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近十年来,日本ACG文化中的流行语对于中国80后、90后年轻人的网络用语和口头用语的影响很大,例如已经成为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控”“萌”“萝莉”等都是来源于日本ACG文化的主要用语。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行语"给跪了"自2012年见诸网络以来,呈现出了较强的生命力,使用人数不断增加,这与其语言学理据和历史文化渊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搜集网络语料,对网络流行语"给跪了"进行了语义、语用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促进网络状态下流行语的历时演变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的迅猛普及,许多网络流行语被人们广为关注。本文将对今年流行的"元芳,你怎么看"和"屌丝"网络流行语从词语运用和社会文化心理视角对其进行释析,并试图探析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依托网络得以发展的网络流行语逐步成为网络语言文化的一部分,该文从认知语用角度入手,利用模因顺应论分析了"hold住"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机制,认为"hold住"的流行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离不开社会的繁荣和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更,文章最后对网络流行语"hold住"的流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2012年网络流行语精彩纷呈,"屌丝"文化彰显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力量,流行语体的风行也带动人们语言的狂欢。网络流行语言体现了人们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和群体诉求,而个人意识的参与和外来文化的加入丰富了网络流行语的内涵,这些网络流行语成为2012年度社会事件和人们心理状态的时代见证。  相似文献   

6.
在21世纪,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又一个影响广泛的传播媒体,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沟通交流的媒介。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可以体现出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方式,而文化语言学正是以意象为中心可以体现出此种认知的方式。在学习文化语言学的同时,一直思考"文化"和"语言"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是不是能够从符号的角度把近两年的"网络流行语文化"和"语言"联系在一起呢?本文也试图从这两个问题为出发点探讨以符号的角度看当前网络流行语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粉丝"经历了一般流行词语的产生、消退和新意复兴的使用过程,是当下网络流行语表达大众心理,历经网络文化变迁依然呈现非凡活力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从语言学视角探究"粉丝"的成词、演变,从社会文化及语用视角探寻其产生原因,借此一窥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奥秘。  相似文献   

8.
网络流行语研究与话语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网络流行语研究存在单向度的缺陷,未能解释网络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话语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研究有积极意义,其三种分析向度为研究网络流行语提供了全面视角,能更好探讨网络流行语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如今的网络已无处不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十分的方便。远隔重洋秒传信息已不是新鲜事,甚至借助"一小豆腐块"就能够交流思想,培养情感,增进友谊。网络语言也就在这样的沃土里不断地滋生,而且以风卷残云之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流行语属于汉语言文化,它可以作为与其他文化沟通的桥梁,可以使外国友人通过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本课题联系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有关文化进化的理论——模因论,饶有兴致地对模因论视野下网络流行语进行研究,又对网络流行语英译十分的关注。不仅关心模因论视野下网流行语的传播,更对这些网络流行语以什么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更为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化翻译的视角,针对近几年来网络流行语的类型分析和归纳分类,以不同类别的网络流行语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在把翻译过程作为文化涵化过程的基础上,注重翻译作为文化交际和沟通的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网络流行语的文化翻译策略,强调翻译对文化推介的重要作用,试图丰富网络流行语的文化翻译视角,延展网络流行语翻译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1.
“十年词汇”影响网民网络词语“施暴性”途径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余俊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2):49-51,140
"十年词汇"中某些"专用词语"具有"施暴性",且对网民网络词语"施暴性"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实现首先缘于"十年词汇"中"涉暴词语"词义被沿用,其次缘于"十年词汇"中"涉暴词语"词义被借用,第三缘于后者对前者违背语用交际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承袭。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不仅催生了人们交流的新方式——网络语言,也增进了不同文化的融合。从源头看,汉语网络语言中大量涌现的外来词现象不容小觑,本文对汉语网络流行语中日源词传入的背景、日源词分类及中国网民接受日源词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3.
以构词法为理论基础对英汉网络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英汉网络语言在发展趋势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之处是网络这个特殊的语言交际环境决定了英汉网络语言以经济原则为主,在造词上的随意性、显著的缩略化趋势及赋旧词新义等现象体现了网民们求新求异的心理及语言的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英汉网络语言的不同点则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语言体系、文化背景和网络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新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普及之后的产物,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也是网友交际自由表达的结果,传达了民众的声音与意愿。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及时整理网络新词既能够丰富现代汉语的词汇,又能够促使情报检索语言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汉语网络语言研究的回顾、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阅读分析1994年以来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上的有关汉语网络语言研究的论文,我们认为汉语网络语言的研究经历了从网络语言本体(包括网络语言的性质、词汇、句法、修辞特征等)和网络语言的规范以及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问题,逐步拓展到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网络语言与当代社会文化、网络语言与网民的社会心理特征、网络词语及其意义生成的认知机制等的过程.在分析当前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汉语网络语言研究今后应该注重汉语网络词汇和句式产生的理据研究,汉语网络语言与其他网络语言的比较研究以及尝试建立汉语网络语言学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中国网民典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国大陆网民在现阶段表现出来的一些典型特征,不仅影响到互联网的发展轨迹,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的复杂进程。中国大陆网民在现阶段的典型特点主要表现为:需求方面是环境认知需求凸显,自由表达与社会参与需求强烈,边缘性需求增加。行为方面是“解构性”行为容易产生轰动效应,暴力行为易被激发,群体感染性强。思维方面是质疑成为一些网民思维的基调,一些网民易被简单化思维主导。价值取向方面是道德上的双重性,文化上的叛逆性,政治上的激进性。中国网民这些特征,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因为网络改变了他们,一切都是基于深刻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对等、开放、虚拟等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社会体验政治生活,网络政治活动"孕育与塑造"网络政治文化,把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内化于广大网民的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网络政治文化,内化是一种力量,内化力值得关注。为此,有必要对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发展规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网民主体的90后大学生,成长于网络盛行的时代,多元的网络文化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积极意义上看,网络文化拓展了大学生接触新思想、新观念的渠道,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增强了大学生价值主体的自我意识.同时,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特点,也容易导致大学生道德认知迷失、道德情感冷漠和道德行为失范,甚至导致大学生政治观念模糊.针对这些情况,本文提出了网络文化背景下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对策,即充分利用新兴网络信息传播平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引导网络文化语境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开展积极的网络文化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相似文献   

19.
所谓亚文化往往是一种矛盾综合体,以亚文化跟社会主体文化的"认同-对立-疏离"为轴向,对中国大陆互联网32个时政论坛网民取名进行了一个类型属性分析;研究发现:这些论坛上最活跃和最有影响力的网民是在网名取向上认同于社会主体文化的,对立型网名的网民活跃度和影响力次之,而以疏离作为网名取向的网民是活跃度和影响力最低的。我们认为,对互联网的亚文化分析要防止将它过分"反抗"化和问题化的偏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尤其是文化方面的深入交流,一种带有浓厚次文化气息的网络语言-ACG网络语言开始在国内蔓延.本文从语域的角度分析了该ACG网络语言,并从词汇角度分析其类型、特征,最后对其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