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艾滋病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症 (AcquiredIm munodeficiencySyndrome ,缩写为AIDS) ,是人类免疫缺陷病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缩写为HIV)感染人体免疫系统引起的。自美国 1981年发现并报道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 ,至 1999年 12月 ,全世界HIV感染者已达5 310万人 ,并且 ,现在它正以每天 1.6万名感染者的速度蔓延。HIV感染者短则 6月 ,长的达 10年以上发展成为AIDS病人。艾滋病的死亡率很高。自 1981年以来 ,关于AIDS的记载表明 ,60 %的病人在…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cquiredIm 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简称 ,1 981年在美国首先发现 ,其病原是一种能对人免疫系统产生破坏力的逆转录病毒 ,1 983年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 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 ,现已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确认。HIV感染人体后 ,病毒特异性地侵犯并损耗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损伤 ,临床初始表现为无症状病毒携带状态 ,继之发展为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症 (PGL)和艾滋病相关综合症(ARC) ,出现发热、倦…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 (AIDS)是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的简称 ,即“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所引起的 ,艾滋病病毒又称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简称HIV ,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 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 ,大量吞噬、破坏T4 淋巴细胞 ,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 ,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 ,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天生具…  相似文献   

4.
自1981年第一份艾滋病报告问世至今,艾滋病大有肆虐全球之势,人们谈“艾”色变,称之为世纪瘟疫。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侵入人体而引发。HIV攻击和杀伤人体免疫系统的细胞,使机体逐步丧失基本的防御能力。艾滋病患者最终可能患上由各种病毒和细菌引发的伺机性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疾病,而健康的…  相似文献   

5.
自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定义AIDS(1982年)和美、法两国科学家宣布发现HIV(1983/1984年)后的几年时间里,没有任何抗HIV的药物,人们对伴随HIV而来的伺机性感染也基本上是束手无策。但在近10年时间里,各国研究人员已开发出多种抗HIV和治疗各种伺机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药物,更多的新药也正在实验室酝酿出炉,给艾滋病患者带来了生命的曙光。目前艾滋病的治疗主要有四种方法:针对HIV这种病毒本身起作用;对HIV感染者的T淋巴细胞发生作用;防止HIV感染者的免疫机能下降并恢复其免疫机能;对因免疫机…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们通常认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是由黑猩猩传给人类的 ,可能是在猎人屠宰动物时传播的。但是 ,英国人爱德华·霍珀在他名为《河流 :通往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起源的旅行》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首先是由1957年~1960年间非洲一百万人口服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传播的。霍珀的理论起初出现在1992年《滚石》杂志的一篇文章里 ,曾引起人们的注意 ,之后便受到一个科学委员会的批驳。如今 ,经过六百次访谈和十年的研究 ,霍珀已经收集了大量详尽的证据 ,以增强这个理论的说服力。他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7.
机体防御系统的新发现李谦译李璞校在了解艾滋病的过程中,人们的注意力正在从艾滋病病毒转向它的主攻对象─—病毒侵袭的免疫系统。在这一系统艾滋病病毒既能找到盟友也能遇上敌人。只有很少的人在接触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一年内死于艾滋病。大多数受HIV感染...  相似文献   

8.
彤高 《教育文汇》2003,(1):38-40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  相似文献   

9.
新技术在与艾滋病斗争中大有希望李璞科学家正注视着与艾滋病病毒作斗争的一些有希望的新方法,即对在人体力控制病毒复制和活性的过程加以破坏。据一项新的研究报告,目前发现一种抗癌药物,它可以阻断能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复制;此外,还发现一种...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病毒(HIV)是一降转录病毒。文章介绍了艾滋病病毒的分子结构、作用机制、艾滋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鸡尾酒”疗法,进而提出一种抗HIV药物构想。  相似文献   

11.
李德来华使命真相LIDELAIHUASHIMINGZHENXIANG⊙梁励李德是德国人,全名为奥托·布劳恩,1933年至1934年,作为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的军事顾问,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独揽红军指挥大权。他脱离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主观主义地推行...  相似文献   

12.
津巴布韦1/7的人口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津巴布韦商业农民联盟宣称,在津巴布韦至少有150万人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该数字约占全国人口的15%。上星期,许多国际新闻机构都报道了该联盟的这一统计数字,它比政府方面估计的感染HIV的人数有66万高...  相似文献   

13.
STS是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关系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科学 .近年来 ,中考试题中STS问题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这类试题主要以课本知识为依托 ,具有科技信息新、知识覆盖广、社会效用强等特点 ,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 .笔者现将近年来中考中有关STS问题的试题总结归类如下 :一、化学与环境保护问题1 下列气体排放在大气中 ,会形成“酸雨”而污染环境的是 (   ) .(A)CO2    (B)SO2    (C)H2    (D)O22 下列气体大量排放到大气中 ,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 (   ) .(A)N2   (B)CO  (…  相似文献   

14.
人类尚未克服的疾病有多种,艾滋病无疑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种。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不正当的性行为、吸毒和母婴遗传四种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  相似文献   

15.
<正>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英文缩写为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这种病毒终生传染,能够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类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6.
抗病毒药为艾滋病人带来新希望当一个人初次感染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时,其免疫系统人体内部的防御体系的某些细胞会进行还击。这些细胞叫做T细胞。然而最后,艾滋病病毒削弱免疫系统,从而使机体易受某些致命疾病的侵袭。纽约州的18岁青年贾森10岁...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大楼上的反艾滋病标识HIV如何传播HIV有三种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HIV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通过性交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成人HIV感染者中有90%是通过性接触感染的,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也就越大。患有性病的人与HIV感染者发生性关系时更容易传染上HIV这种致命病毒。研究表明,位于生殖器黏膜层上的树状细胞(DendriticCell,一种免疫细胞)将感染部位的HIV运送到淋巴结,开始感染其他种类的免疫细胞,从而启动了HIV对人体的大…  相似文献   

18.
抗艾滋病的新方法李禅,姜波在马萨堵塞的一个研究实验室,科学家们把化学制品喷入充满人细胞的试管中。他们正试图杀死劫持了这些人细胞并把它们作为人质的微小的入侵者。这个入侵者就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即引起艾滋病的病毒。若干种化学药品的联合使用在这种...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的特征是渐进性的免疫功能受损。HIV主要感染一种称为辅助性T细胞(HelperTCell)的细胞,这种细胞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知”其他免疫细胞发动免疫攻击。这类细胞表面带有CD4分子(ClusterDesignation4),因此也称为CD4+T细胞或T4细胞。一旦被感染,人体细胞就会成为HIV的复制工厂,新复制的病毒又去感染其他细胞。正常人血液中每立方毫米约含800~1200个CD4+T细胞,而在感染了HIV以后这种细胞的数目就会逐渐减少。当这个数字低于200时…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音译,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该病于1981年在美国首先被发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引起的疾病。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该病毒呈球形,外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内有两条完全一样的单链RNA。病毒粒子进入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