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晓鹏 《出版广角》2012,(10):61-63
20世纪80年代,我国图书出版业开始转型,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编、印、发"为基本环节的图书出版业在市场化进程中活力不足。在这种产业转型背景下,民营图书出版业出现并首先进入图书发行环节,尔后活跃于发行环节的一些民营书商适时渗透到出版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出版社与民营公司的"合作出版"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书业发生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也是我国图书出版产业格局当中一对重要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2.
市场与政策共同催生联合体 发行体制改革是联合体诞生的直接动因. 1982年以前,各出版社将所出版的书籍统一交由新华书店总店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总发行,而不能委托第三方或自办发行.1982年实行"一主三多一少",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图书发行行业(但仅限于零售业),出版社也从此取得了自办发行权和本版书的总发行权.1988年"三放一联",即放开渠道、放开购销形式、放开折扣,联合经营,极大地活跃了图书发行市场.  相似文献   

3.
随着自办发行意识的深入人心,发行部在出版社的重要位置已毋庸置疑.这在不少出版社对发行部人力、物力的巨大投资上可见一斑."发行"有其这样的字面意义:"发"即发书;"行"即行不行,即发了书后行不行.具体而言,行不行的考察依据有两点:一是退货行不行;二是回款行不行.如果两者都行,发行部应该不会存在大问题了.针对这样的发行理念,出版社在发行方式上有过不少尝试,而现在最普遍的发行方式正是我要提到的"业务员负责制".  相似文献   

4.
武志勇 《现代传播》2006,3(3):102-106
"邮发合一"是一种邮政与发行业务相结合的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社会转型期的政治文化建设需要,确立了"邮发合一"的报刊发行体制.报业生态也因此发生重大变化.报业整体影响力大幅提升,发行数量增加、读者范围扩大、投送速度加快;报纸发行自主性减少,预定和计划发行成为发行的主要形式,征订时间、订阅时段、发行费率、给报社的缴款方法都取决于邮局;报纸发行范围行政属地化,新闻舆论监督功能受到局限;报社本身的发行功能基本丧失,报纸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减弱,内容、风格同质化严重;报纸发行工作政治任务化,摊派发行与强迫征订屡禁不止;邮局长期垄断导致报纸发行服务质量、效率下滑.  相似文献   

5.
李晓晔  朱侠 《传媒》2001,(12):36-39
编者按: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版界一批具有高学历的人员相继走进了发行部.他们的到来,给出版社发行部门输入了新鲜血液,吹进了一种全新的气息,出版社的发行改革由此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人们将这批人叫做出版界的发行"新生代".将近6年过去了,他们已经做了些什么?正在做什么?将来打算做什么?带着这些业界人士关心的问题,记者最近对刘晓东、刘国辉、于殿利三位"新生代"人士进行了一次访谈,交谈的结果给人留下的最强烈的印象是:发行"新生代"已经走向了成熟.  相似文献   

6.
第68届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前夕,来自国内20多家出版社和出版机构的代表齐聚德国法兰克福,共同参加"艺术之桥"——中国艺术设计类图书出版销售联盟召开的第一次会议.这是"艺术之桥"联盟的首次亮相,该联盟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发出倡议并牵头组织,不仅获得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等大型国营出版社的支持,还吸引了迪赛纳图书公司等优秀民营公司的加入.  相似文献   

7.
王自力 《今传媒》2007,(10):21-22
大河发行网作为河南省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自建分销渠道,在积极投身报业竞争并屡建奇功的同时,认真探索团队精神家园建设,于2004年确立了"快乐发行"的企业理念,并成功地转化为经营和管理上的制胜之道,将一个由弱势群体组成的队伍,锻造成了一个具备强势竞争能力、张弛有度、快乐发行的经营团队.从某种意义上讲,"快乐发行"的理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在报业经济发展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8.
从1996年到现在,八年的时间过去了:曾风靡一时的"敲门发行"至今仍被许多报纸运用:但报纸发行所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就成都来说,城市的面积更大了、小区的管理更严了、人们更忙了、报纸的竞争更成熟了……作为"敲门发行"的首创者,<华西都市报>面对着发行环境的变化,对"敲门发行"这一理念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湖北民营电视,主要是指在湖北省以电视节目、电视广告制作、发行、版权交易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在研究样本选择上,主要集中在广电总局颁证(《广播电视经营许可证》甲种和乙种及《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民营公司上,以民营资本介入电视栏目和频道为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0.
刘明洋 《青年记者》2006,(13):74-76
国内报业又快进入一年一度的"大发行"时期了。报纸发行,在媒体格局大变化的今天,愈显重要。但是,我们在发行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却显得远远不够。国外报业同行的做法,或许对我们有启发。  相似文献   

