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能有效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用的、有趣的、便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能有效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用的、有趣的、便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程.美术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更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听障学生来说,美术就是他们接受知识的另一扇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作为一位美术教师应把创造力的培养作为美术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鱼相琴 《甘肃教育》2008,(24):57-57
美术课中的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文明的传播者和创造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教师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美术课除了教会学生一定的绘画技巧以外,重在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所以,教学的内容也加大了对欣赏教学的力度,目的是在欣赏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养成一个懂得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具有气质美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审美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审美情趣的培养已经成为美育的核心。我认为中学美术课主要应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这就要求学生懂得一些美术知识,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在学习中不断陶冶美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7.
美术是培养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审美能力、艺术情操的重要学科。美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主渠道。要在美术课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创设一个充满情趣的课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美术的愿望,开启他们情感的闸门,使他们学的趣味盎然,轻松  相似文献   

8.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初中美术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学好美术,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和审美意识;鼓励学生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的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9.
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上好美术课,教师最关键。美术课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人成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曾素花 《考试周刊》2010,(39):224-224
小学美术课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发学生智力,丰富情感发展个性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而要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就应着重对小学生的观察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几年来我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邵红梅 《黑河教育》2011,(10):35-35
美术教学能把美学理论渗入到学生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除了能培养学生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的正确审美观点,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之外,还对促进各学科的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美术课对提高学生素质、端正学生的审美思想、培养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中美术是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之余,能够提高自身审美素养的一门课程。在高中美术课堂上,学生的内心都很矛盾,他们既希望能够在美术课上学习一些培养与提高审美能力的知识,又希望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高考科目中。许多时候学生会把美术课当成放松精神的一门课程,不愿参与投入到美术学习过程中。教师在高中开展美术教学往往面临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难题,难以处理好这种矛盾的关系。本文旨在探讨提高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乐于参与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希望能给美术教学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美术课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把所有学生全部培养成为专业画家或者是艺术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创新意识,以及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1.观察能力的培养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年龄特点、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例如在给不同年级的学生授课过程  相似文献   

14.
余新琴 《考试周刊》2011,(38):222-222
美术课是初级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课程,它既丰富了许多基础知识,同时在审美过程中,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各种基础技能,使学生知识丰富,思维活跃,性格变得开朗,心胸变得宽广。如何提高美术课的教学效果呢?这一直是每一位美术教师不断研究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美术教师要善于把握幼儿的兴趣特点与性格特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呈现一堂精彩纷呈、趣味丛生的美术课,并通过美术课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与艺术品味,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中学美术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中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得到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双向平衡。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民间美术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审美情趣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美育能力,提升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是评价中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标准。初中美术课上,老师应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展开个人的想象翅膀,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启发引导学生从多元角度审美,从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入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小学美术课不仅仅可以普及美术常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在于逐步增强学生参与美术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让他们从无趣到有趣,从此爱上美术课。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究了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能对小学美术的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镭 《学子》2014,(1):36-36
【正】中学美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在中学美术课程中,美术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美术课对学生在"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引明显。美术课往往以教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