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多元主体的博弈分析视角来剖析数字音乐平台版权保护的多重逻辑,考察音乐平台版权维护中不同主体面临的困境.目前,音乐平台的版权保护手段相对滞后,音乐权利人面临维权成本高、话语权弱势境况,音乐用户尚未明晰自身权利义务,版权管理组织也未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在多元主体参与视角下,数字音乐版权的社会治理需要音乐平台、音乐权利人、音乐用户、监管组织的共同参与,明晰音乐平台版权维护的责任制度与优化路径,从而构建多元主体的音乐版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王昕野 《出版广角》2021,(14):92-94
随着大众消费习惯的转变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音乐流媒体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随着"流媒体+音乐"平台崛起,以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为主体的国内音乐流媒体平台呈迅猛发展之势.文章从流媒体音乐平台的发展现状着手,分析流媒体音乐平台备受青睐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进一步优化流媒体音乐服务,为我国流媒体音乐平台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用户为音乐平台付费的意愿越来越高.个体用户可以获取高质量音源和伴随版权开发的增值服务,集团用户还可以实现媒介融合,减少企业成本,在这些动因的促进下,各个平台加大了版权购买力度并积极开发,网络在线音乐平台逐渐形成了一些基础性的版权开发模式:下载付费/会员付费、跨行业联合、音乐衍生品开发.为了提高竞争力,各音乐平台分别走向差异化的赢利模式.未来分散的音乐平台还有融合成旗舰式大型平台的趋势,并且音乐IP将会渗透到更多领域.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数字音乐逐渐成为音乐产业的主体,但是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使得数字音乐版权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巨大挑战.消费者固有的音乐消费习惯,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缺失等多方面的因素也给音乐版权保护带来困难.因此,本文将在分析我国数字音乐发展现状和数字音乐版权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以"酷我音乐"为例,探讨数字音乐平台的付费模式,以期从平台自身出发寻找到更好地保护数字音乐版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方洋 《新闻世界》2014,(5):142-143
音悦台于2009年7月份正式上线,上线后得到广大音乐用户的支持,是互联网上一个专注于高清MV在线欣赏与传播的音乐分享平台。本文以音悦台为例,分析当下网络音乐平台的特色并探讨其运营方式。  相似文献   

6.
依据技术接受模型和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理论,探讨了"音乐社交"策略对移动音乐平台用户粘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当前用户对移动音乐平台的社交功能熟知度较高,但实际使用行为有限;音乐社交契合了用户的情感需求,并有助于发掘平台的工具性价值,对提高移动音乐平台的用户粘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版权保护背景下,数字音乐传播进入正版化轨道。各音乐服务商增强了版权保护,但也突出了付费欣赏与受众免费获取心理的矛盾。本文采用滚雪球抽样、偶遇抽样的抽样方法来发放自填式问卷,调查版权保护背景下,大学生这一主流消费群体对数字音乐平台付费模式的认可度和选择偏好,研究数字音乐平台的生存状况。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数字音乐平台推出的付费模式认可程度不高;偏好价格实惠或者新颖的付费模式;对正版平台有着较丰富的期望。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为数字音乐平台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广播频率日趋专业化。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为代表的一批音乐广播专业频率从类型化广播中脱颖而出。随着音悦台、酷我、多米音乐、一听、九酷、千千静听、爱听网、365音乐等一批网络音乐电台的崛起,呈现出视听渠道正日益多元化。可以说,传统广播电台特有的伴随性特色日益淡化,发展优势逐渐弱化,如何做好精准定位,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音乐广播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9.
刘叶波 《传媒》2016,(17):54-56
当前,广播频率日趋专业化。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为代表的一批音乐广播专业频率从类型化广播中脱颖而出。随着音悦台、酷我、多米音乐、一听、九酷、千千静听、爱听网、365音乐等一批网络音乐电台的崛起,呈现出视听渠道正日益多元化。可以说,传统广播电台特有的伴随性特色日益淡化,发展优势逐渐弱化,如何做好精准定位,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音乐广播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0.
黎辉辉 《传媒》2018,(11):66-68
网络音乐传播经历了免费共享到版权保护、版权竞争,再到如今的版权共享阶段.版权共享的出现对网络音乐传播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平台提供更优质的网络音乐传播服务,推动在线音乐平台的良性竞争,激发音乐传播上游内容产业的活力.与此同时,版权共享并非万能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背景下,音乐传播及音乐产业发展仍需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1.
杨燕  徐丽芳 《出版参考》2015,(18):24-25
数字时代,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音乐的生态环境,传统的在线听歌和音乐下载模式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MySpace在音乐社交领域的意外成功彻底拉开了在线音乐社交的大门,也为数字音乐的未来发展找到了新方向.此后,Turntable、Spotify、Rdio、Playground等音乐平台纷纷走上社交化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数字音乐服务平台Rdio凭借强大的社交功能、优秀的用户体验以及多样化的用户订阅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2.
