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明文中蕴含有真知美、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和谐美、语言上的准确美、简明美、生动美 ,教师应认识并利用这些美育因素 ,搞好说明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陈文革 《考试周刊》2010,(56):34-34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说明文教学难度较大。要使学生把握好说明文,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把握这种语言形象生动美的特点,给人以别样的审美感受,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到文化知识,了解科学原理.受到科学美趣味美的熏陶.而且能充分激发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并逐步提高观察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记叙文的语言华丽含情固然是一种美,那说明文的准确、周密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美呢?环肥燕瘦,自有美趣。说说明文枯燥,语言上恐怕也是一个原因吧!但是,我认为,说明文的不枯燥恰恰也在此,因为这里有一种科学的美、逻辑的美、理性的美。再结合说明的内容,我们会发现,说明文“物、理”自有动人之处,只有抓住了说明文本身最大的特点做文章,才能挖掘出说明文最大的美趣来。  相似文献   

4.
邱道勇 《广西教育》2013,(30):70-70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说明文并不感兴趣,很多学生认为说明文难读、枯燥无味。因此,笔者认为要解决学生阅读说明文的障碍,就要让学生学会发现和欣赏说明文的美。  相似文献   

5.
杨道麟 《焦作大学学报》2010,24(1):86-88,93
文章美指文字作品中以写实为主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普通文章和新闻文、史志文、应用文、学术文等专业文章以及文学报告、文学传记、科学小品、杂文等变体文章所体现的美,它和文学美一样,都是追求内容美和形式美的融合,都是“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产物,都是“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的和谐统一。具体表现为文章美和文学美争奇斗艳、文章美和文学美并峙争雄、文章美和文学美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6.
陈丙国 《学周刊C版》2011,(5):192-192
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总览现行语文教材,古今中外的文章精华,文学名篇,融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于一炉:其中既有记叙文的准确流畅之美,也有议论文的雄辩气势之美,还有说明文的逻辑顺序之美。  相似文献   

7.
<正>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源于语文课文的审美特性和课堂教学中所蕴含的美育因素及教师对此的充分发挥。在课文中,无论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小说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8.
散文不是诗歌,却诗意盎然;不是议论文,却含义深刻;不是小说,却生动曲折;不是说明文,却浅显易懂。散文的美,应该在于真正的"唯美",在于语言美,意境美,情思美。  相似文献   

9.
文章关是指文字作品中以写实为主的文章即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普通文章与新闻文、应用文、学术文等专业文章及文学传记、科学小品、杂感文等变体文章所体现的美。文章作品的境界关中的意旨美、事料美和情感美之间既有区别,更有联系,它们都是文章作品的有机组成要素,如果其意旨含糊其词,模棱两可,达不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和认识深度,就难以给人启迪;如果其事料不是足够的和必要的,或者不是最准确的和最恰当的,就难以让人信服;如果其情感淡漠暧昧,该爱不敢爱,该憎不敢憎,对真善美无动于衷,对假恶丑漠然置之,就难以使人感动。只有正确、深刻、鲜明的意旨关和真实、典型、新颖的事料美及健康、尚质、适量的情感美三者组成和谐的统一体,才有可能使文章作品臻于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都在于给人以知识。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说明文常常被师生认为是枯燥无味的,认为说明文不美。但我却认为说明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等待着我们去雕琢。说明文中美的因素在哪里呢?我认为说明文美在形象、美在科学、美在结构、美在情感、美在语言。  相似文献   

11.
正在平时的阅读中,文质兼美的写景性文章、扣人心弦的叙事性文章和流传已久的经典诗文特别受到学生们的青睐。事实上,许多优秀的说明文同样是"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也是值得一读,并能让学生受益匪浅的。关键在于教师要以学定教,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得意与得言的动态和谐,在说明文教学中酝酿出浓浓的语文味儿。笔者结合《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思考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初中新教材说明文单元主要集中于第四册。这些文章均出自中外名家之手 ,文质兼美 ,是说明类文章的典范作品。如果我们能认真钻研每篇说明文 ,深入发掘蕴含于其中的审美因素 ,实施“以美施教、以美激趣”的教学 ,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 ,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 ,说明文教学应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审美呢 ?一、掌握说明文的特点 ,欣赏其科学美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 ,它所说明的内容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由此 ,读好、写好说明文的关键在于正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入选初中新教材的说明文近 2 0…  相似文献   

13.
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源于语文课文的审美特性和课堂教学中所蕴含的美育因素。在课文中,无论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小说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蕴含着大量的道德美、形象美、语言美、文化美等因素。那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呢?我认为主要应从课堂入手。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美是一种极其严肃、雅致和含蓄的美,其含义也是丰富多彩的,它具有简洁美、统一美、对称美、整齐美、抽象美、奇异美等。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枯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美,不懂得欣赏数学美或缺少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  相似文献   

15.
说明文的语言之美,往往被其科学性和实用性所掩盖,被其他文体的文学之美所淹没。所以,学生在学习说明文过程中领会其语言之美,往往会成为薄弱环节。事买上,说明文语言具有准确、周密、生动、通俗、形象、富有情趣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初中教材内  相似文献   

16.
数学美,没有华丽的色彩,没有动听的音符,只有匀称优美的体态、简洁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思维以及给人以求新求异的想象空闻,这就是数学本质所具有的至高无上的美.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数学的和谐美、数字美、符号美等,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美的热爱,并通过学生的“内化”,逐步迁移为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粟建林 《教师》2013,(2):117-117
文学作为中华文明千百年来文化、历史、艺术的活化石,经历了各个时代从生涩发展到成熟直至辉煌,给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美一直是人们的追求,对文学亦是如此,何为美?何以美?似乎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文学何以至美,自古以来存在潜在的血脉,无外乎:内容美、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  相似文献   

18.
孙黎静 《课外阅读》2011,(5):253-253
教学《桥之美》,选择《中国石拱桥》做比较文本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两者都是名家手笔,都是说明文;二,两者的说明对象相同——桥;三,两者都有优美、生动、形象的描写性语言;四,两者都运用了举例说明法。  相似文献   

19.
孙美娜 《文教资料》2013,(28):72-74
语文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课中开展美育,首先要启发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关;其次要引导学生欣赏美。因为没有审美能力,再美的事物也没有意义;最后要激发学生创造美。因为只有创造出新的美,才能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环境、美的行为、美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试论“人体美”与“舞蹈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美”包含“动态美”、“意蕴美”、“神韵美”,而这三种都是通过人体语汇传达给人们的。如果没有“人体美”的升华过程,就不可能达到“舞蹈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