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花鼓戏作为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在进行产业化开发与运作过程中,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其开发的规模化、专业化、连续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海砍樵”的传说在北宋时已经成型,至清代中叶已形成今天流传的《刘海砍樵》花鼓戏版本的大致轮廓,并在洞庭湖一带广为流传.但花鼓戏在解放前被人视为“淫戏”,历代统治者都不准其到剧院演出,所以,“刘海砍樵”虽然风靡湘西北地区及湖北西南各县乡村,解放前却不能登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3.
论余笑予的戏曲导演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笑予是新时期以来真正开拓现代戏曲导演艺术的功勋卓著者,也是最早明确提出戏曲的创作、演出“应该确立导演的主导地位”的戏曲导演艺术家及当代台湾戏曲导演艺术的引领者.他虽然作为在解放初期就系统受过斯坦尼导演体系思维训练的极少数的戏曲导演艺术家之一,但他的戏曲现代戏的导演思路却处处都可见出他对他所非常熟悉的传统戏曲的表现性元素的借鉴痕迹,而与百年来戏曲变革的魔咒——话剧+唱——若即若离.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追寻其根源就在于他自觉地寻求古典戏曲与现代戏曲观众审美需求的最佳契合点,这构成了余笑予戏曲导演艺术的最主要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楚剧这种地方花鼓戏的一些活泼自由的东西注入比较古老而规范的京剧中去”;二是“寻觅与建构新的演出样式”;三是追求具有当代审美意识和剧场效果的“当代戏曲”;四是在剧目选择和导演处理上尊重彰显剧种特色;五是以对流派创始人独创精神的学习来反对“流派隔离”;六是以强化戏曲导演的中心地位来最有效地凸显表演艺术家的才华;七是坚守技艺的表演与趣味的呈现并重的导演理念.为此,他反复强调他所提出的“拆墙”观念.  相似文献   

4.
桐乡花鼓戏属于地方小戏,自建国前的繁荣到上世纪80年代的没落,自2001年重新回归乌镇古戏台,到2012年入选第4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桐乡花鼓戏积极探索一条保护和创新传承的新途径。在“中国戏剧之乡”浓浓的戏曲氛围下,依托乌镇旅游非遗景区进行动态展演、借助高校“非遗”专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抢救性挖掘保护、建立多层面的花鼓戏表演团队进行创新性演出,通过花鼓戏传承教学基地培养后继人才,从源头出发,把握了桐乡花鼓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脉搏,所形成的新模式值得传统戏曲类非遗保护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黄艺 《青年记者》2008,(12):106
在中国电视的起步阶段,戏曲曾一度占据荧屏的半壁江山,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戏曲艺术如今已快被挤出主流艺术市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的精髓?作为肩扛地方戏曲传播普及重任的地方电视台和戏曲工作者,就要学习地域文化,深入了解当地戏曲的特点.多制作一些喜闻乐见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戏.通过各种活泼清新的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鲜明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6.
戏曲,从来是群众欣赏的艺术,戏曲的语言,应该是群众能够看得懂听得明白的雅俗共赏的语言。这就是历代评戏者崇尚的“本色”语言,用文学家冯梦龙的话说“本色者,常谈口语而不涉于粗俗。”综观戏曲史,流传下来的优秀戏曲,其语言都有雅俗共赏特点。关汉卿的《窦娥冤》到现在拿来阅读,还朗朗上口,舞台演出,观众还看得明白。流传下来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中的好戏,也具有这样的特质。相反,有些文人写的雅戏,过分高雅,现代观众既听不懂对白,也弄  相似文献   

7.
地方戏曲是千百年在我们民族的不同生活地区,适应、反映、再现和表现了这些地区人们的情感、思想、生活和各种传说故事的一种综合的艺术样式。它体现着两个特点:一是地方性,由于各个地区生活方式、语言方式甚至情感思想的表述方式都有很大差异,由这差异带来的地方性就不可避免;二是程式化,地方戏曲在流传过程中,唱、念、做、舞等都形成了为本地区人们所习惯和熟悉的一整套表演程式。  相似文献   

8.
杨飞 《传媒》2019,(12):61-62
《戏码头》是湖北卫视精心推出的一档原创戏曲文化类节目,也是湖北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2018年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其主题紧扣“传承文化,品味经典”,旨在通过戏曲经典演绎、情境故事讲述、跨界观察欣赏以及戏曲演员真人秀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和呈现方式,彰显中国戏曲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让戏曲走进千家万户,让青年人得到戏曲文化的滋养。这档全新的戏曲节目,完成了传统戏曲综艺节目的升华蜕变,赢得了业内外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9.
当前,传统地方戏曲在乡村大舞台日趋没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历代地方戏曲文献的整理和数字化传播.为了传承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必须像当年国家大规模开展古籍整理一样,抢救中国历代地方戏曲文献,同时借助数字出版、新媒体等现代技术,通过创新理念,拓展路径,使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瑰宝逐步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10.
发展电视戏曲艺术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戏曲艺术的重要地位和当前的危机。我国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说它历史悠久,是因为我国的戏曲艺术有近千年的传统,流传至今的昆曲已有五百年的历史,京剧也有近二百年的发展历程,而元杂剧的历史就更加久远了。说它遗产丰富,是  相似文献   