11.
从1985年<洛阳日报>脱离邮发渠道首创"自办发行",到2005年全国实行自办发行的报社约800家,虽然只占全国报纸总数的40%,可这些报社创造了80%以上的广告份额,其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也明显好于"邮发"模式.短短20年,自办发行从边缘到中心,成为当前市场化报纸的主流发行方式,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但我们也不能忽略自办发行目前正面临的一系列严峻挑战:各家报社的发行渠道各自为政,发行渠道浪费严重;虚报发行量,发行市场上的无序竞争屡禁不止;发行成本居高不下,低价销售、礼品赠送之风愈演愈烈,形成"低价死循环"等等.这些难以治疗的症状迫使我们反思:自办发行将要走向何方?如何拯救混乱不堪的自办发行市场?我们认为,自办发行需要超越和创新,需要开辟一条"后自办发行"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第217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等,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侵犯著作权罪".但是,第217条中的"复制发行"是一个完整的用语,中间没有标点符号,这引发了一个法律解释方面的问题:这里的"复制发行"是指"复制或发行"还是"既复制又发行"呢?[1]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211工程"院校为例,调研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通讯刊物的名称、发行年、文献载体、网络发行格式、发行周期、刊物内容、刊物容量等属性,对通讯刊物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评析,并提出了办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吴锋 《青年记者》2007,(21):75-76
报纸发行"第三次创新"既不是自办发行吃掉邮发,也不是以邮发取代自办发行,而是以整合营销理念为先导,结合数字时代的基本特征,对报纸发行的游戏规则、组织框架和盈利模式进行全新建构,进而实现传统报纸发行模式的彻底转型。  相似文献   

15.
湖北民营电视,主要是指在湖北省以电视节目、电视广告制作、发行、版权交易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在研究样本选择上,主要集中在广电总局颁证(《广播电视经营许可证》甲种和乙种及《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民营公司上,以民营资本介入电视栏目和频道为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6.
年初教育部发出了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减负"成了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那么"减负"后教辅读物发行状况如何?笔者带着这一问题,对河南省的部分县市中小学教辅发行情况进行了调查:除新华书店计划供应部分的比例和销售额大幅度下降外,教辅发行市场却是诸侯纷争、风烟四起,出版商直销、权力型编印发、个体书商和教师推销等,各种销售渠道见缝插针,各显神通,大量非法盗版教辅读物占领了学校.  相似文献   

17.
郭士辉 《青年记者》2006,(13):76-77
国内报业又快进入一年一度的"大发行"时期了。报纸发行,在媒体格局大变化的今天,愈显重要。但是,我们在发行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却显得远远不够。国外报业同行的做法,或许对我们有启发。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探讨有效发行这个报业争论话题时,主要质疑的是:报纸发行有效是否只能用广告效益来衡量?成都早爆发的惨烈发行大战、现存四家发行模式各有侧重的都市报、《华西都市报》的"区域组合城市报"理念、1999年曾实施的控制报纸发行的"报纸口粮证"、《成都商报》的"高端人群"定位……是吸引我们选择成都作为样本探讨"有效发行"的主要动因。 6月7日,国务院批准在成都和重庆两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这一重大事件又为本刊"有效发行"讨论带来新的视角。而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个关键点不断呈现在记者面前,对"有效发行"的思考也越来越偏离流行。  相似文献   

19.
"无赠品时代"的报刊发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赠品促销过渡到无赠品发行,一系列新话题摆在发行人面前,礼品发行促销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如何应对报纸发行的"无赠品时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出版发行的繁盛时期出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战期间,当时革命根据地"红色图书"的发行不但为毛泽东的著作及共产党的抉择、方针政策提供了有力的宣传,也为与国民党在前线的思想抗争取得成功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根基.研究探寻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红色图书"的出版发行,对现今社会的图书发行事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