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是高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是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道德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与道德主体意识构成要素来看,"跟进式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跟进式教育"必须在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大学生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大学生道德实践及大学生日常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信仰是人类精神最深层的思想,是社会意识形态最核心的问题,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不容忽视的定位和导向问题。过去忽视思想道德建设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成人社会中出现了道德信仰危机。和谐社会视野下,成人社会中道德信仰教育要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遗产;道德信仰教育中要加强现代公民意识教育;信仰教育与人文关怀要统一;要充分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政府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还要充分发挥"灌输"在信仰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环境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环境法律意识、环境道德意识,使他们自觉参与社区环保活动。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对广大学生而言,“第一课堂”是接受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学历史学科既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又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信息,而且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沟通东西南北,横跨中外。这就使历史学科必然在环境教育中担当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应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科,肩负着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道德情操、生存发展教育的重任。这要求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既要加强对学生的历史知识的传授、基本能力的培养和道德情操的熏陶,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借鉴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历史教育的基本任务。通过对历史教材中的人文内涵的提炼、课堂情感教育的渗透、以及调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情操,关注社会现实、关怀人类命运的道德意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最终实现基础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对于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有着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历史培养目标中凸显道德情感教育;二是将道德情感教育寓于历史教学全过程;三是注意发掘史料中的道德情感资源。  相似文献   

7.
历史意识是将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之企望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心理活动。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宏观的、科学的历史意识,是目前世界各国历史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各国的历史教育目标中,均注意到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8.
杜静 《天中学刊》1999,14(4):7-9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中心内容。邓小平同志在他的许多著作和谈话中都强调“四有”新人的培养。本文着重论述邓小平关于理想教育的思想。一、理想教育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1因为理想是人类创造生活、创造历史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有了正确远大的理想,就能激励人们去战胜困难,努力完成各项任务。1.理想是我们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里,在艰苦岁月里,我们的党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全…  相似文献   

9.
中学历史基础型课程是彰显中学历史教育作为公民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它重在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包容意识、责任意识、人格意识、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的民族精神和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理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完善的健康人格和时代责任感"(《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作为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中学历史教师应紧紧围绕基础课程目标,通过史实尤其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史才、史学、史识、史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0.
对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整体思考的历史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关键意识,理由在于尊重历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在要求;关注现实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要求;展望未来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最高要求。历史意识的确立,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时代感、实践性和实用性的教育课程,礼仪教育是一种新型化的德育方式。在当今理论界开始倡导学校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过程中,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头脑里比较缺乏清晰的道德意识的时候,礼仪教育不失为完善大学生道德意识的良好途径。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加快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并在丰富德育领域的同时,促进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建立与完善,从而促进大学校园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道德健康教育对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教育在育人方面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突出特点,直接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通过历史教育与学生道德健康教育的融合,十分有益于青年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下,我们中学历史教育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要更加严谨,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们的学生大都是在"温室里"长大的独生子女,面对挫折往往不知所措,此时我们教师对其自信教育则迫在眉睫。那如何在中学历史课程中进行自信教育则是个缓慢渗透的过程,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坚持下去,利用科学的方法,就肯定能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公民教育是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相关教育的内在要求相一致。如何养成正确的公民习惯,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培养具有正确公民意识及"三观"的中学生,关系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的成败。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如何更好地培育中学生公民意识、公民知识,已成为我国当下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历史意识?历史意识的培养对我们有什么价值?绝大多数历史教师对此并不清楚,试想一下.历史教师连历史意识概念的含义都不清楚.怎么可能在历史课堂上有意识地进行历史意识培养教育呢?历史意识是历史教学法的核心,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首先必须了解历史意识的概念及其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中历史新课标首次提出了要关注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说明新课程在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实现了真正的回归,即:中学历史教育的核心任务正是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意识。当代中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历史意识,如何培养正确的科学的历史意识,成为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一、新课标要求下的中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国际意识蓬勃兴起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国际意识教育,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占据先机。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是历史学科与国际意识培养的主要媒介,使历史教学成为培养国际意识的主阵地之一。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8.
大学历史教育是对青年一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进而凝练、升华为更高层次的历史意识和宽容品质,在更深的层面上思索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性地看待和理解人类的过去,加深对现实的审视和洞察,丰富对未来的企望和憧憬,从而增进对社会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不仅是当前历史教育的主旨,更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学校环境教育能够培养青少年的生态道德,从而提升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水平。历史教育有生态道德教育的潜能,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可以提高教育成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种形式进行生态道德培养。中学历史教学培养生态道德教育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要想提高教育效果,必须要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应该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加强教师生态科学知识的相关培训和进修,改革历史教学的课程标准,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宣传。  相似文献   

20.
王翔 《华章》2010,(12)
社会主义荣辱观必然要求社会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因而至关重要.历史学科在德育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并发扬广大,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实现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