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注重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触诗生文,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一定会让阅读教学充满浓浓的"语用"味。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在根植于生本教学的基础上推进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落实,要有效摒弃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忽视语言文字基础性和技能性、忽视语言文字训练、弱化学生自主学习语言文字、过分强化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而忽视语言文字基础累积掌握等各种问题。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建构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方法,科学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这几年,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长效积累——优效预习——高效阅读——实郊训练——有效延伸"的五步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它一语道明了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中,学生唯有沉入文本深处品读语言,才能感知语言的温度、字词的冷暖,才能披文入情、缘文会意,才能习得语言、学会运用语言。品读语言应该着重从读好文、知其意、悟其情等七个方面入手,以此实现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长语言智慧,获得人文情怀熏陶和滋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什么?王尚文先生说:“就小学而言,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如何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呢?我认为阅读课上,抓住词、句、段、篇等细节,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里细品慢嚼,语言的本真韵味才会充分散发出来。  相似文献   

6.
教材中的语言文字犹如一面三棱镜,向学生投射出真、善、美之异彩。在阅读教学中,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要引导学生深刻地挖掘,使其受到形象的感染、情感的熏陶、伦理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下出现的奇怪文化现象,在新课程改革一波又一波的推进下,感悟式阅读教学被推至教学前沿。可以从在多形式朗读中感悟、在情境创设中"唤"悟、在深层对话中"导"悟等方面尝试感悟式阅读教学,使学生的"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悟"的品质层层提升,在心灵里开出思维之花。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可见,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的教学,即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我们在语文实践中,如何利用语文课堂的主阵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正>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在阅读教学中极为重视"读写结合",我校也开展了"读中悟写,课堂练笔"的实践研究。在内容与形式上积极探索、大胆探究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发现了不太和谐的"三化"现象。现象一:模式化"×××,我想对你说……""×××,我想赞美你……"诸多类似的练笔频繁出现在不同级段的课堂中,单一的"悟写"模式缺失引力,难以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0.
课堂练习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牢记"语用"这一理念,整体设计课堂练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1.突出"工具",确保学生参与的语文性。语文学科首要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和其他学科的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工具性目标的实现。只有突出工具性,才能确保学生参与的语文性。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确定了语文学科的定位——"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我们在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时,必须时刻警惕不陷入"工具主义"、"技术主义"等纯理性窠臼,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必须把理解与运用相结合。下面笔者就以例举的方式来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理解与运用的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自主阅读,培养学生乐读、善读、会读,自能阅读。自能阅读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获取知识、把握信息的基本技能。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角"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参加阅读活动,自主看,自主悟,自主表达感受,促使每个学生在阅读教学全过程中处于"自  相似文献   

13.
龚爱琴 《甘肃教育》2020,(4):143-143
语文教学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指导和发现。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神秘的"密码",任意组合寓意将千差万别。探究汉字你会发现造字者的伟大,探究词语你会发现信息的丰富,品味语句你会感受意境的深邃。所以,阅读教学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听其声、观其形、感其韵、悟其情,充分挖掘字里行间蕴含的美。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美育意识,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韵律美,在品味语言中赏析意境美,在阅读探索中体验情感美,把语言文字的学习变成一场"寻美"旅程。  相似文献   

14.
加强语言文字教学,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使学生获得初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殊使命,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学习语文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加强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突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升学生"语用"的能力,首先就要切准本体性教学内容。语言文字的运用内涵是极其丰富的,识字、学词、读文,是语言文字运用,而且是最基础的运用。从实践性的角度厘清语言文字的运用价值,不仅能够创新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同时也能找到更加开放和生动的语文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丁巧英 《新教师》2019,(8):56-5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王晓燕 《现代教学》2009,(11):61-61
为了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顺利清除新词这一学习障碍,并在扫除障碍的过程中提升小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其养成科学的阅读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校英语教研组尝试在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词悟义这一阅读技能。  相似文献   

18.
"读""品""悟"是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是指导学生"读""品""悟"的一个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品读关键词句可以以点带面,以句带篇,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精彩的亮点,通过揣摩文字、品味语言,从而领会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和思想内涵,构筑起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情感的有效平台,让学生在品读语言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讲巧练,讲练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悟法,练中积累读写经验.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凸显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精神与高尚品格的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营造高效的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准确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贯彻落实课标精神,阅读教学就应该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目标,把落脚点放在语言文字运用上,以语言文字运用为重点,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思的语言文字运用中提高语文能力,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本真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