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刘庆贺 《阅读》2016,(Z3):30-34
凸透镜成像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实验,也是中考热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判断凸透镜成像时有两个分界点:一倍焦距是凸透镜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即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  相似文献   

2.
测量薄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很多,下面只介绍在中学物理实验室里使用的几种方法:一、根据透镜成象公式测定法当物距u大于焦距f时,有实象存在.只要测量出物距u和象距v,便可由成象公式:1/u 1/v=1/f求出焦距f.见图1.  相似文献   

3.
凸透镜成像问题是中学几何光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通常是运用透镜成像公式、放大率公式以及结合透镜成像实验来讨论成像性质的.当物距取不同数值时,物体所成的像呈现出正倒,虚实,放大缩小等多种变化。由于这种变化的多样性对学生掌握成像规律造成一定困难。为此,笔者采用物像关系(v—u)图象讨论其结果明了且便于记忆.  相似文献   

4.
利用分光计测凸透镜焦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利用分光计装置的光学结构图和光路图与焦距仪非常相似的特点,设计了凸透镜焦距测量实验。  相似文献   

5.
文中在实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凸透镜成实像规律中被忽视的现象,即不用光屏看到实像、直接观看在物体异侧的实像时出现的异常现象、观看发光物体通过大口径凸透镜成实像的壮观景象、直接观看在物体同侧的实像时出现的现象,同时说明这些现象在教学中被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题1]某人透过焦距为10厘米,直径为4.0厘米的薄凸透镜观看方格纸,每个方格的边长均为0.30厘米,他使透镜的主轴与方格纸垂直,透镜与纸面相距10厘米,眼睛位于透镜主轴上离透镜5.0厘米处,问他至多能看到同一行上几个完整的方格?(27题) 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图1,设人眼位于P点,距光心5.0厘米,方格纸位于F_1,距光心10厘米,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出版的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光的折射一节,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利用光具座,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片、光屏及蜡烛等一套装置来完成的。实验中学生只能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或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如果用此套装置观察人、茶杯、房屋、树木、汽车等就比较困难了。此装置只能放在桌子上,使用起来,显得不太方便。而且只实验点燃的蜡烛成像情况,对于学生深入透彻理解凸透镜成像有欠佳之处。因为学生通过直接利用仪器观察到的现象少,缺乏较多的实验感性知识。为了弥补这个实验的不足,我做了一个简易的…  相似文献   

8.
2仪器特点及用途 (1)特点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如图2。使用观察仪可观察到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会聚成的白光。也可以看到红、蓝光复合成的品红光,红、绿光复合成的黄光,绿、蓝光复合成的青光。  相似文献   

9.
“光具座”在中、小学实验室里尚属贵重仪器,配备很少。我们自制了一种“简易光具座”。用这种“简易光具座”完全能满足初中凸透镜成像的演示和分组实验的需要。若用在小学自然第五册11课“凸透镜”的教学中,可完成放大镜、凸透镜成像和作业第2题的教学,较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它解决了实验过程中物、透镜、光屏三者必在同一直线上,透镜和光屏保持平行的难题,使操作简单方便。由于有清晰的刻度,又大大提高了实验中不同情况成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了因估计带来的模糊不清。现将具体制作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三、透镜成像和测定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是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光学元件。透镜成像的现象、原理和规律是物理课中几何光学的重点内容。对于透镜成像的现象 ,学生看到的不很多 ,想得也不细 ,甚至有些误解 ,因此使他们通过做实验得到正确、深刻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课本中安排的分组实验内容看起来很简单 ,但是将它做好、使它充分起作用并不容易。再者 ,还应当补充一些能解决某些难点问题、提高设计能力和有趣味的实验。本文将对此做些介绍和讨论。1.初中分组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个实验不一定要使用光具座 ,可以将蜡烛、凸透镜…  相似文献   

11.
小学自然第五册第十一课《凸透镜》一课,要求利用凸透镜做各种游戏,用以阐述其作用。其中凸透镜有聚光作用的游戏教材安排在户外阳光下进行,考虑到有些地方秋季户外阳光不  相似文献   

12.
双棱镜干涉实验教学的关键一是如何快速调节光路,得到清晰的干涉条纹:二是如何通过测微目镜找到两虚光源经凸透镜成的一大一小两个清晰的实像.对在光学实验平台上采用光学实验教材中介绍的实验方法做双棱镜干涉实验时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实验装置,并介绍了一种快速调节干涉图样以及两虚光源经凸透镜成的一大一小两个清晰的实像的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13.
光学演示实验是小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小学自然课本第五册有光、凸透镜成像,眼睛的科学等三节课,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凸透镜的会聚、放大和成像等提出了一系列演示实验要求。 传统的小学光学演示箱是1978年《小学自然数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中老产品,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自然》教材第五册《凸透镜》中这样叙述,“拿一个放大镜来,用手指摸它的镜片,你会发现它中间厚,边缘薄,这样的镜片就叫做凸透镜。”《教师用书》这一课也指出要学生用手摸来认识凸透镜。笔者认为,认识凸透镜用手摸的方法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5.
在几何光学的教学中,透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多数情况下,使用固定焦距的透镜,但具备可调焦距的透镜显然是十分有用的。它一方面可以说明透镜的焦距是由其表面的曲率决定的,另一方面能用来详尽地说明人眼的调节作用。此外,在研究透镜的放大率与焦距的关系时,也可进行实测的映证。为此,在以往的设计中,可调焦距透镜采用柔软的透明膜作为表层,内部灌注清水作为折射煤质。当改变焦距时,是通过加压来改变透镜的表面曲率。这样设计的透镜有一个缺点,即坚硬度差,很难满足实验的要求。另一种较好的设计见下图。基本思路是用电场来改变水表面的曲…  相似文献   

16.
简易显微镜     
简易显微镜宁夏灵武县教研室甘德家一、原理人们要长时间注视物体而不感到疲倦,应将物体放在离眼睛250毫米处,这个距离称为“明视距离”。但在这个距离上看物体,不易辨清表面的纤细部分。但如果象图1那样,通过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来观察一个小物体(用AB代表),...  相似文献   

17.
讲授新编小学自然第五册第十课《光》和第十一课《凸透镜》时,我设计制作的“光路显示杯”(以下简称“光路杯”)可以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凸透镜的会聚,凹透镜的发散等光学现象。它能变虚为实,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光学知识,起到了替代光学实验箱的作用。 “光路杯”结构简单,容易制作,特别适合学生分组实验使用。它不需用平面镜把阳光反射入室,可直接在阳光下实验,且光路清晰,实验现象明显。 多年来,我使用“光路杯”进行光学实  相似文献   

18.
我校作为青岛市的初中物理课改试验学校之一 ,在近一年教学过程中 ,运用“三位一体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新教材的试验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实验角度谈一谈《透镜及其应用》一章的教学。1 《课程标准》对本章教学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通过实验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这与《教学大纲》的区别在于从根本上要求本章知识的获得应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  相似文献   

19.
透镜成像中的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用 表述,这种方法亦称之为公式法。若将其公式法转换为图象法来处理,更能直观地反映几个变量间的依存关系。 先在图纸上作一直线MN。其次在MN上过相距任意长的两点A、C作MN的垂线AB和CD。令AB、CD的长度分别等于u和v的数值,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0.
2仪器特点及用途2.1特点①利用光具座改进而成,仍可作为光具座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②各部件可拼装组合,便于讲述照相机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③能快速成像,把知识原理与科学应用紧密结合,在课堂上实施“STS”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