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862年由清政府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所洋务外国语学堂.它的创办,标志着我国近代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的正式开始.其教学模式对现代的英语教育仍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本文主要介绍洋务学堂外语教育的时代背景、创办过程、外语课程设置,教材以及考试等情况.梳理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史,总结得失,为当今外语教育的发展寻求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教会学校和洋务学堂创立及发展,给我国封建传统教育注入了近代教育的因素,开辟了我国外语教育的历史。从它们的发展过程发现,除同文馆初始设立专业外语外,其余学校或学堂均把外语作为一个科目用以解决教学期间的语言障碍。没有一所学校进行单纯的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3.
晚清经世致用教育思想有其产生的学术依据、形成背景以及主要内容;经世致用教育思想对我国近代外语教的推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舆论准备,洋务学堂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重庆洋务启蒙学堂乃黎庶昌在川东道任内创办的培养洋务人才的机构。该学堂创办伊始至停办,共历三年余。作为洋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堂不仅培养了洋务人才,传播了西学,开通了风气,还为后来新教育兴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它由兴办外国语学堂、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为开端,而后发展到创办新式实业学堂,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军事技术,再到派人出国留学,以便更直接、更迅速地掌握先进技术。洋务教育事业的举办,首次改革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客观上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洋务教育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它由兴办外国语学堂、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为开端,而后发展到创办新式实业学堂,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军事技术,再到派人出国留学,以便更直接、更迅速地掌握先进技术.洋务教育事业的兴办,首次改革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客观上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洋务运动蓬勃发展的几十年中,洋务派兴办了各式学堂发展近代教育,以便满足封建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的需要,但其所办学堂采取的种种新式教育措施成效十分有限.剖析其主要原因,一是主流社会不支持,二是洋务学堂管理上存在问题,三是创办人员、教员、学生素质不高等.  相似文献   

8.
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为培养洋务人才,兴办了大量的新式学堂。这些新式学堂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科学技术学堂。从它们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毕业生分配等办学状况来看,新式学堂都带有浓厚的近代职业教育的特点,揭开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序幕。新式学堂的创办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对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中后期,清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巩同封建政权、应付国外压力,发起了旨在"求富"、"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洋务派据此创办新式学堂、设置新式课程、翻译西学书籍、派遣留学生等,洋务派的这些教育活动也影响着中国近代的小学教育,促进了小学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0.
张謇不仅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奠基人,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开山鼻祖之一。19世纪50年代,倡导洋务运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洋务学堂;改良主义者由提倡经世之用到变科举,废八股,兴学校,为职业教育的兴办开辟了道路。19世纪末,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收获,是洋务派改革封建旧教育的结果,它用近代科学的声、光、电、化代替了传统的经、史、子、集,采用了班级授课的形式,培养了一批有着近代化学识的人才,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也推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洋务学堂是中国教育近代化一出壮观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在随后兴起的洋务运动中,为了培养外语人才,免受对外交涉活动中洋人之“欺蒙”,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以及广州广方言馆等以培养外语人才为目的的洋务学堂相继创设。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新式学堂的培养目标不断地演进,以这些洋务学堂为代表的中国近代教育体制也随之确立,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近代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压力,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随着中国内传统士大夫阶层的分化以及传统教育的废弛,晚清洋务学堂应运而生。晚清洋务学堂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即晚清洋务学堂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近代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评清末“新政”时期的高等教育改革厦门大学朱国仁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洋务派创办的洋务学堂为标志。洋务学堂是在沿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官学制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为当时的外交、军事和工矿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夷务”的一部分而建立起...  相似文献   

15.
经元善兴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新式女学堂,他创办女学缘于诚本思想、爱国意识等思想根源和洋务人才缺乏等「社会根源,经元善的女子教育观和女子教学管理观及其办学实践是对近代中国教育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19世纪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军事学堂、科学技术学堂、外语学堂等新式学堂,培养了大量洋务企业需要的人才。从分析新式学堂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和就业发展等特点入手,可以探讨洋务新式学堂的建设对职业教育近代化的启蒙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期对当今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红 《历史教学》2005,6(12):19-22
刘坤一是晚清重要的封疆大吏,曾经三次担任两江总督.19世纪70年代,刘坤一开始从一个传统保守的官僚转变为开明务实的洋务分子,他倡导新式教育,创办新式学堂,积极地推进江苏近代教育,使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8.
刘坤一是晚清重要的封疆大吏,曾经三次担任两江总督。19世纪70年代,刘坤一开始从一个传统保守的官僚转变为开明务实的洋务分子,他倡导新式教育,创办新式学堂,积极地推进江苏近代教育,使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考试发展史上,近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以科举选士为导向的传统教育考试制度,历经千余年的演化,晚清已出现重重危机。由于科举选士标准与官学、书院教学内容长期不变,科举考试流弊加深,不能培养、选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为了应对“洋务”,挽救统治危机,清朝统治者开始兴办学堂,培养外语、军事、技术等洋务人才,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兴起与中国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的职业教育肇始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发轫于培养翻译人才的外语学堂,伴随着近代中国制造业的起步,为培养专门人才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堂应运而生.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创办是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产物,而又对中国社会转型给予巨大的促进和推动,加速了中国经济、国防、思想文化和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