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猜测、验证、推理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毫无根源、天马行空的猜测,不仅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数学实践活动课在教本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中问题的有力工具,同时也获得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在一线教学的我对此更有切身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自主探究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猜测验证,合作交流,质疑问难,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自主构建新知,发展数学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自主探究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猜测验证,合作交流,质疑问难,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自主构建新知,发展数学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相似文献   

5.
曾蓉 《陕西教育》2009,(1):108-10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初中数学课堂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能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近年来,自己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初中数学课堂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能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近年来,自己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相似文献   

7.
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是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大胆猜测、亲自验证,与他人交流合作等环节,可以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历程,对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其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数学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探究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说明.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紧依教学内容,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础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发现学习、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要善于创设活动过程,把学习的权利和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等多种活动,参与对知识的探究,从中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刻苦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探究"是高中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同时也指出,教师要成为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组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有必要对学习内容进行观察与实验,通过猜测与验证推理得出它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预习是数学知识探究的有效方式,加强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有效设计,会让学生的预习活动得到指导,促进初中学生数学学习逻辑的清晰.新课程标准当中提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初中学生,不仅要接受教师传递的数学知识,更要敢于去开拓数学知识,自主探究数学学习内容.预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董杨曦 《考试周刊》2012,(62):80-81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教师教学目标要求承载的重要介质,更是学生学习能力锻炼培养的重要平台。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学问题的情感激励、探究实践和发散特性,开展有效的问题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感悟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答问题中,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数学能力的核心,而思维能力主要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会运用数学概念、原理、思想和方法辩明数学关系。开放性问题设计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开放性习题设计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更为有效。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谈到要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时,特别强调环境设置必须为儿童发展自我、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提供机会。这就是说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与条件,去鼓励和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学生自发地去判断、进取、猜测、狂想。在数学教学中,将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符合新课程理念,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合理设计开放性习题,从习题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习题中问题逐渐变化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感受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尤为重要。那么如何从开放性习题中培养初中学生的探索意识呢?  相似文献   

16.
《华章》2007,(Z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学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分析和归纳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并运用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7.
王彦霄 《学周刊C版》2014,(3):137-137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区别于一般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显著的特点,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课程明确提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是课堂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探究,更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数学现代教学的重要趋势,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更有效、更理想的教学方式。可见,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问题是学生思维分析活动的对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阶梯”.问题性教学策略,是以数学问题为载体,分析解答问题为形式,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问题分析、解答、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活动过程.新实施的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中,对问题性教学策略的运用进行了深刻阐述,并已成为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结合新课标的目标要求,就如何高效、深入、有序实施问题性教学活动,提升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技能以及数学品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数学活动。”探究学习是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践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地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