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雷锡龙 《学周刊C版》2020,(2):144-144
时代在不断变化,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新的挑战,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也因互联网变得多样化,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转化教育的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所以教师思维固化模式必须要纠正,转化学习的理论,转化学习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不仅要关注显性教育教学知识的传递、掌握和应用,更应该重视缄默知识的流动、共享与转化。教师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缄默知识的共享与转化搭建了平台。教师教育共同体不仅是一种新型人际联系,更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与学习方式,它分为课堂师生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和网络学习共同体。基于缄默知识的认识与运作机理,不同类型的教师教育学习共同体内缄默知识的共享与转化路径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样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创新。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信息技术因其直观、多变、省时的优势,加大了课堂容量,非常利于教师控制授课进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很适合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提高教学质  相似文献   

4.
鲜姣 《教学月刊》2021,(7):65-68
"互联网+教育"给新时代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快速学会互联网提供的新技术,而且要培养互联网思维.在课前准备中,教师要把学生当用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工具,提高工作效率;教师要利用互联网的知识付费模式扩充题库,激励教师命制优质试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个行业都在发生变革,教育行业也是如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由教授学生知识转化为教授学生学习,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不断进行更新。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行业中,教育行业也实现了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将高中语文课堂与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不仅能够使教学效果变好,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够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地位发生了转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帮助者、合作者。如果说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最大的活动空间,那么它更给投入其中的教师带来了最大的发展空间和挑战,也给学校乃至更高一级的教师培训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近两年的研究型课程开设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如何使教师在具体的  相似文献   

7.
于杨 《陕西教育》2009,(4):32-32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是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把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化到学生身上的媒介,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随着对历史新课程的进一步了解研究实践,我越来越感到新课程将给教育事业带来一个明媚的春天,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和挑战。这提醒我们,在推行新课改的今天,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在,结合我的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教师不仅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还承担着知识传播者的角色。所以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必须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现代化,同时,也对教师固有的角色、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就着重探讨“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师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是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把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化到学生身上的媒介,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随着对历史新课程的进一步了解研究实践,我越来越感到新课程将给教育事业带来一个明媚的春天,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和挑战。这提醒我们,在推行新课改的今天,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在,结合我的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取途径的基础上,得出教师实践社区是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的结论。参考SECI知识转化模型,表征教师在实践社区中获取实践性知识的流程,同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下构建职业院校教师实践社区。该社区包含学习模块与实践模块,在实践模块中融入虚拟现实技术,便于职业院校教师在社区中练习操作技能,提升有关技术技能知识,促进职业院校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品读     
<正>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学习的设计者、搜集信息的指导者、解决困难的帮助者。同时,也是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时代和科技的变迁正在不断重塑"教师"这个角色,其"唯一性"被颠覆,"权威性"被打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在2016年8月26日召开的"2016年中国首届校园CIO教育峰会"上指出,教师的知识魅力、人格魅力,是巨大的教育力量。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教育的本质是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互联网思维确实给我们改变了很多,但是不能完全依赖于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是要靠人。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与技能。如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现有的学习方式,崭新的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学"为中心,强调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数学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的实施,带给我们新的教育理念,给教学工作注入了活力,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利于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教育理念的实施者,应力求用新的教育观念来指导教学行为,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单调、枯燥的氛围,以更好的方式把课程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互联网的信息海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面临着一场新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博客(blog)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从传统的“信息共享”向“思想共享”和“知识共享”的转变,互联网真正开始凸现其无穷的知识价值。本文分析了博客与教育的关系,讨论了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阐述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冷思考。博客作为互联网时代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必将影响我们的教育,催生新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互联网+已经真正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在发展教育事业时,互联网 也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学生不再单一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在这一技术的指导下,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使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得到保障。教师开始意识到了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培养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单一知识向多元知识的有效过渡。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教学效率的有效保障,如何发展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需要.舒尔曼的知识转化理论指明了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向学科教学内容知识转化的过程,对研究教师知识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7.
《广西教育》2004,(11B):12-12
陈振华在《教育科学)2004年第1期上撰文认为,教师的理论性学习,目的在于把公共教育知识转化为教师个人的教育知识,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个体化的方式具体说来有如下三种:一、通过体悟使知识观念化。再科学的教育知识,如果学习者没有转化的心理准备,转化的可能性就不存在。教师对教育知识的需求及其程度是影响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开放教育模式下,学生以在职、业余、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转化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这种转化要求教师以满腔的热忱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给学生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和指导.对于数学这门自学困难较大的学科,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导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高校网瘾矫正工作开展重点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在中国普及以来,带给我们无限的资讯和便捷的交流平台,日益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当代中国高校大学生也在不断的利用互联网获取着海量的知识,给高校教育带来新的教育方式,提高了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面对着互联网无限的知识和多种娱乐途径,如何帮助高校大学生摆脱网瘾的束缚,使其进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当今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对高校网瘾矫正工作的开展进行论述,对其重点和方法进行对策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课程教学研究》2020,(2):F0002-F0002
"现在上课,学生直接在平板上进行实验操作,提交结果,老师马上看到全班的反馈,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度很高,很积极,教师也减轻了一些负担。不过如何将互联网和教育更深入地结合起来,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继续思考。"——Lily753640"教育要与时俱进,我们的教育不只是教授旧的知识,更需要和新知识接轨。互联网技术让我们的课堂形态更丰富了。"——kkris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