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大后,我就变成了你兴安盟师范学校孙玉洁小时候非常羡慕老师,羡慕老师有那么多讲不完的童话,羡慕老师无数个“为什么”都能解答。我把老师看成是天底下最有本事的人,相信老师的话永远是真理。和小伙伴媳戏时,当“老师”是叫我开心的事。夏天晴朗的假日,小伙伴们聚...  相似文献   

2.
<正>一、发现事件——捕捉幼儿兴趣一天早上,见赵老师来到了大一班,幼儿很是好奇:“孙老师去哪里了?”等孙老师中午回到班级,幼儿围着孙老师问:“孙老师,你上午去哪里了?”“我去体检了。”“为什么去体检呢?”魏紫说:“因为孙老师有小宝宝了!”其他幼儿顿时好奇地围到孙老师身边,七嘴八舌地问道:“孙老师,你真的有小宝宝了吗?让我摸摸看好吗?”“小宝宝长什么样子呢?可是你的肚子一点也不大啊!”  相似文献   

3.
我的班主任孙老师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在我的心中,孙老师是一只多变的“猫”,善变又充满了活力!有时,孙老师是一只“严厉猫”。上课时谁在走神,谁在说话,谁在做小动作,都会被她看得一清二楚。不需要点名批评,只要她那双锐利的眼睛看你一下,你就会振作精神,赶快注意听讲。有时,孙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22中的孙维刚老师病逝后,笔者便把能搜集到的有关材料汇集在一起,一则想从孙老师的人生旅程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激励自己奋进,二则也算作自已这个无名之辈对这位“神奇教师”、“平民教育家”的一种悼念。重读一个个感人泪下的故事,我猛然发现,以前我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情节——总把“做人要诚实”作为第一要义的孙老师,曾经两次用谎言“欺骗”了自己的弟子。 在孙老师的第三轮实验班中,有个叫陈硕的同学,他的父亲下岗,家里生活困难。作为班主任的孙老师,在得知学生的处境后,便定期将陈硕所需的费用送去,且在班里说:”陈硕的费用全由学校报销。”后来同学们得知,老师的话是“骗人”的,这些费用全是孙老师自己出的。陈硕在明白了这一“骗局”之后,深深为孙老师的良苦用心所感动。他发奋学习,最终跨进了清华大学的大门。  相似文献   

5.
刚刚上完“我和玩具交朋友”的活动,“玩具乐园”里摆满了小朋友从家中带来的玩具:有憨态可掬的毛毛熊,有会哭会笑的洋娃娃,还有声控大汽车……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自选游戏时文文和小佳在“玩具乐园”里尽情地玩着,文文拿着一辆小汽车爱不释手。文文家里有许多汽车,他从小喜欢汽车,为此,爸爸妈妈给他买的各种汽车可以开个展览会,可是他还没有过这么精致的小汽车,只有手掌大小却各种零部件齐全。这辆汽车是宏儿的爸爸从国外给他带回来的礼物,宏儿带来时可自豪了,文文看着真羡慕…… 收玩具的时间到了,孩子们迅速地把手里的东西物归原处。孙老师正给回到座位上的小朋友倒水,忽然听见宏儿带着哭腔的喊声:“孙老师,我的小汽车不见了。”孙老师忙过来边安慰宏儿边问道:“谁看见宏儿的小汽车了?”大家的视线都集中过来,活动室里变得鸦雀无声。小佳站起来说:“我刚才和文文在‘玩具乐园’玩,收完了玩具就去帮‘小餐厅’扫地,没看见宏儿的小汽车。“孙老师把寻问的目光投向文文,文文紧闭着小嘴一声不吭,手却下意识地捂住了口袋……若您是孙老师,将怎样处理这件事?  相似文献   

6.
“细观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是教我们物理的孙老师的口头禅.我这个物理课代表自然按老师的教导去做,受益匪浅.举个例子吧. 有一天我在办公室碰见孙老师在复印一份文稿,看着复印好的文稿,我的好奇心来了:“老师,复印机是怎样复印文稿的?”孙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  相似文献   

7.
夏海燕 《教书育人》2008,(10):64-65
事例一:一次测验后,教数学的孙老师发现原本优秀的辛雨成绩下降了许多,就在课堂上说:“有的同学骄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上课的时候还做其他作业。”辛雨没考好,心情不好,听孙老师这么一说,就没好气地顶了一句:“谁骄傲自大了?”孙老师听了非常生气,说:“辛雨,站起来,你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吧?”  相似文献   

8.
在诵读中走近李白——读得飘飘欲仙。为了读出李白的“仙味”,孙老师选了李白的三首诗《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和《秋浦歌》。孙老师的示范读是自然的、情不自禁的,忍不住要诵读,没有说“听老师读”;是进入境界的读,读得让学生忘了这是在上课,读得孙老师“得意”地“讨”学生的掌声。李白是“仙”,写的诗极度的夸张、有着非凡的想象,但并不全部是浪漫。在诵读《秋浦歌》中第一句“白发三千丈”时。孙老师是“极度”的“夸张”,指导学生时要求读出“三千丈”,而不是“三丈”“三十丈”。孙老师收放自如,诵读得使人感觉仿佛站着一个李白,坐着几十个小李白。坐在台下的我也恍如走近了李白。在这人情入境的诵读中,孙老师和他的学生悄然走近了李白,有的说,要读出意境(孙老师随即表扬这是行家说的话);有的说,看似夸张却是极其的真实(孙老师很高兴,说这是鉴赏家的点评)。是啊,真实是可以用极度的夸张写出来的呀!诗仙,不愧是诗仙;诗仙,到底是诗仙。诗仙,我们来了。  相似文献   