孙薇 《传媒》2016,(15):81-82
移动碎片化场景下,在线音乐平台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格局加速整合、服务内容不断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同时也存在着侵权、推送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移动碎片场景下的音乐传播必然应以音乐版权的正规合法性为前提,并注重音乐应用的多渠道推送,满足受众欣赏的愉悦心理,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内知名数字音乐平台,网易云音乐从唱片公司、独立音乐人与用户三方打造长尾市场,建立了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首先,通过与唱片公司签订独家协议、跨平台达成版权转授权合作等方式突破版权壁垒;其次,通过基于不同规则"过滤器"的主动搜索与基于计算机算法的被动推荐,将"头部"用户引导至"尾部",扩大用户市场的"横向延伸"效果;另外,还采用UGC的生产模式,引导用户社交听歌行为以及大力扶持独立音乐人等做法促进了长尾市场的"纵向加粗"。研究网易云音乐长尾市场构建模式,以期对同类数字音乐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艺 《东南传播》2018,(4):96-98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5sing.kugou.com)以其独特的"原创""古风"特性,成为网络音乐平台中不可忽视的存在.5sing的发展离不开国产网络古风游戏,两者具有强关联.深入分析其受众的使用时长、频率、主要使用方式和个人评价,可以发现网络音乐平台想要长久地发展,亟需解决如何平衡好商业和受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线音乐平台的崛起使得互联网"音乐社交"成为音乐传播最为广泛和有效的传播方式。本文引入"大众人际传播"模型,以信息的感知可访问性、信息的个性化两个维度来定义"音乐社交"。在这个全新的框架中全面剖析"音乐社交"传播动态过程,并发现音乐质量是这一传播过程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而受众的创造力,即UGC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魏超  丁振 《出版广角》2014,(17):65-67
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音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来自IT业的冲击是其所承受的最大冲击,表现为网络盗版现象愈演愈烈,音乐产业走入版权困境。本文从媒介研究和版权监管的视角来探讨数字音乐产业发展中遭遇的困境,试图为数字音乐建立一个适应新媒介环境的信息补偿方式,并提出在线音乐平台应将音乐服务作为平台建设与发展的增长点,如此方能带领音乐产业走出困境,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7.
版权保护背景下,数字音乐行业的版权意识大幅提升,版权成为各音乐平台的核心资源,各大音乐平台经历长达一年的版权大战,抢占版权资源,不但造成版权价格飙升,音乐传播更受制于渠道,违背了音乐传播规律。本文通过分析版权保护背景下数字音乐行业现状,指出现今数字音乐传播面临的困境,提出如何打破传播壁垒,降低传播成本,提升传播效率,以及如何在音乐版权保护和促进音乐作品传播的问题上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18.
搜网志     
《网络传播》2010,(2):92-93
虾米网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音乐平台,在虾米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发现、分享喜爱的音乐:还可以使用虾米来发布与下载没有DRM保护的高品质音乐MP3,同时在玩转音乐的过程中还能赚点零花钱。网站分为音乐、AM精选集、FM电台Beta、小组、专题、虾歌几大版块,其中音乐发烧友、音乐制作人、音乐唱片店、音乐小喇叭成为网站四大核心区域。例如音乐唱片店就提供了发布专辑、下载音乐、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13,(4):153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人们所熟悉的生活方式,正以飞快的速度走入数字化,互联网游戏、电子商务、在线影视等娱乐化形式逐渐发展。而音乐作为用户最普遍的娱乐需求,在网络来临时代,也同样聚集了一大批用户,一些视频网站也相继开辟了音乐专区。近日从中国第一高清视频门户迅雷看看获悉,继提供高清正版影视内容外,迅雷看看已和全球顶尖音乐平台  相似文献   

20.
数字音乐平台的定位不再囿于简单的音频播放,而逐渐向连接用户的垂直社交平台转变.网易云音乐利用自身平台培养用户跟帖文化,主攻社交音乐领域,其平台上的音乐评论自成一派.文章选取网易云音乐热歌榜TOP30为研究样本,综合用户评论数量、精彩评论文本内容及点赞量等数据探析音乐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在音乐传播方式方面,"影视+音乐"形式效果突出,流量歌手的粉丝传播优势明显;在用户音乐需求方面,音乐市场整体呈现"分众+长尾"趋势,需求多元化,出现"小市场大热门"现象;在用户评论内容方面,特定粉丝群存在"小圈子"语言烙印,用户集体式迁移造就"观光团"文化,情感共鸣性内容引发"饮水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