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保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的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工作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相一致,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项目组将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定期地组织召开初中毕业和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研修会议。2004年2月26-29日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校长大厦举办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研修班,  相似文献   

2.
2004年7月.17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首批初中毕业生面临毕业和升学.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以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实验区进行了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且作为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是改革的三大突破点之一.是改变以学科考试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依据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与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同时为响应2002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要求,有必要结合当前我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的实践,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总结我国中考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为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以加强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与考试专业化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二、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进展与问题分析 对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将其作为初中毕业标准和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三大突破点之一。2004到2005年,已有500多个实验区积极开展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各地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5.
我市自2005年开始,根据省教育厅的部署,按照“坚持改革方向,坚持审慎操作。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原则,全面推行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我局认真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不断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与落实,把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推动基础教育持续健康  相似文献   

6.
为期两天的中考改革研讨会近日结束,来自17个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有关负责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及“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项目组”有关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对今年6月的中考改革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并对2005年更大范围推进中考改革提出具体的建议。今年6月,在17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首批使用新课程的初中生面临毕业和升学。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这17个实验区在两年课程改革、评价与考试改革探索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  相似文献   

7.
各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科教发展局:为进一步做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切实发挥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对推进和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作用,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现就我省2007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及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从1999年教育部提出《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至今,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以下简称“中考”)改革一直伴随着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进程,各地在推进中考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工作中,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在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许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操作性强的做法,基本构建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有效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吉林教育》2005,(3):24-24
根据教育部有关精神,长春市作为吉林省课改实验区之一,在2005年实行初中毕业生考试、综合评价体系和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第一步:2005年和2006年为中考改革的过渡期.改革的重点是废止指标生制度,采取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入高中的作法。第二步:从2007年起,在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考试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成绩将作为学生毕业与升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备受全社会关注的“中考”改革,即初中毕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年,并在向纵深发展。近两年来,人们最为重视并经常见诸报端的是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以及优质高中招生指标按比例逐步分配到初中学校的理想方案,似乎这一阶段的考试已经不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7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将有首批初中毕业生面临毕业和升学,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中招生制度势在必行。新的高中招生制度应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同时通过建立包括高中学校加试在内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高中招生制度,真正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7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将有首批初中毕业生面临毕业和升学,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中招生制度势在必行。新的高中招生制度应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同时通过建立包括高中学校加试在内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高中招生制度,真正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日前,省教育厅发布《河北省2014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今年,我省中考继续推行将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招生办法,同时,严格控制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深入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城待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南宁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南宁市在2004年中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课改实验区的实际,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制定了2005年《南宁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并把评定结果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以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今后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初中毕业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南宁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南宁市在2004年中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课改实验区的实际,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制定了2005年《南宁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并把评定结果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以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今后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初中毕业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奠定基础。一、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等级评定标准2005年《南宁市初中毕业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下称《评价方案》)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我省有11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初中生面临毕业和升学。为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  相似文献   

17.
《云南教育》2005,(11):11-11
浙江省的余杭、北仑、义乌3个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将率先“试验”——分数不再是升学的惟一标准,将成为现实。浙江省教育厅近日出台的《浙江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改变以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衡量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和高中招生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3方面力求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12日,余杭区教育局举行2005年中考改革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2005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2005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余杭区2005年初中毕业与中招改革工作将全面铺开。区教育局赵丽萍副局长首先回顾了一年来余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然后详细介绍了2005年  相似文献   

19.
朱慕菊指出,2004年,在17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将有首批初中生面临毕业和升学,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实验区两年课程改革、评价与考试改革探索的基础上,2004年这17个实验区将进行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根据《通知》的精神,为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应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定。评定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应以《通知》中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各地可结合…  相似文献   

20.
2001年,新课程在17个国家级实验区正式启动。2004年,这些实验区将有首批初中生面临毕业和升学。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要求,在实验区进行了两年课程改革、评价与考试改革探索的基础上,今年这些实验区将进行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为此,教育部向实验区发出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了落实《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