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箫记》与《紫钗记》系汤显祖早年作品,两部剧作的创作经历标志其政治思想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即:从政治批判力度看,由借史隐喻转变到直书批判;从问题的解决方式看,由以暴易暴代替了宗教求索;从理想政治的角度考虑,由正面颂圣走向了对"时主"的讽谕。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临川四梦》对中国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封建官僚体制作了深刻的批判,在戏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四梦”中的《南柯记》和《邯郸记》的创作特点简略阐述其“梦境”描述在作品中的作用及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戴礼记》中《千乘》等七篇,一般视为《孔子三朝记》,但日本学者武内义雄认为这七篇只不过是《三朝记》的一部分,原本《三朝记》包含《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等篇。本文通过各种文献所记载的哀公与孔子的问答分析,推测《三朝记》不包含《千乘》等七篇以外的哀公与孔子的问答。《三朝记》的写作年代,目前不能确定,但无疑是荀子以前的作品;也很难推测《三朝记》的作者是谁,可能是曾子和思孟学派以外的儒家所作。  相似文献   

4.
《邯郸记》故事来自于《枕中记》。比较可看出,《邯郸记》对《枕中记》的情节进行了增、删、合并等处理,由此形成了一部更完整丰富的作品。《邯郸记》围绕卢生这条主线,以宇文融、崔氏、裴光庭和箫嵩、热龙莽分别形成四条副线,前后照应,共同推动情节发展,充满想象力。  相似文献   

5.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潭记》创作于作者柳宗元在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50年)因拥护王淑文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作者因为政治上的失意,使他不得不寄情于山水,在风景秀丽的田园风光中寻找精神寄托。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来抒发自己政治上的不幸遭遇。  相似文献   

6.
魏丹霞 《考试周刊》2011,(53):31-32
作为一部不朽的巨著,《大唐西域记》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很多研究者从不同方面探究了其价值,如西域政治、民俗、地理,尤其是《大唐西域记》对印度史学的贡献,但很少有人探究它作为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散文的影响。本文着重从散文的角度来研究《大唐西域记》,希望拓宽散文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霞笺记》始以传奇剧体制敷演文言小说《心坚金石传》,易悲剧为喜剧,其得失尚需探讨。惜乎作者姓字不详。《西楼记》作者则为明末清初曲坛大家袁于令。两剧皆取材于青楼妓女与士人之离合悲欢,都在不同程度上曲折地反映出晚明特定时代士人的婚恋观念。  相似文献   

8.
《娇红记》是晚明剧作家孟称舜的一部优秀剧作,这部爱情婚姻悲剧体现了晚明时期“言情”的文学思潮。文章将《娇红记》与它之前的经典言情戏曲作品《西厢记》、《牡丹亭》相对比,探究其言情特点,得出结论:《娇红记》的言情思想有一定的超越性,一方面,从作品塑造的男女主人公形象来分析,情的意蕴一步步深化;另一方面,从作者创作的主题思想来看,情的意蕴一步步扩大。  相似文献   

9.
《群音类选》卷22选《青琐记》10出曲文、《怡春锦》"礼集"选《青琐记》一整出,以之与今存全本《怀香记》比对,可知:《青琐记》与《怀香记》甚少相异,显为同剧异名。而陆采的《韩寿偷香记》则与《怀香记》并无关涉,不为一本。《青琐记》系沈鲸撰作,自古迄今各家均无异说;而《怀香记》就是《青琐记》。因此,今本《怀香记》的作者自应是沈鲸,而不可能是陆采。  相似文献   

