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教学参考》2004,(5):42-42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幅绘在帛(丝绸1上的边长为96厘米的正方形地图。地图没有标注绘制的年代,但马王堆三号汉墓是公元前168年下葬的,此图绘制的年代当在此以前。据考证,该图大约绘制于吕后末年,即公元前180年左右,距今已2160多年了。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最早的地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幅绘在帛(丝绸)上的边长为96厘米的正方形地图。地图没有标注绘制的年代,但马王堆三号汉墓是公元前168年下葬的,此图绘制的年代当在此以前。据考证,该图大约绘制于吕后末年,即公元前180年左右,距今已2160多年了。这幅地图的方位为上南下北,与现在的地图上北下南恰恰相反。地图所包括的范围是东经111度至112度30分、北纬23度至26度之间,地跨今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具体地点大致是今天广西全州、灌阳等地以东,湖南双牌县以南,广东连县以西,南至广东珠江口外的南海。地图有主区和邻区的明显划分:主区详细,邻区简略。主…  相似文献   

3.
1986年在天水放马滩一号秦墓中出土了7幅绘在松木板上的地图,其时代一说为秦昭襄王八年(前299年),一说为秦始皇八年(前239年)。7幅图均绘制在26.7×18.1×1.1cm~3(长、宽、厚)的松木板正反两面。除反映山、水系、沟溪、关隘、道路等地理特征外,并有县、乡两级政区治所位置的标注。这应该是目前,中国最早的实物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图。 (摘引自马正林著:《中国城市历史地理》133页)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1幅绘在帛上的地图,其时代为汉文帝12年(前168年)。对长、宽各  相似文献   

4.
《五十二病方》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中现存文字最多的医书。本文以《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伍)》中《五十二病方》的最新释文为材料,通过对一词多形现象的整理与归类,为秦汉之际文字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幅帛画《导引图》。经过考古学家的精心复制,导引图基本恢复原貌,将距今二千多年的“导引”运动重现在我们面前,为我们研究古代导引提供了极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文献的词语为材料,分别从词条、义项、例句三方面考证,为完善我国目前最权威的词书《汉语大词典》提供些许语料。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博物馆和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纂,裘锡圭主编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于201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此次出版首度全面整理并完整公布了马王堆出土的所有简帛资料,是研究马王堆简帛的集大成者,其价值不言而喻。然其在文字"隶定"时,有一个问题即"隶定"不统一。我们将这一问题一一指出,希望对将来《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的修订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近期在湖南沅陵发现一处大型西汉古墓。这个名为虎溪山一号的汉墓,是继1972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发掘之后,汉代考古墓葬方面的又一重大发现。这座汉墓分为墓坑、墓宅、墓道三部分,形制特殊,与湖南已发掘过的汉代早期大型汉墓有所不同。墓坑的四壁凿有供人上下的阶梯。从墓坑的情况看,规格略小于马王堆一号汉墓,大于马王堆二号、三号汉墓。专家根据这座汉墓的规格、形状,初步判断这是某一代沅陵侯家族墓葬。据介绍,西汉时此地共有三代沅陵侯。据了解,沅陵汉墓盗掘现象严重,而这座汉墓得以幸免,尤显珍贵。经专家考证认为,虎溪…  相似文献   

9.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发掘于1973年底,是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苍儿子的墓葬。墓中出土了大批遣策,其内容庞杂,近半书写的都是食物及饮食器具,为我们研究汉代饮食文化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本文拟根据这些材料,结合历史文献,对涉及食物的部分加以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最早记载黄帝的史书——《国语》、《左传》中,都把黄帝说成神话和传说人物。黄帝究竟是人是神,千百年来,始终是一个谜。然而,《黄帝四经》的出土,使五千年悬案迎刃而解。《黄帝四经》在汉文帝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入土,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  相似文献   

11.
一叶 《历史学习》2006,(2):43-46
历史地图展开说是关于历史的地图,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指古代的作者所绘的关于当时的地图,如最有资格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地图”的公元前3000年画在一只银瓶上的地图、著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图;二是指近代作者所绘的关于他以前的和当时的地图,如近代的作者所绘的腓尼基人航海图、美国内战形势图;三是指当代的作者所绘的关于过去的地图,如原始人类分布图、十字军东征路线图、唐朝疆域图等。但由于第一、二种地图的文字、符号、方位等地图要素与今天要么很不  相似文献   

