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夜郎故国——彝族英雄史诗的圣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彝族的英雄史诗都产生于贵州这片夜郎故国的土地上。《铜鼓王》中有用铜鼓作为葬具埋葬彝族古代首领的记载,这在其它彝族经籍《禳占星解经》等中的记载相符,并且与贵州省赫章县可乐考古发现的"铜鼓套头葬"式相互印证了夜郎与彝族先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夜郎“套头葬”式的彝文献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赫章县可乐考古发掘出土的夜郎时期的独特文物,曾经轰动考古学界和民族学界,其用铜鼓套头的特殊葬式,无论是葬式还是其族属问题,至今仍然是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个巨大谜团.本文从彝族古代文献中关于葬式的有关记录来作一个考释,认为这是彝族古代酋长兼布摩的彝人首领的一种葬式.  相似文献   

3.
铜鼓是我国南方广泛流传的一种历史文物和民族文物。云南是我国铜鼓发现较多、分布较广的地区,文献中屡见出土铜鼓的记载,如《新纂云南通志》中记载了乾隆、嘉庆、道光年问和民国时期出土铜鼓的情况,其中有现藏云南省博物馆的著名的广南铜鼓。云南一些府、州、县志,以及近人袁嘉谷在《滇绎》中也记载了出土的铜鼓。然而,这些铜鼓都是时  相似文献   

4.
据汉文史料、考古材料及彝文文献资料,可看出夜郎、可乐与彝族古代先民有密切的关系。夜郎古国族属虽然复杂,夜郎主体民族属彝族先民和仡佬族先民的可能性更大,而彝族古代先民当居于领先或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物,它的出现至少已有二千六、七百年了,但认真研究铜鼓却是近百年来的事.铜鼓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时间相当早.南朝刘宋时人范晔著《后汉书·马援传》已明确记载:"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阯得骆越铜鼓……".唐章怀太子李贤在注《后汉书》时引用了比《后汉书》稍早的《广州记》来为"骆越铜鼓"作注:"俚僚铸铜为鼓,鼓唯高大为贵,面阔丈余."据《晋书》、《陈书》和《南史》记载,在晋至南朝时,我国岭南地区已大量地铸造和使用铜鼓."广州夷人,宝贵铜鼓,而州境素不出铜.闻官私贾人,皆于此下贪比输钱,斤两差重,以入广  相似文献   

6.
彝族是复合型民族,彝族的族源是多元的。在地缘政治上,彝族的形成和古蜀国、楚国、滇国、夜郎、南诏均有关系;在具体族源上,彝族的形成比较明显地与羌、濮、昆、叟、劳浸、靡莫有关。  相似文献   

7.
彝族铜鼓礼俗与稻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鼓与稻作有密切关系,铜鼓源于铜釜,是一种日常饮具,由炊具联想到粮食,进而演化为祭祀与稻作有关的自然神祗的礼器,成为祈求丰产的人神媒介,彝族的稻作祭祀离不开铜鼓,古代彝族先民的稻作祭祀,如晋宁石寨山铜鼓贮贝器祭祀图案,籍见出行图等图像,反映的是以稻作祭祀为主题的“春祈”“播种”,“孕育”及秋报,祈年等,至今滇桂交界的彝族仍保留着围绕稻作生产各个环节的春节,开年节,补年节,忌欢节,庆丰节等铜鼓祭礼,铜鼓面上的太阳,云、雷、蛙,竞液,游戏等纹饰,均与稻作生产中的祈雨和祈水关联,把铜陵分公母和成对埋藏,把铜鼓放在粮堆上等习俗,亦是卜鼓祈年的稻作农业意识。  相似文献   

8.
李白诗中有两个所在地不同的夜郎:一个是《流夜郎赠辛判官》和《南流夜郎寄内》中的“夜郎”,亦即唐肃宗流放李白的地方;一个是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随风直到夜郎西”一诗中的夜郎。对于这两个夜郎,过去的一些注本,往往把二者混为一谈,而且说指汉代的夜郎国所在地,或说在现在的贵州、云南、四川地区,或说在今贵州省遵义或桐梓地区。《汉语大词典》上就是这样注的“:夜郎,汉时我国西南地区古国名。在今贵州省西北部及云南、四川二省部分地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的“夜郎”,多说是在今贵州遵义或桐…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你到天下第一村的周村去玩,不要忘了去看看董永墓。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董永卖身葬父则确有其事。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的《太平御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刘向《孝子图》:……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若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主甚悯之。永得钱葬父毕,将往为奴,于路逢一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以“夜郎自大”来讽喻狭小的地域观念。这句成语来源于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夜郎”究竟在何处呢? 根据历史考证,夜郎大约建国于战国时期,至秦汉时,与一些有亲  相似文献   

11.
夜郎至今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夜郎族属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核心议题,专家们提出了夷人说,濮人说,僚人说,谢人说,苗人说等多种观点。贵州省赫章县可乐考古发掘出土的战国至西汉即夜郎时期的铜镜上,最新发现了16个古文字,这16个古文字可以用古彝文进行识读、译解,为"夜郎为彝"说提供了新的物证。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80年代至今,贵州史学界乃至全国史学界的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异口同声地讨论一个话题,那就是“夜郎”。对夜郎国的中心问题各执一词,争论异常激烈,至今未成定论。文章对20余年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评述,并提出新的观点——夜郎中心黔南说。  相似文献   

13.
有段有肩石器并非越人所专有,夜郎主体民族是濮人,贵州是华南地区文化发源地.  相似文献   

14.
《支格阿龙》作为彝族传统文学中的优秀之作,广泛流传于彝区。从滇、黔、川三省彝族有关支格阿龙事迹的文本展示看,四川和云南的相当简略,主要表现在射日月和整治毒蛇等自然灾害方面。而在贵州彝区流传的文本,则以大量的篇幅记载了支格阿龙在统治者的领导下,消灭敌对势力,整治社会秩序的行为和过程。三省彝区的《支格阿龙》文本,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川、滇操北部方言的彝族中,主要表现为与大自然的斗争,贵州彝区则表现为与社会势力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春秋至西汉初年六百多年间,在今川西南、滇东北的昭通、曲靖至贵州西部一带,方国、部落林立,互争雄长,西僰、牂柯、夜郎为其代表,曾经名噪一时,称雄一方,既参加中原盟会,又与巴、楚、邛都、滇国交通。汉武帝开西南夷,正是以部族为基础,在僰人区域设置犍为郡,夜郎境域则为牂牁郡、滇为益州郡、邛都为越嶲郡。夜郎西部包括有今天云南昭通,贵州赫章、威宁等境域,此时的昭通境内还有与夜郎并称的"僰侯国",犍为南部的朱提(今昭通)地区则也称为"西僰"。  相似文献   

16.
彝族在黔西北地区有数千年延续不断的分布历史可追溯,在彝族早期的历史中,各部落氏族为寻找迁移的生存环境,不断的往返迁徙,其延续不断的分布历史证明,黔西北地区既是彝族的居住地之一,更是彝族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7.
舞蹈作为艺术,它所发挥的社会功能是毋庸置疑的。贵州彝族婚嫁“跳脚舞”源于贵州彝族特殊的婚俗,生动地反映了贵州彝族的社会面貌。根据中国当代舞蹈思想和外国舞蹈美学思想,作者认为贵州彝族婚嫁“跳脚舞”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发挥其社会功能,它们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传承和传播贵州彝族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