11.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电视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戏曲电视节目也呈现在中央和地方各级电视台的荧屏上。从舞台戏曲纪录片、戏曲电视艺术片、戏曲电视专题片、戏曲电视剧到京剧名段音配像节目,均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特别是中国音乐电视的问世,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高科技的电子技术手段的结合上又走入新的境界,为戏曲艺术插上了电子的翅膀,使这一民族的瑰宝获得了富有生命力的发展远景。历史悠久的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  相似文献   

12.
吴永亮 《青年记者》2016,(21):61-63
六、戏剧类 [班子](名)①剧团的旧称.(33) [茶园](名)①种植茶树的园子.②旧时称戏院.(136) [汉剧](名)湖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流行于湖北全省和河南、陕西、湖南的部分地区,历史较久,对京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旧称汉调.(511) [徽剧](名)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该省和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区.旧称徽调.(576) [落子]lào·zi(名)①<方>指莲花落等曲艺形式:~馆.②评剧的旧称:唐山~.(783) [梨园子弟]旧时称戏曲演员.也称梨园弟子.(792) [戏班]图戏曲剧团的旧称.也叫戏班子.(1398) [戏本](名)戏曲剧本的旧称.也叫戏本子.(1398) [正旦](名)戏曲角色行当,青衣的旧称,有些地方剧种里还用这个名称.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戏曲曾经走过辉煌的历程。在电视蓬勃发展的今天,戏曲与电视的合作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广泛存在于民间的地方戏曲,要想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借助地方电视台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作为地方电视台,在开设戏曲栏目上同样面临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地方电视台只有发挥好地方台的贴近性,在形式和内容上下功夫,才能在众多栏目中生存,也从而在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戏曲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电视的起步阶段,戏曲曾一度占据荧屏的半壁江山,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戏曲艺术如今已快被挤出主流艺术市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的精髓?作为肩扛地方戏曲传播普及重任的地方电视台和戏曲工作者,就要学习地域文化,深入了解当地戏曲的特点,多制作一些喜闻乐见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戏,通过各种活泼清新的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鲜明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5.
论广东省地方戏曲文献资源的分布特征及有效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虹 《图书馆论坛》2008,28(2):92-96
广东地方戏曲是岭南精神文化的独特代表.广东地方戏曲文献是广东地方戏曲的历史见证物,广泛地分布在海内外粤人聚居地区.文献资料浩如烟海,查找困难.系统整合广东地方各剧种文献对继承、弘扬、研究广东地方戏曲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杰 《群众文化》2001,(4):34-35
民间艺术是指劳动人民直接创造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如民歌、民间器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戏曲等,品种繁多。是我国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达到很高水平的艺术精品,在人类艺术史上有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戏曲网站的现状与分析(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传统戏曲在艺术格局中的边缘化并不代表艺术价值的衰减.相反,戏曲所具有的古典艺术、民族艺术的双重身份,在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更加显现出其固有价值.互联网时代的戏曲网站是戏曲传播的一种传承与转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2005、2007、2008三年的戏曲网站的调查数据,从戏曲网络传播的意义、戏曲网站概况、网络戏曲传播特点以及多维度的思考等几个方面来对戏曲网站现状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全面地把握戏曲网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戏曲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王欣 《采.写.编》2018,(2):178-180
戏曲的舞台传播就是戏曲通过一定的演剧场所而当场进行演出,以直接诉诸观众的一种传播形式.《汉宫秋》诞生伊始,便活跃于戏曲舞台,被广泛改编为各种地方戏曲,敷演至今.在近代,《汉宫秋》还被搬上话剧舞台.漂洋过海,走上了西方戏剧舞台.通过舞台戏曲表演,不仅是《汉宫秋》有效的、重要的传播方式,更可以挖掘其中被忽视的意义,进行二度创作,赋予此故事以现代的价值与意义,不断提升和丰富《汉宫秋》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艺术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文化艺术研究部门珍藏的艺术档案中的戏曲古文献,对研究地方历史、民族史、文化发展史、戏曲发展流变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戏曲古文献的种类、价值、作用等问题,以期引起档案界关注。  相似文献   

20.
赵旭 《传媒》2016,(18):59-60
《走进大戏台》节目自开播16年来,共计放送900余期,地方演出累计400多场,举办30余次大型曲艺演出.节目邀请知名曲艺制作人白燕升担任导演兼策划,推动改版转型,在原有的曲艺表演、小剧种与地方戏、戏迷互动等环节上,又新增了名家访谈和专业演员比赛两个板块.改版后的节目凭借质量积攒了人气,赢得了收视率,增强了传播影响力,奠定了其在全国戏曲艺术栏目中的领军地位.该节目的运营策略有利于对今后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