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平时方程式书写的练习中,同学们经常出现对反应条件不清楚、混淆或者乱写的情形,虽然经过多次纠正练习与反思,这种情形有所改进,但总有很多同学继续犯同样的错误,最典型的是把加热、点燃、高温等混淆。下面就此类温度有关的反应条件若干问题加以归纳辨析,以供大家学习参考。一、几种常见升高温度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化学术语是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之一。为便于同学们确切掌握,现对几个易混淆的化学术语进行辨析。一、点燃、燃烧与加热点燃是点火使之燃烧。加热是使物质温度升高。燃烧是可燃物与助燃性物质(如氧气)间发生的一种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是现象而不是反应条件,而点燃才是可燃物发生燃烧的条件,故在书写可燃物燃烧的反应方程式时要注明反应条件为点燃。反应条件的不同取决于反应物的化学性质。点燃与加热的共同点是化学反应都需要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不同点是点燃是可燃物需经“点”,即加热使其(局部)达到燃点。由于燃烧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3.
初中化学容易混淆的几组概念枝城市三八八厂子弟学校李炳喜(443301)一、加热、点燃、燃烧、高温1.加热:是指引发或维持反应进行的温度范围。一般用酒精灯作为热源,且一般不与被加热物质直接接触,通常不超过500℃。对于吸热反应来说,加热要伴随化学反应的...  相似文献   

4.
一、点燃、燃烧、加热、高温1.点燃点燃是一种用明火来引发化学反应的操作。点燃的目的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其温度决定于可燃物着火点的高低;点燃的结果是使可燃物发生化学反应而燃烧。点燃一般是让火焰直接接触可燃物,可燃物被点燃后,燃烧产生的热可使其继续燃烧。因此,点燃只是用来引发化学反应,不需伴随化学反应的全过程。2.燃烧燃烧是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是反应现象而不是反应条件。可燃物的燃烧一般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或其他能支持燃烧的物质)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使温度达到着火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灵活性较差。因此设计练习时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突破那些习惯的思维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一、重视混合练习小学数学有不少相近、相似、相对的知识,小学生很容易混淆。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新知识后,先进行一些单项练习,巩固新知识,再进行一些混合练习。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之后,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进行混合练习:  相似文献   

6.
1 点燃、加热、高温、燃烧要使化学反应发生 ,通常需点燃、加热、高温或加入催化剂等条件。点燃 ,通常用于可燃物燃烧的反应 ,点燃 (有时加热也可以 )的目的是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点燃的结果是使可燃物发生燃烧。可燃物被点燃后 ,燃烧产生的热可使其继续燃烧。因此 ,点燃只是用来引发化学反应 ,不需伴随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加热 ,一般为酒精灯火焰温度范围的外加条件 ,其加热温度一般不超过 50 0℃。对非可燃物需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 ,若反应放热 ,则反应被引发后 ,加热可停止。对大多数需加热的化学反应 ,特别是吸热反应 ,则加热需伴随…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类型(下)郑品元(六)对比练习。它是针对容易混淆的知识和互相紧密联系的知识,运用对比的方法而设计的一种练习。下面是几组对比练习设计:1.顺向题与逆向题的对比.(1)①莱场有20筐青菜,卖出14筐,还多少筐?(顺向题)②莱场卖出14筐...  相似文献   

8.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习作基础,习作兴趣仍需继续点燃。在动作描写中,学生往往写不具体,常常用概括的语言陈述。要让学生的习作写生动、写具体,可进行专项训练,以激活习作潜能,点燃习作热情。针对一节"动作描写"习作指导课进行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找到动作描写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动作描写练习。  相似文献   

9.
1.变换练习。主要有语言变换和图形变换两种。2.联想练习。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联想到“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几分之几?”等。通过这一联想,学生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个之几”的应用题有较深刻的认识。3.重点练习。教材中,大部分知识前后联系非常紧密,有很多新的知识可用旧知识来学习。练习设计时,教师抓住知识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作为重点让学生练习,可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4.对比练习。许多习题叙述、结构形式相似,学生由于概念不清而发生混淆。…  相似文献   

10.
组词有讲究     
组词是一种常见的练习形式。在进行组词练习的时候,通常是把二到三个形近词放在一起,让学生先辨析再组词,以加深对字形的记忆。但在选字的时候一定要有讲究,否则非但起不到加深记忆的目的,还会使学生产生混淆,出现错  相似文献   

11.
保健推拿课程深受大学生的喜欢。在有限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多种教学方法、着重讲解混淆深奥内容、营造课堂气氛、严格把关练习顺序、加强基本功练习、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加强实践操作环节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题组教学历来有之,但一般都安排在练习环节中。通过明晰题组教学在数学新授课中的运用,使学生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的易错、混淆点,收到1+1>2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1点燃、加热、高温、燃烧 "点燃"通常用于可燃物燃烧的反应,点燃的目的是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使可燃物发生燃烧.可燃物被点燃后,燃烧产生的热可使其继续燃烧,因此点燃只用来引发化学反应,并不需伴随化学反应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教参上的两处失误□湖北王小平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比较中,常常有学生把借代和比喻中的借喻或暗喻混淆,甚至连教学参考有时也会搞错。如统编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六课《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的“思考和练习”第二题,教参所给的答案,有两处就将二者混淆:一处是将暗...  相似文献   

15.
一、点燃点燃是一些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点燃的目的是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继而使可燃物燃烧起来.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它是一种反应现象,不是反应条件.因而,"点燃"与"燃烧"的意思不同,不能把"点燃"  相似文献   

16.
陈爱梅 《教师》2013,(22):118-118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精心、适时、适宜、合理、有目的地设置对比练习,能够帮助学生辨析易混淆的概念,纠正易出差错的题目,引导学生抓联系、辨差异,巩固知识,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深入反思,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7.
辨析近义词     
张凤祥 《考试》2010,(1):14-16
辨析近义词,历年高考都有这方面的检测和考查,而许多考生对近义词,特别是同音近义词,在选择答案或平时使用时常常混淆。这就需要多作辨析练习,以此提高考生辨析近义词和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当前小学生错别字中同音混淆占有极大比重。在小学同音字识字教学中采取正面引导,充分利用图画、演示、歌谣、想象、故事、比较、练习等多重区别,多样复现,把易混淆的同音字区别的关键落到字形字义的结合点上,对提高小学识字教学的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要上好复习课,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目标要准确、具体目标中对于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各方面的要求要准确,且三者之间不能混淆。如统计  相似文献   

20.
一、点燃、燃烧、加热、高温有些化学反应的发生是需要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通电等条件的。同学们在注明条件时,一定要区分清各种条件的适用范围。点燃是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其结果使可燃物发生燃烧。可燃物被点燃后,燃烧产生的热可使其继续燃烧。所以,点燃(有时加热也可以)只是用来引发化学反应,不需伴随化学反应的全过程。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先将铁丝在空气中加热,然后迅速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星四射,说明反应放出的热足以使其继续燃烧。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点燃、加热等)的结果,是化学反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