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1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一箭送双星,成功地将“试验卫星一号”和“纳星一号”送人太空。这两颗卫星分别属于小卫星和微小卫星系列。小卫星和微小卫星是随着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微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卫星。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流传久远,深受同学们喜欢。虽然它只是一个神话,却为人们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天战场面。目前,这一神话正逐渐变为现实,军用卫星已成为现代战争中的“天兵天将”。军用卫星有很多种,例如,军用侦察卫星、军用气象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等。它们是利用各种遥感器或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收集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标的信息,获取军事情报,所以在战略和战术上均具有重要用途。其中,照相侦察卫星是当代最有威胁的太空“杀手”,因而受到各航天大国的重视。照相侦察卫星上装有各种遥感仪器,不但能把人眼可见…  相似文献   

3.
2007年月10月24日18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成功转入日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中国“嫦娥一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将逐步变成周期为127min、轨道高度200km的环月圆形轨道!11月7日,中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完成第三次近月制动,  相似文献   

4.
无人机独领风骚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率先把无人机改装成无人侦察机,才使它真正走上了战争舞台。1982年,在以色列空袭贝卡谷地的战斗中,无人机一鸣惊人,受到了世人的瞩目,无人机正向着实战化、智能化、多能化的方向发展。军用卫星“指点”江山海湾战争中,军用卫星大显其能,为多国部队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未来战场上,一个国家如没有卫星的支援与保障,几乎不可能计划和实施有效的军事活动。除现有的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外,21世纪还将出现“杀手”卫星、攻击卫星和“卫士”卫星。太空作战兵器笑傲长天未来的太空战…  相似文献   

5.
自 1970年 4月 2 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 ,30多年间 ,中国航天人员 ,经过艰苦的创业 ,利用自己研制的“长征”系列等运载火箭 ,进行了 70余次发射 ,将 80多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 ,为我国及世界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 ,我国已构建成功了四大卫星系列平台 ,即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 ,而“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神舟”号飞船的多次试飞成功为我国的载人航天奠定了基础 .初步…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06,(1):76-76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士、“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透露,“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和初样设计,各项专业武验正在进行。我国今年将研制1-2颗正样飞行星,计划2007年发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日益发展,“村村通”的进一步实现,卫星接收已越来越普及,社会急需大量的有线电视知识和技术人才。实验利用“废旧”设备,采用极其简便的方法和极为普通的工具(量角器和罗盘),进行卫星地面站角坐标的调整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于2003年起启动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此项工程是建国以来基础教育投入最大的一次。工程采用“三种模式”进行技术支持,特点就在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步推进,加大资源的建设力度。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又称作“模式二”,使农村完全小学和中心小学同时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和教学光盘播放点功能,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光盘,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地接受优质资源。笔者结合辽宁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实施计划以及开展现状的验收工作进行了跟踪调查,针对目前检验项目学校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背景材料:2007年5月14日零时0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被“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送上太空。“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成为我国第一颗整星出口的卫星。该星将在完成在轨测试后交付尼方使用。这是中国首次以火箭、卫星及发射支持的整体方式,为国际用户提供商业卫星服务,“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颗整星出口的卫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全面启动,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系统在水文测报现代化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淤地坝建设及黄河调水调沙、下游地区的洪水预报与灾情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了GPS定位技术和我国自主产权的“北斗卫星”系统,展望了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在黄河治理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目前正按计划进行研制。卫星各关键技术已获得突破性进展,将力争2006年12月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2.
极轨卫星轨道报释义与应用是“卫星气象学”课程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实验中通过模拟卫星运动轨道仿真系统的动态演示,带领学生利用Excel等常用办公软件列表和绘制卫星轨道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卫星运动轨道的参数含义,并掌握对常用极轨卫星轨道报的获取、阅读和翻译能力。既可为学生学习“卫星气象学”课程奠定基础,也可为教师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科学研究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欧洲航天局日前宣布,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实验卫星“GIOVE-A”将于12月下旬由俄罗斯“联盟”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  相似文献   

14.
《学习之友》2006,(4):46-47
过去讲,“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现在看,要想红旗不落地,卫星必须早上天。  相似文献   

15.
王志耀 《物理教师》2004,25(1):17-17,20
北京时间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善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确保全天候、全天时为用户确定其所在的地理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并提供卫星导航服务.对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助于高中物理知识,我们可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0月8日凌晨,美国向阿富汗发起第一轮打击之前,又特意发射了一颗军事侦察卫星,用来寻找、核实地面的军事打击目标。也许有人要问:美国的侦察卫星怎么侦察到隐蔽在树林或伪装的坦克、火炮等军事目标呢?原来,他们靠的是卫星上的一种“神奇眼睛”,这就是“超光谱成像系统”。  相似文献   

17.
卫星监测 当台风在海上生成时,通过卫星云图就可以发现它。 中国的气象卫星在世界享有盛誉,从“风云1号”到“风云3号”,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气象卫星接收网遍布全国,专业人员对卫星上传下来的海量数据和图形进行分析,能及时准确地发布包括台风在内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吴浩 《学习之友》2013,(8):25-26
自从“辽宁号”驶入位于青岛的新母港,关于它的信息几乎都来自国外商业卫星公司。比如美国的数字地球卫星公司最新发布的卫星照片显示,“辽宁号”与“88号”补给舰停靠在同一栈桥两侧。  相似文献   

19.
“风筝”卫星就是指那些可以像放风筝一样释放的卫星。别不信啊,它们已进行过试验飞行了。用不了多久,“风筝”卫星就可能进入太空了。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卫星数据库显示:目前,正在环绕地球飞行的795颗各类卫星中,美国拥有413颗,其中90多颗是用于侦察、通信、导航、预警等纯军用卫星。在这些卫星中,侦察卫星以其数量最多、应用最广泛居于首位。侦察卫星,被形象地称为“太空间谍”,它利用光电遥感器、无线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