相似文献   

17.
一月谈     
欣闻“报嫂”上岗赵阜在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今天,大批职工下岗分流,安置他们再就业,成了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辽沈晚报以自己报业的独特方式,为下岗职工再就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每逢清晨,在沈阳的大街小巷,活跃着一支由千余名下岗女职工组成的“报嫂”队伍,...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8,(5)
从去年始,宝鸡日报就把“下岗再就业”作为日常宣传的一个重要报道题目,通过政策引导、典型报道、强化服务等措施以及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报道形式,形成了强有力的报道格局,受到了下岗职工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解“疙瘩”,引导下岗职工转变观念宝鸡市目前下...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5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要充分认识到,搞好国有企业的减员增  相似文献   

20.
去年8月,北京的一张报纸刊登了一幅照片,拍摄的是一些简易建筑被拆除的景象。照片说明是这样写的:“31日,路过国家旅游局旁椅子胡同的人会发现:建立多年并小有名气的‘旅游一条街’没了。昨天这里24间各旅行社的经营部和旅游书店被彻底拆除。”应该说,这条新闻抓得不错。“旅游一条街”被拆了,说明椅子胡同的市容环境被整治好了,“旅游一条街”有影响,它的被拆除也会有影响。这是这条新闻的可读之处。 但是,椅子胡同的“旅游一条街”没了,北京还有没有其他的“旅游一条街”替代它的作用?是不是今后北京将不再有“旅游一条街”?是不是有关方面已经在北京另外一个地方新建了“旅游一条街”?如果有新的“旅游一条街”,它在北京什么地方?这无疑是消息引发的关注点。然而,新闻却戛然而止,没有片言只字。我去过北京的这条“旅游一条街”,并在那里签过两单旅游合同,体会过有这么条街的好处。我极想知道“旅游一条街”的下落,以便今后有兴致出游时再去“采购”。然而,我在互联网上几经搜索,却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