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是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相似文献   

2.
王敏 《学周刊C版》2011,(8):30-30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提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江泽民同志也告诫教育工作者说:“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铜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4.
实践能力就是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社会实践,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动手、动嘴和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相似文献   

5.
关注大学生的社会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指大学生以“准知识分子”的身份,以组织或非组织形式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以争取社会认同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大学生社会角色的非职业性,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和形式是十分广泛的。包括投入社会革命(运动),参加政治党派和其他社团的活动;开展社会调查。提供社会服务。担任社会工作,参加生产实习。以及进行文化艺术的创作等等.人的社会化规律告诉我们,大学生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不可能脱离社会,闭门在“象牙塔”里修炼。因此,社会参与是大学生必不可缺的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6.
彭兰 《高教论坛》2005,(5):179-182,122
通过对部分高校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倾向,在分析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认同度、动机、内容、组织形式、最大收获及对社会实践的意见或建议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增会 《中国德育》2004,(8):73-73,80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文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我们适应新形势,拓展教育渠道,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必修课,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教育方针的要求,对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发展非智力因素有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必须要注意社会实践对学习和学校的影响,把着眼点放在坚持“四个统一”上,注重及时总结不断完善提高,使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获得收益,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他们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拓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新思路,要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使社会实践规范化;要建立实践基地,使社会实践阵地化;要加强队伍建设,使社会实践专业化;要丰富思想内涵,使社会实践功能化;还要完善活动机制,使社会实践持续化。  相似文献   

10.
青年教师是高等学校的未来和希望所在。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促使其健康成长,提高政治、业务素质的重要措施。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出,对青年教师“应严格要求,热情帮助,使他们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做好本职工作。凡缺乏实践锻炼的青年教师,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国家教委在《关于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意见》中对青年教师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促使他们所确立的思想政治观念,由认识向行为的转化,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预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沐涛进 《考试周刊》2011,(26):221-221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是大力实施教育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并有效实施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加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13.
张国宝 《江苏教育》2007,(10):37-38
“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只有有效的“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何引导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笔者从所在学校——南京市力学小学所组织的一次别开生面的听证会上得到启发:要孩子们进行社会实践.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们“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襟,就必须从一个个鲜活的、生动的社会小课题研究开始——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参加了“赣南客家饮食文化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5.
《陕西教育》2009,(7):21-2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8号文件”)中提出:“努力培养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相似文献   

16.
杨丽  张军 《四川教育》2002,(11):39-39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社会》课是针对小学生学习社会常识和最终融入“社会”大家庭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其学科主要特点是:认识社会常识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本中规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文就小学中段《社会》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几点意见。一、实践活动的准备1.知识准备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注重操作的课程。课本上规定的实践活动,都安排在每个相应的单元之后,该单元传授的社会生活常识,是指导该项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如:小学《社会》第一册实践活动(一)“居家安全”…  相似文献   

17.
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新的综合课 ,它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离开社会实践谈社会课教学是不可能收到良好教学效益的 ,只有以社会实践为基础 ,让学生走向社会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在社会实践中学社会 ,才能增强可信度 ,提高教学实效性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 ,社会课教学一定要重视社会实践。一、社会实践是小学社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要注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社会课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应安排一定时间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必要的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王要武 《许昌学院学报》2010,29(4):156-156,F0003
大学生只有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正确的职业规划观,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设计,同时,他们的职业规划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的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写到“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闭目沉思——“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由得眼前又浮现出两年前学生参加高考期间的一幕……  相似文献   

20.
开展活动课是这次新课改的一个亮点。江泽民同志说:“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经验。”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提出在中小学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规定开展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的20%。新的课程标准还在每个单元设计了1—3个活动。所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