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世纪》是圣经文学中的重要文本,它所存在的语言矛盾主要是由早期叙事和晚期编辑两方面原因造成的。这二者也是形成《创世纪》文本叙事语言质朴凝练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众多对话构成的叙事语言是《创世纪》叙事的典型风格。  相似文献   

2.
《圣经》是西方文明两大源头之一,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学,《圣经》文本本身亦充满叙事魅力。圣经叙事作为完整统一的文学文本,其中的叙事要素和叙事技巧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圣经叙事惯用重复这一叙事手法,特别是措辞重复、情节重复和对话重复,建立起一种前后关系,对人物的使命和未来的命运做出暗示,并通过对照性的叙述来揭示不同的人物身份、立场、动机、性格特征等的不同。对《圣经》叙事要素的研究也为理解圣经文本的意义提供全新的角度和启发,有助于读者从圣经文本中发掘更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圣经》中,叙事是占有主流地位的表达方式,将近一半的篇幅是叙事文学,它用别具一格的叙事艺术写成,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笔者从"情节艺术"着眼,以《创世记》为例,对情节的起承转合、叙事组合、矛盾冲突在情节发展中的类型和作用三方面进行探讨,这对于更好地理解《圣经》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圣经对西方文学作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分别从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两方面来浅析《圣经》对于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的影响。斯坦贝克套用了《出埃及记》的故事情节,并采用了章章相间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上借用了《出埃及记》的冷静语调和《创世纪》的抒情语调。  相似文献   

5.
托尼·莫里森熟稔《圣经》,精通神话叙事艺术,其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意象和主题等常常包含着丰富的神话因素.《宠儿》作为其代表作,集中体现了莫里森在这一方面高超的写作技巧.因此,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考察《宠儿》中蕴含着的圣经神话原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宠儿》的主题以及体会莫里森的写作才华.  相似文献   

6.
以《郑伯克段于鄢》为例,从情节、人物、环境三方面看《左传》的叙事特点。其叙事情节曲折、变化莫测,人物语言个性化,环境描写与叙事的谐调周密直接深刻的影响了后世小说。  相似文献   

7.
唐迎春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2):23-25,30
毕飞宇《玉米》系列在叙事艺术上有着独到之处。其在叙事视角上独特的第三人称限制视角的运用,同时又暗含着“我”的在场使作者在叙述上获得极大的自由;在情节的设置上,独特的情节让人物的性格凸显;在语言运用上,民间土语、反讽、戏拟的运用让整个文本精致传神。这三个方面是《玉米》系列在叙事艺术运用上的三个突出点。  相似文献   

8.
约瑟的故事是《圣经·创世纪》里最完整、最精彩、最富戏剧性的故事之一.它短小精悍、语言质朴、形象鲜明,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称赞.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视角对该故事进行解读,分析主人公约瑟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之旅,阐释《圣经》如何成功地描绘人物的成长、成熟和塑造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物形象、叙事情节、刻划人物的枝法和艺术语言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沦语》对中国散体文学开创性的贡献。这是一项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陌生化作为一种表现作品文学性的形式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说《A&P》的创作中。陌生化在小说《A&P》叙事语言、叙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中的应用,增加了作品的审美难度和价值,最大限度达到了艺术新奇、陌生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1.
曹军 《考试周刊》2009,(9):42-43
纳撒尼尔·霍桑的象征主义名作《红字》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浓厚的圣经情结,因此对小说的圣经原型进行解读能够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人物、叙事结构和情节三个方面对《红字》中的圣经原型进行解读。正是这些圣经原型的巧妙运用,使《红字》呈现出一种灵性的光辉,成为一部超越时代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2.
霍桑在《红字》的关键部位布设了刑台示众场景,该场景在组织人物、展示和推进情节中起到重要的叙事作用。从圣经中的类似场景入手,与《红字》中的三次刑台示众场景比较,发现两者的构成要素空间、人物和事件极为相似,都讲述审判—救赎的故事:圣经侧重于审判故事,《红字》则重在救赎故事。审判者的缺失是男女主人公悲剧的主要根源,这既是对圣经中类似场景的再现和颠覆,亦是一种延续与更新。  相似文献   

13.
《摩西五经》叙事艺术的突出特点是着重对人的观照、审视与表现,致使其人物形象趋于早熟;从而促进了结构艺术、情节艺术的发育及人物语言多功能化、叙事风格戏剧化倾向的形成;也导致了简约古朴的记述描绘和丰富多样的表达手法并存等特色的呈现,显示出希伯莱文学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作家田彬的长篇小说《青诀》从人物对话和动作构成的场面描写推进故事情节,采取了中国小说叙事的传统模式,呈现出浓厚的传奇故事性。故事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叙事情节、相对固定的叙述视角表现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多主角塑造人物形象。传奇性特征主要表现为题材的奇特性、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的传奇性。“真实性”缺席的情节设置、审美缺席的任性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小说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5.
托尔全的奇幻巨薯《魔戒》巧妙而显明地运用了源自《圣经》的U型叙事模式。小说的情节铺陈(主要人物的命运起伏和与之相关的地域兴衰)充分地彰显了U型模式。而圣经叙事模式则在深层次上映衬并传达了《魔戒》中富含基督教意蕴的主题寓意:善恶冲突观、信念以及希望的价值。这也给长久以来关于《魔戒》的宗教属性争论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圣经》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原型。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从语言原型、人物原型、情节原型、观念原型、意向原型和音乐原型六个方面对新版影片《大地惊雷》中蕴含的《圣经》原型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了解《创世纪》的内容对研究圣经极为重要,从《创世纪》中我们能知道在亚伯莱眼中世界和人类是怎么形成的。《创世纪》中主要讲了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四个人的故事。本文将对圣经第一卷《创世纪》第十二章到第二十五章中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体现亚伯拉罕卓越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烛之武退秦师》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该文情节紧凑,具有高超的叙事艺术技巧。它高超的叙事艺术技巧主要表现在语言的精妙,选材的精当、结构的严密。本文对《烛之武退秦师》精巧的叙事艺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太原大学学报》2019,(3):45-49
相传为杜光庭所作的《虬髯客传》,其中的剧情对话、人物行为,对游说艺术的运用比比皆是。而产生在小说之前的《鬼谷子》是先秦纵横家经典思想的精要,《虬髯客传》与《鬼谷子》均有政治目的表现,将《虬髯客传》的叙事情节与《鬼谷子》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这篇唐传奇小说的叙事情节有多处对《鬼谷子》的游说艺术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20.
弹词《昼锦堂记》是一部清代女性作者创作的叙事体韵文小说。从叙事艺术来看,《昼锦堂记》不仅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而且情节跌宕起伏,富于机趣;从人物塑造来看,《昼锦堂记》长于描摹人物口吻和刻画人物心理,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富有艺术魅力;从性别意识来看,《昼锦堂记》不仅通过书写女主角的人生传奇来张扬女性的自我意识,还通过塑造几位女性配角来探寻女性的生存空间。此外,该作语言典雅,行文流畅,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弹词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