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必须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事关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我们党的生死存亡。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重大民生问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对于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民生,为民谋利,民生观的思想贯穿中国共产党的始终,过去重视,今天重视,将来民生仍是中国共产党执政首要关心和解决的问题。以民为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丰富内涵,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将民生、民本思想提高到了战略高度。解决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胡锦涛总书记的带领下,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洪少玲 《海南教育》2011,(10):29-29
民生是人民的生计,是涉及最广泛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利益所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问题,其中,教育摆在民生问题的首位。一、教育改善民生,就是通过知识和技能改变命运改善民生以教育为首,是我国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精华。孔子把人口、财富、教育当做"立国"的三个要素,认为在发展生产使广大人  相似文献   

4.
关注民生是近年来我们党和政府的核心议题和公开的政治承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年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体现了政府职能已由追求经济增长转向解决民生问题,从而实现由增长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即民生型政府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关注民生是近年来我们党和政府的核心议题和公开的政治承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年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体现了政府职能已由追求经济增长转向解决民生问题,从而实现由增长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即民生型政府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我犹如春风拂面、阳光暖心。特别令我为之振奋的是: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首,更加突出了教育在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位置。为响应胡总书记“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号召,结合我县教体实际,我们将认真梳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基本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和实践者,党的三代领导人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关注民生问题,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当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民生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新时期我们党执政治国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兴办人民群众希望办的实事好事,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警告中共正在面临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那么,要避免四个“危险”,中共最需要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中共最需要的是人民。其实,任何政党,如果要执政,就必须得到人民的接受和支持。如果要长期执政,那么更需要人民。首...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人民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主体观是胡锦涛人民观的核心内容,执政为民观是胡锦涛人民观的本质要求,人民幸福观是胡锦涛人民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当代领导集体十分关心的问题。由当前的社会状况所决定,愈来愈多的学者把学术研究放到了胡锦涛的关于民生思想的研究,因此使得胡锦涛的民生思想愈加丰富。  相似文献   

13.
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阐明"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关乎我国青年成长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学习和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回信,就要正确认识"自我"、"人民群众",以及"知识"和"才干"。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明确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可见,构建民生型政府将成为我国行政改革的主旋律。其中,民主在构建民生型政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民主就没有民生型政府;民主既是民生型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又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和重要手段;民主还是构建民生型政府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基于民族振兴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明确部署,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重要号召,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仲达 《辅导员》2011,(28):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付出巨大艰辛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这"三件大事"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最波澜壮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实践的经验总结,涵盖了包括价值目标、路径选择、机制前提和根本动力在内的多项内容,在继承发展古今中外民生思想的同时与中国特色民生保障建设相融合,具备高度的继承性、人民性、务实性和创新性。随着新时代民生保障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这些重要论述在彰显马克思民生思想当代生命力的同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努力提高人民幸福感的决心,是当代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指引,并推动中国民生保障建设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8.
正民生是最厚重的底色,改善民生是最温暖的主题。2018年两会的关注焦点从来没有从"民生"二字离开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疾苦重于一切。"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一字一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将教育摆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第一位,充分表明了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关注、重视和寄予的厚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2月13日至15日,隆冬的青海高原,天寒地冻,空气稀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青海省,调查了解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