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佳 《传媒》2018,(3):69-71
"屏"媒的演变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电视,到现在互联网世界中的电脑、手机等,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屏"媒的性质产生变化,信息的无限量使得大众的"屏"阅读方式呈现出交互式阅读、移动式阅读、超链接式阅读、感官式阅读等新特征,这些特征也会对未来的阅读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和电子书的普及正在帮助国人改变原有的阅读习惯,读屏时代的到来,移动、碎片式阅读越来越成为大众主要的阅读方式.公共图书馆面对读屏时代下的新环境,如何更好地服务大众,吸引读者放下读屏,重新回到图书馆,成为值得探究的课题.文章首先对读屏时代公共图书馆用户阅读现状及特征进行分析,其次阐述了新环境下图书馆打造"第三空间"的含义,再者分析了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具备的优势条件,最后描述了读屏时代视阈下的图书馆可以提供的创新服务和空间再造构想.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用户越来越多,使竖屏模式更能满足手机用户的习惯及碎片化阅读和传播的需求,同时,竖屏模式的广告转化率也更高。随着竖屏在国内外视频网站的应用越来越火爆,以信息和内容为主的短视频开始向竖屏剧迭代,虽然竖屏不会完全取代横屏,但竖屏剧必将成为移动传播时代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4.
徐升国 《出版广角》2013,(14):12-14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数字化的未来,我们是将发动一场阅读的革命,还是要革掉阅读的命?人类走向读屏时代随着iPhone和iPad掀起的智能手机与触摸屏电脑席卷全球,谷歌眼镜广受追捧,屏幕正在全面渗透进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人类正在全面进入读屏时代。对此,美国著名互联网观察家凯文·凯利(Kevin Kelly)提出,随着屏幕技术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到处都是屏  相似文献   

5.
改善大学生屏阅读行为,培育阅读新人,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文章运用系统理论和生态观,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构建多元协同、技术支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屏阅读危机生态治理框架,以期为改善大学生屏阅读行为、构建健康校园阅读生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何威 《出版广角》2013,(Z1):51-54
每一个热衷网络信息阅读的人,都已无法脱离RSS的影响。而RSS全面渗入网络信息阅读,也造成六大新兴趋势:信息源流化、传受关系化、产品轻量化、应用移动化、内容跨屏化、用户社会化。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阅读,便是人类文明大厦一砖一瓦之间的黏合剂,它令千年来的知识传承和信息传播成为现实。当发光的屏幕取代反光的书页,当点击与触控取代手指的轻捻,阅读还在延续,但又别有风味。互联网上的信息消费方式日益多元丰富,除了基于文字和图像的阅读浏览  相似文献   

7.
核心阅读:互联网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也改变了产业格局和视频播放体系。现在的电视越来越像电脑,电视受众已是基于互联网的受众群体。电视互联网成为大势所趋,电视服务势必走向大视频云应用时代,平台化、移动化与大屏化将成为视频产业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华数传媒积极应变,创新电视服务业态,迎接电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迅速崛起打乱了原来由西方大型传媒集团主导的世界传播秩序,世界传播体系正在进行解构后的重新建构,互联网的发展及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不断创新,使得这种体系重构的过程变成一种变动的"新常态".对于中国来说,这种重构的"新常态"正是难得的参与世界传播体系建构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9.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屏读"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这给过去以"纸读"为主要学习方式的高校带来极大冲击,亦对90后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从阅读实验手段切入,采用图书馆借阅统计、调查问卷、随机访谈等方法对大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探析,发现"屏读"与"纸读"的阅读成绩差异不显著,"纸读"成绩较稳定;"屏读"呈碎片化阅读态势,表现为专业学习后的消遣放松;"纸读"较功利,多为专业书及与撰写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得出了"屏读"&"纸读"不能互相取代,而应平衡融合,取长补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席卿 《中国记者》2023,(1):114-116
<正>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实现商用,移动数字设备得以迅速普及,智能手机、折叠屏手机、智能电视、电脑、平板、墨水屏阅读器、智能穿戴设备等一系列可供阅读的屏幕层出不穷,人们逐渐习惯在屏幕上阅读书籍、浏览新闻、翻阅漫画、查找资料……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速推动了用户行为多样化和用户时间碎片化的进程,也大大改变了新闻的编辑与推荐方式。  相似文献   