10.
作为著名的游记,《入蜀记》较典型地体现了陆游彼时彼地的写作心态.政治型心态、人文型心态、超然型心态等在文中都有程度不同的表现;尤其是超然型心态赋予《入蜀记》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从元代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到德国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又从《高加索灰阑记》到当代重庆戏剧院演出的《灰阑记》,这之间经过了两次大的改编。在改编的过程中,其中"灰阑故事"中的"灰阑断案"的框架被保留下来,但是剧本之间又有一些明显的改变,比如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等,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与明传奇,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的两大高峰,在戏曲史和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戏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实甫的《破窑记》杂剧和明代无名氏《彩楼记》传奇是元杂剧和明传奇兴盛时期的两部同题材戏曲作品,这两部剧作从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其原因与剧作家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农学著作,《周氏冥通记》则是一部重要的道教文献,这两部书也都是很有语料价值的文献,从地域角度来调查两部文献的语言情况,可以发现一些语言的南北差异。词汇方面,《齐民要术》具有六朝北方口语特色,《周氏冥通记》具有南方口语特色;语法方面的发展,《周氏冥通记》比《齐民要术》要更快一些。  相似文献   

14.
《伊戈尔远征记》应更名为《伊戈尔卫队记》。其原因有二:一是原书名无“远征”一词,误译为“远征”的俄原义为“卫队”;二是伊戈尔行动的目的是联姻,不是远征。书名翻译错了会对中国读理解作品产生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明代名戏剧家汤显祖的戏剧创伤中《紫钗记》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剧作取材于康传奇《霍小玉传》,又有较大的改动,其理想的追求与批判现实的精神鲜明、突出。它与明代中叶学 主流相呼应,具有一定的创伤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以《游褒禅山记》与《石钟山记》为例,从结构安排和景物描写等方面进行比较,并指出引进比较教学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北宋中后期的秦醇是喜欢撷取历史题材的重要传奇文作家,作有《赵飞燕别传》、《骊山记》、《温泉记》三篇作品。作者在《别传》序中用故弄狡狯的假托手法声称此传是根据“古文”《赵后别传》“补正编次”而成的,实际上它是作者参考旧题汉河东都尉伶玄子于撰,大约出于东汉至晋宋间无名氏之手的杂传小说《赵飞燕外传》(又题《赵后别传》)重新创作而成的,素材主要取自《外传》,也从《西京杂记》、《汉书·外戚传》汲取了一些素材。同时还吸收了《丽情集》本《长恨歌传》和《搜神记》中的有关记事和描写。《骊山记》也采取了同样的创作方法,一方面从《明皇杂录》、《开天传信记》、《安禄山事迹》、《次柳氏旧闻》、《津阳门诗注》、《定命录》等唐人书中择取素材,但又不拘泥古书而自行加工,一方面自为幻设,发挥想象进行虚构。所不同的是叙事结构,《骊山记》的叙事结构效法唐人陈鸿祖《东城老父传》和郑嵎《津阳门诗》,假托张俞和骊山田翁的对话,通过田翁对其祖上“言往事”的回忆来叙写明皇贵妃遗事。从北宋传奇创作的整体观察,秦醇的创作带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与乐史那种学者型作品的记实性资料性风格迥异,是应当予以基本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明代沈鲸的《鲛绡记》传播甚广,影响深远。但长期以来,戏曲研究者多囿于清人成说,仅从正史中查考宋代人物行谊,遂使本事失考,出现诸如"其姓名事迹,皆属假托"、"事无所本,全出虚幻"等误解。事实上,明代创作家多从小说中汲取素材编演所成,几成惯例。至于《鲛绡记》的本事,主要依据明初李昌祺的文言小说《琼奴传》之人物、事件构建故事情节框架,亦间采《宋史》及《贾云华还魂记》、《香囊记》等小说戏曲素材,以成就一部适应民众欣赏趣味和娱乐需求的著名剧作。  相似文献   

19.
俞为民《宋元四大戏文读本》对《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曲白中的方言、典故以及戏曲术语都作了注释,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其注释尚有若干可疑而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仅就《荆钗记》中一些注非所当之处,提出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20.
在汤显祖不到30岁时,曾根据《霍小玉传》作《紫箫记》,但未成,十年之后,汤显祖在南京身居闲职,又作《紫钗记》。时隔十年的两部作品相比较,彰显了汤显祖的文学创作在审美原则、创作手段、艺术语言上所发生的重大转变,而《紫钗记》在他的戏剧创作史上也成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