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月外国记者自由采访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及国台办、港澳办制定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和《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台湾记者在祖国大陆采访规定》、《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港澳记者在内地采访办法》自2007年元旦至2008  相似文献   

2.
2007年1月1日,《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根据“规定”,外国记者来华采访不必再由中国国内  相似文献   

3.
《新闻实践》2008,(11):41-41
10月17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第537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这一天是《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到期的日子。  相似文献   

4.
10月17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以下称新条例)。新条例于公布之日起施行。《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称旧条例)和《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以下称“奥运采访规定”)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1日,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签署了一项新的媒体政策(《采访规定》):为了“便于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中国境内依法采访报道,传播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从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0月17日,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  相似文献   

6.
10月17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以下称新条例)。新条例于公布之日起施行。《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称旧条例)和《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以下称“奥运采访规定“)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7.
《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反映了北京奥运会与奥运会惯例的接轨,意义深远:一、有利于全面展示中国形象。从今年起,注册记者就可以在有效期内免办签证,凭奥林匹克身份注册  相似文献   

8.
2007年1月1日,中国政府颁布<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取消了1990年公布的<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管理条例>中对于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在华采访活动的限制(指外国记者在中国大陆采访,应当向有关外事部门申请,并得到同意),规定外国记者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即可在华采访.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写作》2008,(11):6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公布 据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7日签署第537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条例》规定,外国记者在中国境内采访,  相似文献   

10.
只有开放和坦诚,才是对付无知或偏见的良方。与其责怪某些记者报道错了,不如敞开大门让更多记者进来看看。10月17日深夜,外交部大楼里举行了特别的记者会。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外国记者相对宽松的采访规定,就在这一天到期,外国记者都非常关心它会不会随着奥运会的硝烟散去而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11.
赛前报道的热度之高已经初现端倪:国内媒体纷纷开设"奥运专刊",而今年起施行的《北京奥运会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使得国外记者的采访更加方便,报道量和报道范围不断扩大。其实,自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后,一些欧美媒体常驻北京的记者站就纷纷开始调整策略,增调得力人员,进一步扩充实力,一些记者站首席记者或站长甚至相继换成专业体育记者。可以说,奥运赛场的竞争尚未开始,媒体大战早已硝烟弥漫。那么,作为从1984年才开始持续关注奥运的中国媒体,  相似文献   

12.
10月17日深夜,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刘建超宣布,新的《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务例》从10月17日起开始施行。按照规定,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只需获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同意就可以进行,而无需由中国国内单位的人陪同,亦无须事先向地方外事部门申请。值得注意的是,外交部选择17日深夜公布这一条例,非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2008,(9):86-86
针对有外国记者提到的“二十一条新闻审查计划”,北京奥组委8月13日澄清,并没有所谓的对外国媒体报道奥运进行限制.外国的新闻记者可以自由地对比赛进行报道。据悉,北京奥组委还推出了24小时受理采访申请机制。对境外媒体采访采用“零拒绝”标准。  相似文献   

14.
要构建一个自信、健康、和谐的社会,新闻不仅应该对外开放,亦应该对内逐渐开放。10月17日深夜,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刘建超宣布,新的《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从10月17日起开始施行。按照规定,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只需获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同意就可以进行,而无需由中国国内单位的人陪同,亦无须事先向地方外事部门申请。值得注意的是,外交部选择17日深夜公布这一条例,非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台州日报》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每日以四个版推出《奥运特刊》(共8版),在及时刊登新华社体育专稿的同时,《台州日报》派出两名编外记者赴京采访,转战赛场内外,每日以一个版的篇幅,刊发记者在北京发回的现场报道与图片,以记者特有的视野,挖掘“台州元素”,做足“台州人”的文章,由于“地方元素”抓住新闻的地域贴近性,密切关注本地与奥运会的联系,强化原创报道,乡土味浓,使报道更具可读性,因而受到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北京奥运会已胜利闭幕。参加报道这次体育盛会的境内外记者超过2万人。这其中有一类记者,他们并不直接报道比赛,而将视线锁定在北京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他们叫非注册记者,运用的是“大奥运”视角,而其中专程来华的外国记者,更是“拿着显微镜看中国”。  相似文献   

17.
早在2003年的全国外宣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就要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做好外国媒体和记者的工作”。本文在针对部分驻华外国记者深度访谈的基础上,结合他们在中国采访时的直观感受展开梳理,重点围绕政府、学者和国内媒体等三个层面如何做好外宣工作提出建议。文中所引述的驻华外国记者言论,均来自本文第二作者张志安在北京进行的深度访谈。  相似文献   

18.
伦敦奥运会期间,要对外籍运动员用英语进行采访,新闻记者需要充分“备课”,确保采访愉快、顺利地进行. 出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我国有关部门编写了小册子《奥运英语1000句》、《奥运体育项目中英对照》、《奥运英语天天学——日常会话》,计划采访2012年伦敦奥运的中国记者可到网上下载,提前熟读熟记,在伦敦采访期间随身携带.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三八妇女节,两个受欢迎的中国媒体人博客——《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王晓峰和中国博客圈中的娱乐记者袁蕾的博客突然变成空白页,上面只能看到一行字:“因为众所周知不可抗拒的原因,本博客暂时关闭。”这本来是两位记者开的玩笑,没想到一位路透社记者把这件事情和中国正在紧张进行中的“两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见此消息,如获之宝,随即向全世界发布:“中国两个言辞大胆的博客‘按摩乳’和‘奶猪’被政府下令关闭,这是中国在控制整肃互联网的新一轮行动,尤其目前‘两会’期间”。随后,这篇报道在众多英文站迅速传播,BBC、美国之音等西方主流媒体立刻跟进,至少有200多家国际媒体报道了此亨。 3月12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了署名张从兴的文章,《“中国博客门”耍了西方媒体》,很快引起了中国大陆媒体的广泛关注,报纸和网站纷纷转载。本刊记者就“博客门”亨件对中外媒体产生的影响专访了新加坡《联合早报》驻中国首席特派员叶鹏飞。  相似文献   

20.
2012年7月27日,伦敦奥运会将正式拉开帷幕。即将赴英的中国记者军团正摩拳擦掌,准备着为受众烹饪丰富的“奥运新闻大餐”。 本刊第六期“热点关注”栏目推出两篇奥运专题的文章《伦敦奥运会中国记者“作战攻略”》、《社交媒体奥运报道规则解析》,受到读者广泛好评。本期我们继续刊发奥运专题文章,侧重纸媒在奥运报道中的采编实践,特邀《新京报》体育新闻副主编艾国永等4位体育新闻工作者,为读者奉献《赛后5分钟,必须签版之“秘诀”》、《奥运报道如何借力志愿者》、《非奥组委认证记者如何创造采访机会》、《如何提高大赛的报道效率和走近大牌运动员》等四篇经验之谈。文章重点突出、实用性强,生动可读,希望能对同行报道奥运赛事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