11.
江南 《新闻世界》2014,(4):119-120
如今,新媒体呈席卷之势冲击着传统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势头惊人。手机媒体凭借其高度的便捷性、兼容性,成为了移动媒体中的佼佼者。笔者从四屏一云的建构、手机报的优化、微博微信的利用、影像传播的适应性以及盈利模式等方面对传统媒体如何借力移动媒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智能传播技术逻辑主导的主流媒体小屏端竖屏成为新的媒介视听传播空间载体,媒介话语逻辑建构也因之产生新的势能与裂变。融合新闻生产的边界不断突破与突围,手机端竖屏的信息呈现、叙事能力与舆论引导能力成为衡量新型主流媒体有效传播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进入Web3.0阶段,习惯于社交媒介的“Z世代”审美品味、情感与消费偏向均发生重要变化,碎片化、轻量化的阅读习惯使得主流媒体的叙事场景出现了“大屏—小屏—横屏-竖屏”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
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孔雀开屏的世界!我们从电影屏、电视屏的世界走来,经历了电脑屏、手机屏、平板屏爆发,同时,我们又面对着飞机屏、公车屏、楼宇屏、地铁屏、商超屏、餐厅屏、厕所屏……处处开屏,你还可以想象未来会有多少屏包围我们的生活——手表屏、眼镜屏、全息屏、镜子屏、塑料屏、折卷屏……生在这个时代让你活得福气,让你累得喘气,也让你跟得叹气。  相似文献   

14.
快节奏发展的社会压缩了系统化阅读时间,大众为了满足自身汲取知识的需求,不得不利用通勤、等候等碎片化时间来获取各类信息,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常见状态。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各类资讯,这也正适合了如今人们的阅读现状。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客户端的崛起,更催生了竖屏影像的碎片式浏览。竖屏与短视频的结合,满足了人们单手操作的简单需求,同时以其独特的审美效果,更强的交互性,更生活化的叙事,在碎片化阅读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受众的喜爱。如今,竖屏影像借助短视频与碎片化阅读的发展风口,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在未来,竖屏影像或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回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图书馆人积极投身于对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阅读推广的核心目标是让更多的人通过阅读来汲取文献中的价值,即:阅读推广最终都指向对文献及其所含价值的推广,而文献是承载用以形塑和教化个体的各种知识的载体。由此,以推广文献为核心目标的阅读推广,其核心价值便是鼓励个体产生主动阅读的意识和行为,并保障个体享有并行使自由阅读文献、自由建构精神世界、自由形塑自身的权利(即自由阅读权、自由建构权、自由形塑权),进而培养个体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使个体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的人。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致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纯文字的阅读已无法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读文"已逐渐转变为"读图"甚至是"读屏",视觉图像阅读的比重越来越大。图书情报机构建立视觉图像数据库已成为现实需求。本文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探讨艺术图像数据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由于多屏的广泛使用以及移动4G的到来,2014年对于互联网广告主来说,在广告形式和投放方式上有了更多、更新的选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广告体验。比如广告主可以在在互联网电视上进行投放,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屏互动的投放平台进行跨屏联动等等。  相似文献   

18.
邵林 《出版参考》2016,(4):9-12
当下,互联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而在世界范围内,新媒体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结构性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形成基于新媒体的阅读方式以及依赖互联网的生活方式,而传统媒体中标杆性人物陆续投身新媒体,更让人产生传统媒体大势已去的“苍凉之感”.  相似文献   

19.
正书籍承载文化,传递文明。而与书籍相伴的阅读行为,使人可以超越时空,在精神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当前社会,互联网带来了海量的信息。与之相对,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无法逃避,就是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我们应该选择读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公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电子阅读成为与纸质阅读并行的信息获取方式,并且读屏人群仍在不断扩大,面对这种变化,本文提出了档案编研成果跨屏传播的策略,以增强档案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