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网络流行语的数量不断增多,其词汇的意义不断扩大。部分网络流行语词汇的意义得到了扩展,获得了新语义。本文从原型范畴理论出发,结合具体例子从旧词别解、旧词新意和借形生义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流行语语义,以帮助人们理解其语义演变的内在机制,进一步了解网络流行语的语义。  相似文献   

2.
当下, "很好很强大"成了最红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并衍生出一系列同模语句.笔者拟从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四个方面,分析"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式流行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赵娜  陶易 《文教资料》2016,(4):175-176
网络流行语是从网络中产生并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21世纪以来,网络流行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开来。网络流行语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包括数字类、字母类、表情符号类、英文类,其中英文网络流行语也随之产生,如"hold住"、"no zuo no die",这些词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时时出现。该调查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探讨网络流行语对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影响主要涉及网络流行语在学生们词汇、语言表达及在英语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也不断在发展,其中出现了不少网络詈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网络詈词也已经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省西安市5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网络詈词的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总结出了校园十大流行语,同时对流行语进行了分类。对大学生网络詈词使用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詈词方面存在着性别、年级和学科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以独特的附缀式的结果,既有继承性又有创新性。以言语社区理论视角,流行语“X哥”词族新特点产生的一个外部理据。“X哥”词族组成,是传统的“X哥”词族进一步泛化扩张可进一步解释网络虚拟言语社区人员的构成特点,是网络  相似文献   

6.
中文网络流行语之所以能流行与其传播方式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密不可分。尽管中文网络流行语存在大量的谐音词,非中文语言在汉语网络语言中的引用与转换,拼音缩写、合词、派生词等语码混合现象,但无论表现形式如何,其原理都在基本遵循语言经济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人选择在网络上交流、抒发感想,一些网络流行语也随着网络的发展应运而生。如现今常见的网络用语"种草"与"拔草",这两个词有其原本的含义,但借助隐喻机制,在网络上有了另外的解释,即"旧词新意"的现象。除了"种草"与"拔草",很大一部分网络流行语的形成都要借助隐喻机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些流行语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语言的产生规律和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8.
当下,“很好很强大”成了最红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并衍生出一系列同模语句。笔者拟从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四个方面,分析“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式流行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新兴的语言变体,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新形式和新意义,正受到广泛关注。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新生事物、社会现象等创造出的新词、新图形等;二是日常词语经过语义变异而来。本文通过结合具体实例对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展开分析,以期深入认知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10.
2018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的"锦鲤"属于典型的"旧词新用",本文从语里意义、指称对象、使用语境描写了"锦鲤"的泛化表现,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分析其泛化的主要原因,并从路径和特点总结出网络流行语"旧词新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1.
也谈网络流行语“杯具”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先介绍了非网络流行语的“杯具”的用法及意义,然后叙述了网络流行语“杯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再着重从谐音双关的角度论述了“杯具”一词形成的机理,最后描述了“杯具”用法进一步的发展情况。网络流行语“杯具”与“悲剧”一词谐音双关;以“杯具”为中心,形成了“洗具(喜剧)”、“餐具(惨剧)”、“茶具(差距)”等一系列新词;“杯具”一词形成以后在其名词用法基础上又相继发展出形容词和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12.
网络流行语,产生于网络背景下,并通过网络迅速传播,以鲜活形式来表达特殊含义。这些词、句甚至篇章,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大众对其文本的解读,本身就是一个意义的构建过程,本文浅析了网络流行语意义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王晓阳 《海外英语》2011,(5):154-155,157
"给力"一词目前在网络上和纸质媒体上十分流行。该文讨论了"给力"一词的来源、词义和翻译,同时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的发展,ACG文化在中国网民之间日益流行,随之而来的"行话"——ACG网络流行语也逐渐为人们所熟悉。网络流行语体现了网民富有想象的造词能力。这些词通过多种翻译手段借由网络来到中国,对汉语语言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自2014年起对外发布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为研究对象,应用语言模因的相关理论,分析年度流行语模因的来源、语法特点、语义特点等。流行语主要来源于政治、经济、网络、大众媒体等多个领域;以词和短语为主,语法单位多样化;词频与词长之间具有关联性;流行语模因归类为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两种大类,二者所占百分比基本持平。模因论为研究网络流行语的复制、传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有助于进一步分析流行语模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现实世界的另一种编年史,看2012年的网络流行语更是发现整个社会进入一个造词时代.这些流行语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语言、思维模式,也在逐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流行语越来越受到关注.模因论为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模仿、复制和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拟从模因的视角探讨网络语言流行的现象和内在机制,进而分析流行语进化和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7.
严伟 《文教资料》2008,(32):52-53
文章阐述了网络流行语的内涵,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色,并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大胆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网络词"杯具"一词产生的来源,其推动发展的因素,从而得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网络语言的创造开始趋于理性化,网络语言虽然仍然具有个性化,但开始遵循现实语言的发展规律走向规范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为何会产生这种词 中国最早的网络用语可能来自于台湾的青春偶像小说,“美眉”“偶”“亚历山大”“你Out了”等,这些或泊来或自创的网络用语,迅速俘获了80后青少年的心.这些在当时十分时髦的词,如果你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的话,就会被嘲笑成老土(“老土”也算一个网络流行语,同样是台湾传来的词).富有创造力的80后、90后们,将网络用语进一步发扬光大,网络用语进入了它的“青涩年代”.  相似文献   

20.
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间与空间以及一定的主客体中流行的词语。网络流行词作为流行词汇中一部分,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今天显得更加有研究的价值。而网络流行词汇主要又有缩略词、谐音词、分合音节词、会意词、象声词、字母缩写词、移用词七大类,通过研究这七类网络词汇的现状、影响及发展趋势,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网络流行词汇。本文选取了网络词汇中谐音词为此次研究的重点,主要分析谐音词在网络流行词汇中的分类、成因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