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海涛 《精武》2012,(21):35-35,37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要求对中小学体育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为了切实的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教育部和货架体育总局以及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以"健康第一"作为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新时期,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也将以贯彻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突进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2009,(7):F0002-F0002,I0001-I0003
“东北三省第七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研讨会”于2009年6月19日-21日在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举行.此活动由吉林省教育学院、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三省联合主办.吉林省教育学院承办,旨在深化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交流东北三省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经验。来自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的1000余名体育教研员、中小学体育教师齐聚江城,参加观摩展示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6月20日至22日,东北三省第八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研讨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行,来自东北三省中小学主管体育教学的千余名领导、教研员及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观摩了教学课展示活动,分享了课程改革近几年来取得的成果,积极地、深入地探讨了今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东北三省第八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研讨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召开,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地(市)、县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研员参加了此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本次观摩研讨活动较好地展示了东三省体育教育教学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了课程改革以来实施体育课程标准的情况。本次研讨会既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次交流活动,也是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一次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5.
赵兵 《体育教学》2011,(11):6-6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深入落实全省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交流课改十年以来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经验,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蚌埠新城实验学校协办的"第四届安徽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于2011年10月28—30日在蚌埠新城实验学校操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东北三省第五届中小学体育教学研讨会于7月2日至4日在素有绿都之称的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来自东北三省中小学主管体育教学的校长、教研员和教师3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开幕式上,伊春市中小学生为大会做了朴实、真切的教学成果展示。来自东北三省的中小学教师为大会做了16节体育教学现场展示课,听取了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对当前体育教学现状所做的精炼讲座。通过此次活动,会议达成了以下共识: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学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正确理解和领会基本理念和精神;突出体育教学的基本属性,尽快…  相似文献   

7.
主体间性教育对单子式的主客体取向的主体片面教育起到求源返真的作用,是教育理论发展的内在必然和教育实践发展的历史选择。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主体性融合、和谐师生关系和学生人格自由发展等方面的缺失折射出体育教学的主体间性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对课改的虚假认同,班级授课制度的弊端,课程价值取向的扭曲等。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主体间性的要做到:体育课程改革向"教师立场"转变,走向交往式教学,树立现代化的体育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2009年6月19日至21日,在吉林市东北三省第七届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会上,我们看到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先进的教育思想、全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逐步转变为教育教学行为,涌现出许多富有创造性,颇具特色的体育课堂案例;一批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提升,骨干教师队伍正在逐渐壮大。  相似文献   

9.
沂蒙山区民俗体育资源是优质的教学资源.本文通过分析沂蒙山区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及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探讨沂蒙山区民俗体育在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全面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弘扬、传承沂蒙民俗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0.
孙旭 《体育师友》2010,33(3):43-44
"健康第一"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理念先进所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是实现"健康第一"的重要途径。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健康第一"理念过程中,却发现学生的体能下降、技能并没有积极的变化。在执行课程学分过程中,感觉设计和管理存在缺陷,根据执行情况发现一些问题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电话问询等方法研究目前高等院校与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发现目前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实现以分项教学为主要模式的体育课改,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却由于受到体育场地器材、体育师资、学生对体育的需求等方面的制约和中高考压力,其改革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笔者认为,目前体育课改模式更适于高等院校,只有改变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弱势地位和加大其体育软、硬件的投入,探索适于中小学实际情况的教学组织模式,才能更好落实《课程标准》精神,推动中小学体育课改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探索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软式垒球新课程,中国教育学会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3.
毛振明 《体育教学》2008,(12):23-26
前不久,在大连举行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圆满结束,26节综合展示课和专题研讨课集中地为与会者们展示了近两年来在教学第一线出现的教学研究成果,活动中还进行了围绕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专题讨论,未来的课程改革的方向,对过去8年体育课程改革的评价和总结、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实际操作问题以及体育课程教学科学发展的诸多问题被与会者们热议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旨归的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拉开大幕,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身在其中。如何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以情境创设为抓手,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体育核心素养培育,脚踏实地地探索体育教学改革之路,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探索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以实际行动推动体育教学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5.
沂蒙山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盛昌繁 《体育学刊》2004,11(1):111-112
对沂蒙山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与分析,提出了改革和提高该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小学体育的教学思想如"健康第一"、"增强体质"、培养"三基"、"全面发展"、"快乐体育"等都常与教学目标相混淆,存在着较严重的缺陷,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且容易走向极端或异化,导致多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健康的体育教学思想应该是在"终身体育"教学思想的统领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而把体育教学目标确立为"技术健身",即学生在运动技术的反学练复过程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2013年5月8~11日,由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吉林省教育学院、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共同主办,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兴城市教育局、兴城市教师进修学校承办,兴城市第二高级中学、兴城市第一中学、兴城市南一小学、兴城市温泉小学协办的东北三省第九届中小学体育教学研讨会在兴城市第二高级中学召开。此次活动旨在推动东北三省学校体育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2011年12月初举行的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创设了一个竞争和合作的良好氛围,提供了一个提升教学技能的展示平台,也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开通了一条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理念转化为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绿色通道。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比赛中设置了教学设计和模拟上课这两项,使比赛中的"教学"味道浓了许多,确实发挥了"以赛导教"起到引领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升课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当然,因为这次全国比赛有教学设计这一比赛项目,还设立了若干评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将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进一步转变观念,革新课程、教材、内容和方法,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体育卫生设施物质条件将会更加完善和提高;学校体育卫生还会向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延伸。作为贯彻学校体育任务重要途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日本和泰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日本和泰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比较研究,发现中、日、泰三国在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建议: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同时,应借鉴日本和泰国在体育与健康方面的成功经验,积极促进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