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性”和“喜剧性”,是对广义的悲剧艺术和喜剧艺术(不只是戏剧中的悲剧和喜剧)特性的界定。社会生活中的不幸、痛苦与死亡,经过艺术家审美意识的过滤而赋予更深广的意蕴,才具有悲剧性;而社会生活中那些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丑恶的东西冒充它的反面的企图、矛盾与乖谬,反映在艺术家的幽默、讽刺等形式里,就见出喜剧性。但是任何审美范畴其实都是一种经验性的区分,悲剧性与喜剧性也一样。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审美范畴往往是成双对立而又可以混合或互转的。”“美与丑之处,对立而可混合或互转的还有崇高与秀美以及悲剧性与喜剧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悲剧一般着眼于表现悲剧性的故事,而且讲究“团圆结局”,当惊心动魄的事件酿成浓烈的氛围和足够的情势,随即转向顺境,出现圆满的结局,使悲剧性冲突和喜剧性结尾在一出戏里得到和谐的统一。它与欧洲悲剧不同,后者是在特定的戏剧情境促发一场悲剧性冲突充分展开之后,于高潮处陡然“下降”,最后以主人公的不幸、失败或死亡结束。“大团圆”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一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老舍的小说可以被概括为“京味”小说。这种小说不仅以北京市民及其文化作为题材对象,而且着地从文化心理视角对北京市民生活进行审美开拓,从而将他小说特有的喜剧性幽默与悲剧性、抒情性、世俗性等多种因素融合起来,并以“原味儿”北京市民白话表现出来,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学类型。当然,“京味”小说在老舍小说中出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角抵戏是汉代兴起的一种戏剧样式,《东海黄公》几乎是公认的汉代角抵戏的代表性剧目。大多戏剧史家都只是把它看做是中国戏剧的雏形,而对于其到底应该是悲剧性成分多还是还是喜剧性成分多,划分不是非常明确。多数认为它是一出揶榆巫觋的喜剧性的作品,而认为其是悲剧性作品的则比较少。本文则侧重讨论其悲剧性。  相似文献   

5.
《李尔王》被视作莎剧中悲剧性最强的作品,然而该剧的荒诞喜剧色彩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也最为浓厚。在《李尔王》一剧中,莎翁通过喜剧性场景的设置、喜剧小丑的安排、荒诞命运的揭示等多种手段拓深其悲剧性,使其达到悲剧艺术之颠峰。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小说由于受宗教文化、民族审美习惯等因素影响,大抵作着同样的“团圆梦”,这就使那些能突破团圆俗套的作品显得尤其可贵。本文从创作动机、人物设计、结局安排三个方面深入考察了悲剧性历史小说的道德文化内蕴,探究了历史小说悲剧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故事新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事新编》描写古代题材,一则着眼于历史精神的澄清,二则旨在刻画“中国的脊梁”。儒家推重的伯夷叔齐、道家智慧的代表老庄,都被予以批判性的重新审视,揭示出其自相矛盾的喜剧性;而女娲的急公好义、眉间尺与宴之敖的决绝复仇、墨子的“兼爱”与刻苦、大禹的克己奉公与开拓进取,都得到激情饱满的描绘与弘扬。在创作方法上,鲁迅以其深厚的造诣与创新的精神,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喜剧传统,于历史小说中时有古今错杂的神来之笔,体式、语调、风格也呈现出多种风姿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基调是悲剧性的,但其中也包含喜剧色彩,它对于深化主题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讽刺性的喜剧形态”悲吟封建本世的挽歌,以“幽默性、荒诞性的喜剧形态”哀叹宝黛爱情的悲歌,以“滑稽性的喜剧形态”反衬封建贵族的没落。由此揭示《红楼梦》的艺术手法不仅突破了历来“大团圆”的叙事结构方式,而且合理地集大成地运用了历来中国小说描写的喜剧手法,完成了对中国传统小说描写手法的“总继承”。  相似文献   

9.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是元杂剧中以佛教居士为主人公,赞美疏财仗仗义、扶困济贫,批判金钱罪恶、世风衰微的典型作品,堪称元曲中这《钱神论》。明清亦有多种以庞居士故事为题材的杂剧和传奇,但学们很少注意到它。对剧中题材之来源及其价值情况作一些探讨,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0.
在《牡丹亭》中,一直交织着两种似乎截然不同的旋律——喜剧的旋律和悲剧的旋律。相对而言,学术界对于其悲剧性内容更为重视,认为“悲”是戏曲的内在精神,是其思想意蕴深刻之所在;而喜剧性内容不过是为了营造热闹氛围、吸引观众的打趣逗乐,是表面现象。对喜剧性内容的重视不够是《牡丹亭》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借鉴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对《牡丹亭》的喜剧性内容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认为其中洋溢着伟大的狂欢精神,既有对生命激情的歌吟、对自然性爱的张扬,又有对封建礼教和专制势力的辛辣嘲讽和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