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歌唱的二度创作是指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保持曲作者的基本要求,同时对音乐形成自己理解、处理和自己的风格特色,准确而完美地揭示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本文对歌唱二度创作的几个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2.
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幼儿除了要动手实践、创作作品以外,还要学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才能实现全面发展,持续提高综合能力。但是,受展示空间、教学背景等因素影响,当前幼儿展示活动开展存在诸多问题,如作品展示空间不够大;幼儿能力不足,活动主导权更多掌握在教师手上等,种种因素导致幼儿的学习主动权与选择权只是简单体现在了作品创作上。基于此,以中班幼儿办展为例,探索出以幼儿为主导,教师作为协作者的展示活动支持策略,以期增强幼儿的作品展示能力。  相似文献   

3.
汤亭亭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华裔作家,其作品已进入美国当代文学经典。她的创作将真实和虚构有机结合,富有深度的象征意义。她以自己独特的叙事话语,完成自己及华裔属性的确立。基于这样的前提,从文类角度分析她的传记成分较重的作品,以探讨汤亭亭创作中的意识形态倾向。  相似文献   

4.
杨瑞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5):103-106,98
声乐演唱作为对词曲家作品的演绎,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它是在一度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把一度创作作为出发点.声乐演唱的最终结果应该体现在通过富于创造性的行为,对声乐作品的正确传达和再现,赋予音乐作品以光彩和生命.声乐演唱需要通过分析作品、体验作品、体现作品三个阶段来完成二度创作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美学教育和电脑作品创作的美学培养三个方面“作品创作主题的美化、作品创作设计的美化、学生言行的美化”阐述了学生电脑作品创作的美学培养策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美育知识的渗透和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电脑作品创作的美学能力,使作品创作的效果更具吸引力和更突出。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创新的精神,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或课外进行电子作品创作,使学生在创作电子作品的过程中,自己主动获取有关创作内容的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7.
舞蹈作品是舞蹈创作者对客观社会生活的主观审美表现和反映,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在舞蹈作品教学中如何准确地再现编导的创作意图,这一点至关重要.现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二度创作是指演唱者要在演唱中揭示作品深层内涵,显示出演唱者个人与他人有别的艺术个性,使作品因其演唱而增添色彩的声乐表演。声乐作品二度创作包含三个基本原则:对作品本身的二度创作、歌唱作品情感抒写的二度创作和演唱者个性化体现中的二度创。二度创作可以划分为二度创作设计、认知原创把握原创作品、创新原创作品、表现作品和效果评价反馈等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天高几许问真龙”,一句广告征集用语引发了一起著作权侵权纠纷。广告征集用语一般具有生动形象的艺术性和高品味的文化性,它的产生凝结着创作者的智力劳动,而且具有独创性、可复制性和广泛传播性,因而属于著作权法上的作品范畴。从实质上讲,征集创作属于委托创作。随着著作权保护意识的增强,一些广告主在征集广告中常常作出被采用的广告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于广告主的声明,这种声明是广告主的要约,如果信息接受者参加征集活动,提供自己创作的广告作品,就视为应征者接受广告主的声明,该作品若被采用,其著作权应由广告主享有。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军旅题材。沈从文坚持自己的"乡下人"身份,对于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都有自己独特的态度,对军人、知识青年也有与学界同侪不同的看法,他期望以自己的笔"将社会重造",以文化改造人性,但又无时不刻透露出对军人的期望。这种复杂的心态都与其早年的军旅生活有关,并在其军旅作品中充分体现。研究沈从文的军旅作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11.
艺术情感是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时,时时刻刻激励着自己、同时又渗透在作品中、感情着欣赏的一种情感。只要绘画作品中的形象、色彩、笔墨的感染力在,不管表现的情绪、情感千变万化,欣赏都会诱发产生类似的情绪情感,精神上得到陶冶,情感生活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2.
在陶渊明的作品中,《归去来兮辞》历来是人们十分注重的一篇。这是因为,“沛然如肺腑中流出”的这篇作品,全面集中地反映了陶渊明的思想。而在欣赏陶渊明优美辞的同时。读也会对陶渊明的人生哲学作客观、全面的观照。这篇“因事顺心”而创作的作品,完全可以看作是陶渊明自己对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一种诗意自白。  相似文献   

13.
著名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在为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一书所作的序言中称赞纳博科夫的作品包含着一些奥斯汀的优美、狄更斯的欢快和斯蒂文森那种可喜的、令人沉醉的情趣。纳博科夫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文学本体论者,他在创作中酷爱玩弄文字技巧,凋动着语言叙述的各种手段,力图使自己创作的小说成为一种文字和典范。因此对他的长篇小说创作予以充分的重视和完整的把握就显得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4.
何今强 《教育》2012,(6):54-55
摄影作品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是一种便捷、即时的德育手段,同时具备教育无痕和人文化的实效性。笔者通过在班级德育管理中积累的经验,对摄影作品的拍摄、摄影作品的筛选、摄影作品的呈现、摄影作品的运用等过程提出了个性化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谢飞 《宜宾学院学报》2009,9(10):127-127
每一首声乐作品的完成需要经过创作和表演两道大的“制作”工序。因此,在了解作家意图、熟悉作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再创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声情并茂的对作品进行再创作表达出作品的内涵?以《木兰从军》为例,分析对作品进行再创作表达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巴赫,巴洛克时期著名作曲家。他擅长使用复调来诠释作品,创作了大量的高品质乐曲。《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所创作的众多管弦乐作品中最为著名的,其中一共包含六首作品。每一首作品的配器都不同,极其灵活。这部作品完美的展现了巴赫高超的写作技巧,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作品分析等方面的论述,来探究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有着独特的发展历史,而且各种钢琴作品在创作上具有自身独特的创作特征和艺术情怀。研究一种艺术创作特点,可以依据调查法、文献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在传统和现代技法及作品创作理念相结合的基础上,融入当代著名的创作方法,全面探究。本文从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理念和特点入手,对钢琴作品风格上的特征、创作手法上的特征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探索一些作品创作实际。  相似文献   

18.
最美何处寻     
一位画家对自己的作品始终不满意。有一天,他对妻子说:“我要出门远行,这样才能找到创作的灵感,画出伟大的作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蒋萌  王奎 《广西教育》2014,(1):20-21
绘画作品的内在气势与力量、外在节奏与韵律之美主要体现在其艺术情感上。这里所指的艺术情感是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作为绘画创作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这种艺术情感被很多画家视为绘画创作及绘画作品的灵魂。西方美学说,艺术是情感的符号。也有人说,艺术就是情感。因此,艺术情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往往具有统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艺术情感表达的需求构成了绘画创作的动力;第二,情感的再度体验构成了绘画创作的核心;第三,艺术情感是绘画作品中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第四,艺术情感引领着画家走向艺术的巅峰。由此,绘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其艺术情感又具体表现出以下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许志群 《江西教育》2022,(36):90-91
美术创作是一个复杂而有意义的过程,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物象特征的理解、作品的表现方式,都是影响美术创作的重要内容。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作品的深入解析,让学生感知美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主观表达,把物象的特征通过主题作品的创作表现出来,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