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良金 《学语文》2012,(5):45-46
钱理群先生称《在酒楼上》为“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甚至称之为“最具鲁迅气味的小说”。鲁迅先生的小说《在酒楼上》塑造了一个小知识分子吕纬甫。吕纬甫曾经是一个很激进的青年。他在求学时和同学们同到城隍庙去拔过神像的胡子,  相似文献   

2.
黄传斌 《教育》2008,(9):58-58
鲁迅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在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一直致力于“国民性”问题的探索,特别是其中的知识分子问题是鲁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鲁迅的小说中,真正以表现知识分子生活为主题的有《孔乙己》、《白光》、《幸福的家庭》、《在酒楼上》、《孤独者》、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二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呐喊》有:《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有:《祝福》、《在酒楼上》、《孤独》、《伤逝》。这些小说,反映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都和作的人生经历有关,作试图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暴露社会现实生活的矛盾。当然,“我”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能等同于鲁迅,只能说有鲁迅先生的影子。现就鲁迅小说中“我”的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秋天的怀念》是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很多学生对文中提到的“仿膳”、“豌豆黄儿”等词不理解。“仿膳”是位于北京北海公园中的一家很高雅的酒楼。此酒楼开设在北海公园的倚澜堂,这里“柳拂荷香,曲廊倚水,风景优胜”。酒楼之所以取名“仿膳”,是有来历的:辛亥革命后,  相似文献   

5.
余婉娜 《现代语文》2009,(9):105-106
在小说《在酒楼上》中,鲁迅借吕纬甫之口刻画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形象。以下试从孩子的“名字”、品性、命运几方面对其形象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6.
林毓生认为《在酒楼上》体现了鲁迅思想的内在矛盾。本文反驳此观点,认为《在酒楼上》的文本内在张力乃鲁迅有意为之。其深意在于:鲁迅在小说中以西方线性史观批评中国传统循环史观,又以斗争型人格批判妥协型人格,在中西观念对比中,成功完成了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层批判及对新史观并新人格类型的弘扬。鲁迅这些观念受尼采等影响,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母婴世界》2013,(10):114-115
广义上来说,“国学”泛指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而狭义的“国学”则特指《诗经》、《论语》、《孟子》、《弟子规》、《三字经》等众所周知的中国经典名著,它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了解“国学”的入门著作,在中国古代是蒙学教材,在现代则是孩子初步感知“国学”的启蒙读物。  相似文献   

8.
《国语》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哲学内容和特点三个方面说明《国语》中的“五 行”学说,“气”论学说,“民”论学说开了中国哲学“五行”论、民论的先声,确定了《国语》 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90年代,“同志电影”曾在两岸三地风行。《霸王别姬》、《喜宴》、《春光乍泄》等电影纷纷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诸多因素决定了“同志电影”在中国的兴起。这三部电影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美学风格。新世纪初,新一轮的“同志电影”浪潮又在国内外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10.
《在酒楼上》是鲁迅的名作,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通过吕纬甫的话展示了他返乡的两件事:“迁葬”和“送花”。特别是“迁葬”一节,情绪饱满,叙述详尽,又有乡土传奇色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点也多集中在这里。  相似文献   

11.
相传孔子编定《春秋》,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贬而不直言,这种写法称为“春秋笔法”。《晋书》中有个叫楮裒的,他表面上对别人不作任何评论,而心里却褒贬分明,就像孔子编《春秋》的态度,所以有人说他是“皮里春秋”。可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却说:“楮季野(楮裒字)皮里阳秋。”元·段成巳在《鹧鸪天》词中也写到“那得工夫上酒楼,谁能皮里更阳秋?”“春秋”变成了“阳秋”,什么原因呢?原来晋简  相似文献   

12.
《酒楼》以写实的叙事方式,通过主人公落魄——博弈——新生的生存经历,直逼社会转型期的形而下层面,探索人类人性的、形而上的命题。主人公齐立言把自我实现的需要——“光复”作为人生的奋斗理念。然而,其“光复”却只是形而下层面的自我实现,具有残缺性。在一定意义上,它只不过是社会转型期财富与话语权的一次轮回而已。  相似文献   

13.
秦敏 《现代语文》2006,(11):76-77
一部被称为“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以其狂放而神秘的风格为世人瞩目。英国名评家毛姆是这样评价《呼啸山庄》的:“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曾将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中国翻译家方平更是认为《呼啸山庄》“足以和莎士比亚的伟大戏剧前后辉映”。相隔近一个世纪,一部拥有相似另类风格的中篇小说《金锁记》问世。我国名翻译家傅雷称赞《金锁记》:“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坛最美的收获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称《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4.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共著录“小说”42种,通过对这些“小说”书逐一考查,厘清其著录的正讹,并结合中国正史各《艺文志》与《经籍志》中“小说”著录情况,对先后成书的《隋志》、《见在目》、《旧唐志》、《新唐志》等重要史志的相关著录进行类别的比较,探究日本目录学著作中的“小说”观念与中国史志中“小说”观念的关系。《见在目》体现的“小说”观念,较为贴近《隋志》为代表的唐人小说观念,并以此为标准独立发展,而偏离《新唐志》为代表的析“杂传”人“小说”的宋人“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15.
一些西方文艺理论家,往往以“欧洲小说”、“中国戏剧”评价中国戏曲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甚至有人刻薄地说:“中国小说一部半”,即半部《红楼梦》,一部《围城》。还有人说,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而已,现代小说《阿Q正传》而已。这些议论尽管有失狭隘与偏颇,有一条却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戏剧在世界文坛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鉴赏》2009,(7):50-53,109
查一路:安徽作家,《读者》等知名杂志签约作家、千龙网“特约撰稿人”。迄今为止,他写了大量的散文、小品文、随笔类作品。在《散文》、《读者》、《杂文月刊》、《中国青年》、《人民日报》等海内外数百家华文报刊上发表、刊载的作品迭两千余篇。作品曾在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电视散文栏目中播出。  相似文献   

17.
郭灿金、张召鹏两位先生在《“长袖善舞”不跳舞》(载于《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今日晚报》《中国剪报》《语文周报》《文苑》《青年博览》等多种报刊,下称“郭文”)一文中这样解释“长袖善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相似文献   

18.
“石生人”母题的起源可上溯到旧石器时代先民对石的想象,在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包括少数民族和边远部落的祖先来源神话传说,这一母题正式发生与发展,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明清章回小说《封神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红楼梦》中都有对“石生人”母题的运用,分别为“石生人”母题的“妖化”、“魔化”、“仙化”及“人化”演变。探究文学作品中有关“石生人”母题的运用,不光揭示着这一母题强大的生命力,更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中国新诗派”认识及命名的混乱要求我们对它进行重新认识。通过对40年代未两个诗歌刊物《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的分析与研究,从源头上认识“中国新诗派”的发轫与形成。“中国新诗派”不同于其他流派,它是因诗歌艺术客观上的趋同而被后人追认的文学流派,是“自觉”的现代主义促成了“不自觉”的诗歌流派。  相似文献   

20.
戴震在中国数学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完成了“算经十书”复原工作。“算经十书”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邱建算经》、《五经算术》、《辑古算经》、《数学记遗》,是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