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材分析《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文中讲了萨沙与家人到森林中去,突然遭遇雷雨天气,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萨沙受父母的影响,主动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在教学时,应把  相似文献   

2.
教材解读:《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小语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萨沙的家人在雨中传递雨衣的动人故事,萨沙由家人的行动懂得了保护弱小的道理,并将父母传递给他的雨衣盖在了蔷薇花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文中讲了萨沙与家人到森林中去,突然遭遇雷雨天气,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萨沙受父母的影响,主动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在教学时,应把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作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保护弱小的爱心,  相似文献   

4.
教材解读: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小语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萨沙的家人在雨中传递雨衣的动人故事,萨沙由家人的行动懂得了保护弱小的道理,并将父母传递给他的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文章语言浅显,情感含蓄,道理明晰,易于让学生读文、悟情、明理。  相似文献   

5.
《我不是最弱小的》改编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情节简单,语言浅显,讲述的是一件极为普通的生活小事:萨沙的父母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唯一的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中飘摇的蔷薇花上。事虽小,文字也短,但透过字里行飘摇的蔷薇花上。  相似文献   

6.
文本解读《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里赏花聊天时突然下起了大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被大雨冲掉了几片花瓣的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不再是最弱小的了。选编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我不是最弱小的>改编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情节简单,语言浅显,讲述的是一件极为普通的生活小事:萨沙的父母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唯一的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中飘摇的蔷薇花上.事虽小,文字也短,但透过字里行间,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的情感和信念.……  相似文献   

8.
<我不是最弱小的>改编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情节简单,语言浅显,讲述的是一件极为普通的生活小事:萨沙的父母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唯一的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中飘摇的蔷薇花上.事虽小,文字也短,但透过字里行间,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的情感和信念.……  相似文献   

9.
刘长华 《教育文汇》2013,(22):39-39
不久前,我在本校二年级二班上了一节语文探讨课,课文是《我不是最弱小的》。妈妈带领五岁的萨沙和哥哥到森林游玩。突然,风雨大作。妈妈说要保护最弱小者,便把唯一的一件雨衣给哥哥,哥哥又转给萨沙,萨沙却把它盖在身边的一朵蔷薇花上,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相似文献   

10.
张新华 《师道》2006,(8):41-41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外出度假,突遇暴风雨,父亲把雨衣让给母亲,而母亲又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把雨衣盖在了娇嫩的蔷薇花上。根据这一教学内容,我们往往把“保护弱小者”设定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期望通过我们的教学让学生养成“保护弱小者的美德”。我想:这当然没错,但如果仅仅让学生接受这种单向、狭隘的爱的熏陶,他们长大成人后会对爱有怎样的一种理解?弱小者被别人关爱就是天经地义的吗?弱小者被别人关爱就应心安理得吗?基于这样的思考,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对教材进行了再度开发,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11.
王乙芸 《江苏教育》2007,(22):23-24
苏教版小语教材四年级下册选人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我不是最弱小的》,选人时对文字作了改动。我在进行这课的教学活动时,有学生质疑:“妈妈为什么不把雨衣给托利亚呢?托利亚也是她的孩子呀!”我认为这个问题紧扣课文中心.可以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加深对课文中心句——“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的理解和顿悟。基于以上考虑.我抓住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尽管托利亚和萨沙都是妈妈的孩子,但托利亚是姐姐.萨沙是弟弟,所以妈妈把雨衣给了更弱小的孩子——萨沙。学生的思考是建立在妈妈的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上进行的.托利亚和萨沙同是孩子,同是弱小的人,都需要爱护。但两个孩子也有强弱之别,所以妈妈才把雨衣给了萨沙。妈妈面对大雨,面对一件雨衣两个孩子内心所进行活动的描写被省略了。正是文中的这处空白,才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相似文献   

12.
一、缘起:质朴的文本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我不是最弱小的》(入选苏教版小语第八册)一文,简单且耐人寻味:郊游时,下起了暴雨,爸爸把唯一的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很快递给了儿子萨沙,萨沙又小心地盖在蔷薇花上,以"我不是最弱小的"一句话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争当强  相似文献   

13.
《我不是最弱小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耐人寻味的短文。读了这篇文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文中浓浓的爱。因为爱,妈妈把雨衣递给儿子托利亚;因为爱,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弟弟萨沙。一件雨衣在传递着亲情,传递着爱。也正是这份爱,唤醒了五岁萨沙心底的爱,他不仅感到了被爱的幸福,更感受到了施爱的美好,所以才去保护去爱更弱小的蔷薇花。弱小的萨沙因为有爱变得勇敢,变得强大。一、从题目入手,统览全文1.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认读“弱”字。“弱小”是什么意思?蚂蚁和大象谁是弱小的?你还能以这样对比的形式举出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4.
《我不是最弱小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耐人寻味的短文。读了这篇文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文中浓浓的爱。因为爱,妈妈把雨衣递给儿子托利亚;因为爱,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弟弟萨沙。一件雨衣在传递着亲情,  相似文献   

15.
教材: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师:你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吗?生:不是。师: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请用笔画出相关句子。生: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师:这句话中出现了哪几个动词?生:走、掀、盖。(教师板书)师:萨沙会怎样走?怎样掀?怎样  相似文献   

16.
陈秋萍 《成才之路》2013,(26):93-94
前一阶段,聆听了邻校钱友芬老师讲的《我不是最弱小的》,感触颇深。《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教材第八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了萨沙—家在假日里到森林中游玩突然遇到大雨,一家人互让雨衣的事。课文主要赞扬了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 文章内容不难理解,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取向。钱老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积极引导,让学生充分感悟了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使学生由读到悟,将文中人物行为内化为一种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7.
《我不是最弱小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这篇课文,一开始就描写了一家人到森林里去的情景:父亲、母亲、五年级的学生托利亚和四年级的学生萨沙,他们在林中草地上、野蔷薇旁聊天、看书,温馨和谐。师:天公不作美,突然雷声大作,下起了雨。在大雨如注时,父亲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却把雨衣又给了萨沙。我们都被这一幕深深感动了……生:老师,我不明白为什么妈妈不把雨衣先给托利亚,而直接给萨沙。是不是妈妈不喜欢托利亚?生:作者是不是在写的时候前后考虑得不周密,把托利亚给忘了?生:老师,我在看课外书时看到一篇《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作者也…  相似文献   

18.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一开始写到一家人父亲、母亲、五年级的学生托利亚和四年级的学生萨沙到森林里去。他们在林中草地上的野蔷薇旁聊天、看书,温馨和谐。师:同学们,天公不作美,突然雷声大作,下起了雨。但是在大雨如注时,父亲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却把雨衣又给了萨沙。我们都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  相似文献   

19.
何光云 《教师》2011,(31):84-84
爱上阅读,是酷爱求知、善于思考的本性使然。 爱上阅读小学语文课本,却完全源自一堂课的美丽邂逅。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为了应对儿天后的公开课,双休日也过得那么沉重。轻轻翻开书,我的目光定格在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上。课文主要讲萨沙与家人外出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第四册(苏教版)中有一篇文章《我不是最弱小的》,两位教师同样讲述这篇文章,采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一位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把握,以体现“保护弱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线索,引领学生阅读,同桌、小组讨论,提出问题。抓住萨沙的一句话“我不是最弱小的”进行分析,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明白了妈妈对托利亚的母爱,托利亚对萨沙的兄长之爱,进而表现萨沙对蔷薇花的保护,突出“保护弱小”这一主题,教师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也从中明白了在生活中要“保护弱小”这一道理。而另一位教师教学开始也紧紧抓住阅读、讨论、分析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