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教材教",而不能简单地"教教材",这是新课程理念之一.但语文教师在失去"教教材"这根传统意义上的拐杖后,陷入了教学内容虚无的困境,想要"用教材教",却不知道该用教材"教些什么".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所谓生长,是相对于以前过多的预设,老师过多的把控课堂,抑或是满堂灌式的教学而来的.生长课堂是一种更为开放的课堂,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是循着学生发展水平提升的课堂,是有更多参与变化的课堂.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长的生机,我们有必要拷问自己几个教学习惯.一、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教材的处理方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教师就是不同的课程."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教教材,就是把教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要求教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这无疑是对传统"教教材"的一个超越。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操作中的变形等等,这些都是作为一线的教师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简要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一点粗浅看法。1"用教材教"并不否定"教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以教材为平台和"范例",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和重组,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否定"教教材"。"用教材教"是新课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解决初中语文教学割裂化、碎片化的问题,教师应该实施单元主题式教学,真正使"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潘爱军 《考试周刊》2013,(39):23-23
<正>我经常在教育刊物上看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个教育新理念,到底这两者有何区别,具体如何操作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认识。一、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两者的区别在于:首先,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沐着新改革的春风,小学语文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用教材教"的新课程理念,挣脱了传统"教教材"的束缚,使语文教学如同插上一双翅膀,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飞翔.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呢?  相似文献   

7.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针对教材使用问题而提出的两种观点,"用教材教"论者将传统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归因于"教教材".从教材内容与功能的共性来看,"教教材"与"用教材"根本不构成教学中的对立范畴,"教教材"也是用教材教,"用教材教"离不开教教材.本文认为应置换视角,充分发挥教材的使用功能从优化教材内容结构和实现教材层次多样化等方面采取措施以解决教材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袁东顺 《语文天地》2011,(12):45-47
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依赖课本(文本教材),教什么,考什么,是典型的"教教材",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结果学生的视野狭窄、思维僵化,很难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  相似文献   

9.
王荣生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问题,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入手,从教学内容入手.崔峦先生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说,要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为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实现这两个"变为",关键在于开发课文的语文核心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杜鹃丽 《甘肃教育》2014,(18):98-98
正我国过去的语文教学强调知识性,把理解教材当作最终目的,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两者均成了教材的奴隶。而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也就是说,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应意识到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绝非唯一的课程资源。对于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使用。那么,教师应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一、依托文本,让教材"宽"起来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均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无论是在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在教师身上要体现为目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站在学生立场,把自己还原成学生,时刻从学生实际出发,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教学生所需。一.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挖掘人文内涵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载体是联结教师和学生的媒介,教师为了应对考试和促进学生素质的协调发展,一些优秀语文教师积对语文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以满足当代社会对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课外拓展成败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教材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与传统的"教教材"不过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有霄壤之别。正是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引之下,语文教学更加"开放",向课外拓展延伸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我们在欣喜于这种变革的同时,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过多地补充课外内容,甚至脱离文本随意"拓展"。"用教材教",重视拓展了,还需要"教教材"吗?本期的三篇文章,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应该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教师不应该"教教材",应该在坚持教材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也就是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吃透教材、重组教材、以生为本、加强学习,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及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所执教的理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不是很好,因此,教学重点是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只有学生自主走进教材,才能做到"情感体验"四个字,教师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仅仅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16.
佘勇 《语文知识》2015,(3):63-64
从教多年,经常遭遇老课文,有些课文已经教过好几个版本了,比如《老山界》《背影》。这些课文,有的语段都能够背下来了。在要求学生背诵重要语段的时候,自己先背诵给学生们听,让学生惊讶赞叹一番,自己也沾沾自喜。然而,静下心来,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观照自己的教学活动,对照《语文课程标准》,我不禁问自己:在新课程环境下,我教这些老课文时又该有怎样的改进?怎样落实"过程和方法"?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17.
走出"课外拓展"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教材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与传统的"教教材"不过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有霄壤之别。正是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引之下,语文教学更加"开放",向课外拓展延伸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我们在欣喜于这种变革的同时,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过多地补充课外内容,甚至脱离文本随意"拓展"。"用教材教",重视拓展了,还需要"教教材"吗?本期的三篇文章,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教学,教什么?老师们也许会说"教教材",也可能会说"用教材教"。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初几年里,在"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上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有过偏激的认识。但是,两个概念确定的含义是什么,两者的联系和主要区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把握"教材",至今还缺少权威性的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如何才能实现这个转变呢?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对教材内容追本求源,更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工教材,让"教材"变成"学材",使数学知识成为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启迪学生智慧、点化学生生命的重要载体。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策略,和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要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教师应将目标聚焦在语言文字中,以历练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为己任,引领学生真正走向学语文的正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明晰结构,历练依托关键词的概括能力;感悟人物,揣摩感知教学时的言语智慧;紧扣形式,积累对话提示语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