9.
那天是幼儿园开放日,在孙老师组织语言教育活动前,佳佳小朋友拿着一块糖,走到孙老师面前:“老师,这块糖给你!”孙老师瞟了佳佳一眼,不耐烦地说:“留着自己吃吧。以后不要这样了!”佳佳点点头,  相似文献   

10.
交给警察叔叔郭平跑来找孙老师:“孙老师,我在校门口捡到一个钱夹,里面还有您的月票,一定是您的吧!”孙老师说:“是的,谢谢你,给我吧。”郭平说:“我把它交给警察叔叔了。”孙老师说:“知道是我的钱夹,怎么不直接给我呢?”郭平说:“您不是告诉我们,在校外拾到东西要交给警察叔叔吗?”邛崃市羊马中心小学五(1)班吴甜  相似文献   

11.
其实你会呀     
梁万明 《教育文汇》2014,(18):30-30
上学期,在全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听了孙同剑老师的一节物理示范课,觉得他对一名“学困生”的及时点拨与顺势引导值得一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孙老师在讲解静止和运动和相对性之后,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一些同学举手发言。看得出,他们都是“优秀生”。孙老师耐心听着并逐一点评。该进入下个环节了,孙老师却突然走向一名同学的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据我的观察,本节课你还没有举过一次手,能不能请你也举出一例呢?”孙老师笑容满面,态度亲切,目光中充满了鼓励。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大家好!又是我们“出动!粉丝群”栏目的时间啦。今天来和大家“亲密接触”的是大名鼎鼎的“怪老头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孙幼军老师!孙老师写了半个世纪的童话,好玩好看的作品能堆成一座小山了,你们的爸爸妈妈兴许也是孙老师的粉丝呢!  相似文献   

13.
孙老师又和您见面了。 与开办两年来的“孙老师话题”不同,与“孙老师热线”的咨询方式也不同,“孙老师见闻述评”将带给您更多更活的信息与评论。 由于较多地投身儿童教育,又处于全国的青少年研究中心,孙老师拥有比较丰富的信息资源,相信对广大家长与教师朋友有些益处。孙老师拟的素历性原则,即以亲身经历的事情为主,以亲眼从媒体获取信息为辅,来为读者朋友提供这种特殊的服务。自然,孙老师愿意经常听取大家的建议,不断提高本专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唐和均 《广西教育》2011,(34):33-33
一、扎实的语文课 孙建锋老师在教学课文《最大的麦穗》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孙老师鼓励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时间约六分钟,然后可以自由发问。有个学生问:“麦垄是什么?”孙老师说:“这个问题问得好!  相似文献   

15.
孙老师的难题在于,对抄作文的小伟该采用怎样的教育方法,是“猛批一通”呢,还是“另寻良策”?我认为孙老师的思考十分有价值。因为在孙老师的潜意识中,“猛批一通”,大概不属于良策范畴。  相似文献   

16.
案例: 今天,我们五(1)班教语文的孙老师,外出参加会议,找我商量,让任教数学的我替他布置语文家庭作业,并告诉我语文家庭作业的内容——写一篇小作文。我开玩笑地说:“孙老师,你忙就不要布置家庭作业了,把时间让给数学吧?”“不行,数学重要,可语文也不能放松,不要占用‘我’的时间哦!”看到孙老师认真的样子,我接受了孙老师给我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善待真诚     
“以后长长的日子里 ,孙老师和晓晓都在盼望着一样东西 ,他们都等得很苦很苦。”他们在盼望什么 ?他们当然是在盼望回信。但除此之外 ,他们还盼望着一种更宝贵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是的 ,晓晓对老师的爱有一些错位 ,她对孙老师的爱的表白 ,的确有些不合时宜。但是 ,晓晓是真诚的 ,她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展示在她所爱的人面前 ,她期待着孙老师能给她回信 ,而且“等得很苦很苦”,可见她是当真的 ,她是真诚的。可是她的真诚得到了什么样的反应呢 ?那就是两个字———“幼稚”。同样 ,孙老师自以为“写得很精彩”的小说连同一…  相似文献   

18.
史峰 《上海教育》2008,(19):63-63
上初中的时候,经历过一次让我倍受煎熬的与班主任孙老师的谈话。 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算是中等,成绩有时上有时下。当时的班主任孙老师经常寻机与中等生们谈话,这天轮到我了。我进了孙老师的办公室,孙老师出奇地热情,先是让我在他对面坐下,还满脸笑意地问我需不需要一杯水。孙老师的热情“烧”得我不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9.
一、缘起傍晚五时许,小学三年级男孩小孙的妈妈打来咨询电话:“老师,您有时间吗?我一定要跟您聊一聊小孙的情况,我实在是没办法了。”语气中充满了焦急和无奈。我让孙妈妈慢点说,别着急。电话那头吵吵嚷嚷的,依稀能听出小孙正努力阻止妈妈向老师“告状”,于是我约了孙妈妈来校面谈。  相似文献   

20.
我的女儿今年8岁,刚刚升入二年级。一天放学回来,一见我就高兴地喊:“妈妈,今天孙老师表扬我了。”“为什么?”孙老师说我写字比以前进步了。”我用手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思绪不由得回到了一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