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一个父母不爱孩子,没有一个父母不愿把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但成长中的孩子究竟希望父母送给他们什么样的礼物呢? 自己的事情让我做一做 要知道,生活习惯的养成过程,就是独立性发展的过程。无论吃饭穿衣,还是叠棉被、洗手帕,一开始,孩子都可能做不好:吃饭时饭粒洒了一地,穿衣不是穿反就是穿倒……可是,孩子就是这样一步一步通过自己的体验、实践、思考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2.
张锦贻 《家庭教育》2009,(12):14-14
常常听见父母们叮嘱孩子:放学以后,好好地写作业哦!尽管孩子们都答应着,实际情况却并不一样。父母们都很忙碌,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伴随在孩子身边。孩子放学回家,是否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主要在孩子自己。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不把父母的话记在心上?难道他们不想让自己当个好学生?做个好孩子?  相似文献   

3.
品读     
<正>我们要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接受孩子人格中的所有方面,在这种条件下,孩子就会觉得不需要去隐藏那部分不被父母认可的自我,他们就可以自由地体验全部的自我,自由地把错误和弱点都纳入自己的自我概念中,自由地体验全部生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多数人是在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逐渐懂得,只有做父母想让他  相似文献   

4.
董进宇 《小读者》2011,(9):I0005-I0006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但是,我们的孩子到头来大部分都不是因为他们本身不能优秀.而是被父母耽误了。要培养优秀的孩子.当父母的首先要懂得用好七把工具。  相似文献   

5.
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犯错就着急,并不是因为孩子犯了一个错误,而是他们认为孩子犯了一个错误永远都会这样,父母把问题无限度地延迟了。  相似文献   

6.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父母的心愿.排除“光宗耀祖,满足自己虚荣心”等功利的目的,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成为人中翘楚、时代俊杰.然而,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尽如人意.经常见到有父母因为自己的孩子做不好事而恶狠狠地打骂孩子,说孩子不争气,没出息.人们把这种心理称之为“恨铁不成钢”.  相似文献   

7.
年轻父母可以做自己的梦,但万万不可让孩子或者别的什么人来圆自己的梦。父母一旦把孩子看做自己的梦,孩子便应该是完美无瑕,孩子便应该不折不扣地实现父母为其设计的目标,否则,父母便认为孩子回报自己的只是失望。事实上,父母的这个梦是很难实现的。尽管孩子都是好孩子,但由于潜能和后天环境等原因,孩子们的起跑点和终极目标不可能都在一条线上,而这并不妨碍每一个孩子都可以经过努力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成就事业。遗憾的是,我们不少父母总在孩子身上做着自己的梦,幻想自己可以给孩子完美的一生,甚至把孩子的“最佳”发展看做是罩在父母头…  相似文献   

8.
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常有一些视而不见的误区。下面这几个方面就很值得做父母的反省:一、过分表扬或批评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有些父母总是不停地过分表扬孩子,结果却适得其反,这样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意识,他们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不做。过分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只要指出错在哪里就可以了,这样可帮助他们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9.
屈开 《教育导刊》2005,(4):63-64
当我们发现孩子不快乐时,最希望的是把快乐还给孩子。追根溯源,家长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他们惊异的结果:是父母在有意无意地让孩子不快乐。在生活水准越来越高、为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裕的今天,一些父母难以正视这样的结论:自己的孩子不快乐,原因正在于自己。可事实确实如此。孩子之所以不快乐,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孩子家长也希望他们能够把成绩提高,从而考入较好的中学;还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具备专长,所谓“艺多不压身”。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父母们就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知识提高成绩和培养技能。  相似文献   

11.
父母没有不喜欢自己孩子的,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给予孩子最大的满足,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假如你是优秀的父母,我建议你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良好的习惯。我国著名  相似文献   

12.
日本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每个人都感到了生活带来的压力,尤其是为人父母者,无论他们在竞争中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有共同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不被淘汰、更胜于自己。于是,比较普遍地产生了望子...  相似文献   

13.
思之 《家长》2014,(Z1):53-54
正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隐私。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的自我意识也会慢慢增强。家长应该理解并照顾到孩子自尊的需求。"我真的很想和我的父母成为朋友,但是他们总把我的心事和秘密当作笑料。"这是许多孩子的心声。很多父母也希望孩子与自己无所不谈,却不懂得替孩子保守秘密,甚至还居高临下地认为孩子的秘密很可笑,常常把它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东东最近很不开心,连小伙伴喊他出去玩,他都不出去。在妈妈的耐心询问下,东东才轻声说:  相似文献   

14.
我不漂亮     
容貌,要伴你走一生。有人美丽,有人丑陋,有人普普通通。每一位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长得漂亮,每一个人都不愿自己丑陋:男人希望自己英俊,女人都使自己漂亮动人。如果责怪上帝不公平的话,那么上帝也会叫冤:这是你父母遗传的基因造成的啊!于是,我又怨生我养我的父母亲,为什么把我生得那么丑陋?为什么不把漂亮给我?父母默默无语,他们暗自难过自责,可他们始终认为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一样可爱,一样漂亮!他们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容貌啊!唉,它会给一个人带来多少赞叹、自豪,又会给多少人带来自卑、苦涩!姣好的容貌有时候着实让人无奈:后…  相似文献   

15.
思之 《家长》2014,(2):53-54
“我真的很想和我的父母成为朋友,但是他们总把我的心事和秘密当作笑料。”这是许多孩子的心声。很多父母也希望孩子与自己无所不谈,却不懂得替孩子保守秘密,甚至还居高临下地认为孩子的秘密很可笑,常常把它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  相似文献   

16.
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生儿育女,为人父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顺理成章的平常事。尽管这样,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会把“爸爸”、“妈妈”看作一生最神圣不可替代的称号。新生的婴儿为父母带来了创造生命的巨大喜悦,也给他们带来了将幼小生命抚育成人的沉重而神圣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爱和照顾,是一种本能。没有谁不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愉快、成功。但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使为人父母者仅仅靠天性所赋予的爱去关心、照料下一代已远远不够。卢梭有一句名言:带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人类的父母与动物的父母有着本质的区…  相似文献   

17.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但其实,我们的孩子到头来大部分都不是因为他们本身不能优秀,而是被父母耽误了。中国著名教育专家董进宇指出,要培养优秀的孩子.当父母的要做到如下三点:  相似文献   

18.
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常有一些视而不见的错误方式。下面这几个方面就很值得我们反省:一、过分表扬或批评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有些父母总是不停地过分表扬孩子,结果却适得其反,这样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意识,他们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不做。  相似文献   

19.
爱在每一天     
爱自己、爱父母、爱伙伴、爱学习、爱生活,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让孩子——要在孩子心中播入爱的种子,这是每位父母都希望的。那么,如何有效地呵护、支持、培养孩子的“爱心”呢?最重要的是将爱的音符融入每一天的生活细节之中,让孩子从本身做起,爱自己、爱父母……1.爱自己。孩子怎样“爱自己”,需要父母关心吗?如果父母过早地、苛刻地要求孩子“让梨”,却没有细心指导“把关心留给自己”,孩子甚至会误认为“爱自己”是不光彩的、自私的。其实,爱自己是人的天性与真本,也是爱他人、爱人民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之一。父母…  相似文献   

20.
程小芳 《中华家教》2012,(11):12-13
德国父母在自己如何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的影响,以及对如何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等方面都非常重视。他们坚信,家庭在孩子的成才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你并非一定要得第一"德国父母很关心孩子的成绩,但是他们不希望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他们不会把分数看得比孩子、比实力更重要。从另一方面说,德国人比较注重从情感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