12.
20 0 3年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第 48页载有一幅名叫《导引图》的插图 ,教材与《教参》对此均未作任何说明 ,给教与学带来不便。本文拟就此简释之。《导引图》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 ,是墓主人在汉文帝年间遗留下来的文物 ,原图绘制在丝帛上 ,长10 0厘米 ,宽 5 0厘米 ,教材上的插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图上以多种颜色描绘了四十四个不同年龄男女的健身运动姿态。这些男女有的着长袍、有的穿短裙短裤、有的裸背。或做仰身鸣叫、胸部扩张、双手后举的呼吸运动 ;或做伸展、屈膝、转体、跳跃等肢体运动 ;或使用…  相似文献   

13.
1972年,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了一座汉墓,是西汉初期软侯利苍妻子的坟墓,定名一号汉墓,距今二千一百多年.这座汉墓出土一千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幅帛画是其中出土罕见的一幅优秀绘画作品.帛画出土时,画面朝下,复盖在内棺的棺盖上,帛画呈"T"字形,它的顶端边沿包有一根竹棍,竹棍的两端系有丝带,可以悬挂.下边的四角各缀一个长17厘米穗状的黑色细麻布飘带,画全长205厘米、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帛画的绢地是用矿物染料染成,因年久已变成深棕色,画面内容极为丰富,构思奇特,寓意深奥,  相似文献   

14.
1982年张家口北太平山脚下,在施工中出土一批古尸,较完整的有三具(女尸一具、男尸二具)。报告如下: 一、古尸身份及年代: 因施工中出土较多,又没有发现墓碑,只能从着装和女尸缠足大小(13厘米)来分析,可能属于清末年代。二、古尸类型: 参考中山医学院提出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的类型和命名》,将常见古尸分为干尸、尸腊、及鞣尸三类,对照张家口出土的三具古尸性质,初步分析结果属于干尸。三、古尸保存水平: 据湖南医学院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研究综合报告》,建议以组织结构保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苏秦生平事迹,主要载于《战国策》和《史记》,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中的《战国纵横家书》又为研究苏秦生平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综合各种史料及古今学者所论,尝试得出苏秦约为前366-前319年间人,年寿在三十七八至四十七八岁之间。其行事略早于张仪。  相似文献   

16.
施谢捷 《文教资料》2001,(4):123-127
七、马王堆帛书《式法》“天一”篇释文校订 《文物》2000年第7期载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帛书〈式法〉释文摘要》,发表了《式法》其中七部分的释文及相关的部分图版。此种帛书过去或称为“篆书阴阳五行”,同时出土的还有一种,被称为“隶书阴阳五行”,二者内容类似。有关部分的图版此前也零星发表过一部分。[1]我们将已发表的篆隶两本相关内容对勘,发现《式法》“天一”部分似乎没有很好地参考隶书本,致使帛书碎片拼接复原失当,相应地在释文方面出现了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今不揣浅陋,依据已发表的相关图版,…  相似文献   

17.
<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第十二课《飞向太空的航程》中有一幅插图叫《嫦娥奔月图》,这幅图其实是马王堆汉墓1号墓帛画的一部分。该帛画(图略)为彩绘,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创作时间为西汉文帝时期。帛画是绘在一张棕色丝绢上的,画上宽92厘米,下宽近48厘米,全长205厘米,为T字形,画面完整,形象清晰,色彩鲜艳、丰富。帛画右上方是一株高大的扶桑树和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了两种《老子》帛书抄本。一种通称“乙本”的抄写年代,大约在公元前一六八年之前;另一种通称“甲本”,则抄写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之前。这两种两千多年前抄写的帛书本《老子》的问世,对进一步研究《老子》的思想内容,具有珍贵的价值,受到了哲学、史学及语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四人帮”注意到学术界这一动向,他们指使罗思鼎之流的御用史霸枪先划框定调,在  相似文献   

19.
1973年出土于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春秋事语》所记内容多有与传世文献互见者,帛书《春秋事语》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独具意义。在对《春秋事语》文本进行整理的同时,研究者着重于帛书性质、帛书与相关传世文献关系以及帛书的文体特征等问题的讨论,取得了很多成果。  相似文献   

20.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脉法》中指出:“圣人寒头而暖足。”据考证,“寒头”与“暖足”虽然在许多古医书中都有涉及,但真正将“寒头暖足”四个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立论,则是帛书《脉法》的首创。“寒头暖足”是我国古代医家倡导的一个重要的养生保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