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在教书期间,发现每当下课后,许多孩子喜欢往卫生间跑。并在里面停留很久,我觉得奇怪,悄悄走进去一看,只见许多孩子围在一起。芸芸说:“这只小兔子真能干,拔了这么大一个萝卜。抱也抱不动……”没等他说完,琳琳抢着说:“那间漂亮的房子肯定是兔子的家,它正抱着萝卜回家呢……”原来,他们是在说源源衣服上的图案呢。看到我,孩子们显得很难为情,一下子散开了,各自回到教室,但脸上的表情显得意犹未尽。我灵机一动。如今孩子们的衣服都印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动物、花草、风景、动画等,既然孩子们感兴趣,何不利用这现成的衣服图案来引导孩子们看图…  相似文献   

2.
双杯养鱼     
你的桌子上竖放着相扣的两个玻璃杯,两个杯子里放着一杯半的水,还养着一条活金鱼!这一杯半的水是怎样装进去的?上面杯子壁的水为什么不从缝隙里流出来呢?原来,在倒水的过程中巧妙地用了一张卡片帮忙。先在下面的杯子里装满水,养上鱼。在另一只杯子中倒入大半杯水,放上卡片。用手托住卡片,把杯子倒过来。  相似文献   

3.
双杯养鱼     
你的桌子上竖放着相扣的两个玻璃杯,两个杯子里放着一杯半的水,还养着一条活金鱼!这一杯半的水是怎样装进去的?上面杯子壁的水为什么不从缝隙里流出来呢?原来,在倒水的过程中巧妙地用了一张卡片帮忙。先在下面的杯子里装满水,养上鱼。在另一只杯子中倒入大半杯水,放上卡片。用手托住卡片,把杯子倒过来。这时,你即使把手拿掉,水也  相似文献   

4.
【原题】两个杯子,第一个盛着1千克酒精,第二个盛着1千克水.从第一个杯子里取10克酒精倒进第二个杯子里.搅匀后,再从第二个杯子里取10克水与酒精的混合液倒回第一个杯子里.经过这么一来一往两下子之后,问原来盛水的杯子里的酒精比盛酒精的杯子里的水多呢、少呢、还是一样多?[1]对于这个问题,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回答:“从第一个杯子里倒进第二个杯子里的是10克酒精,而从第二个杯子里倒进第一个杯子里的是10克水与酒精的混合液,因此原来盛水的杯子里的酒精比盛酒精的杯子里的水多.”实际结果并不是这样.之所以会答错,在于没有考虑到从第二个杯子…  相似文献   

5.
第四只杯子     
班会课上,我给学生出示了三只杯子,然后请学生们观察。第一只杯子杯口朝上,但杯口有一块玻璃盖着;第二只杯子杯口朝上,但杯底有一个小洞;第三只杯子完好无损,杯口朝上,但杯子壁上沾有一些脏东西。“现在,我要往杯子里加水。请大家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我抛出了问题。下面顿时议论纷纷。高博文说:“第一只杯子根本不可能倒进水,因为它的口是被遮住的。”王一程不甘示弱:“第二只杯子会出现边倒边漏的情况,最后也没有多少水存在。”“那第三只杯子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追问道。“第三只杯子里面应该有水,但却是脏的,因为杯壁上有一些脏东西,…  相似文献   

6.
一得集     
“来,干杯”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机关幼儿园一园唐杰活动结束后,我端起杯子想喝水。这时,宇宇端着杯子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想和你干一杯。”“好呀,希望你越来越聪明!”说着,我轻轻和她碰了一下杯。宇宇高兴地把杯子里的水喝了个底朝天。旁边的几个小朋友看见了,也端着杯子要跟我干杯,特别是几个不爱喝水的小朋友也拿着杯子朝我喊:“老师,还有我呢!”看到这种情形,我想何不用“干杯”来激发孩子们喝水的主动性呢?于是,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喝水的谈话,并由他们自己制定了规则,如:要轻轻碰杯,不要大声吵嚷等。再到喝水的时候,孩子们主…  相似文献   

7.
如果将两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矮玻璃杯盛满同样多的水,让幼儿比较两只杯子里水的多少,孩子一眼就能看出两杯水一样多。然而,当你让孩子看着你将其中一只玻璃杯的水倒入另一只又细又高的杯子里后,再问他高杯子里的水跟矮杯子里的水是否一样多时,孩子们大多不能正确回  相似文献   

8.
赵敏 《四川教育》2021,(1):17-18
午饭后,冬日的阳光洒在德阳市罗江区略坪小学校园里,走廊上、洗手台边、开心农场里、生态百花园旁……孩子们三五成群忙上忙下,人人脸上露着笑容。再仔细看,每位孩子的左胸前都佩戴着一个白底蓝边的圆形徽章,徽章正中图案是一条鲜红的红领巾。“请问你们为什么都有这个徽章呀?”记者来到一群孩子中间。“因为我们都是‘最美红领巾’啊!”孩子们齐声答,脸上带着喜悦。“那‘最美红领巾’要做些什么事呢?”  相似文献   

9.
做杯托     
用纸杯子端开水喝的时候,是不是有点烫手呢?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杯托。找一个矿泉水瓶,从底部的厘米处剪断,留着下半部分。把杯子放入瓶底,看是否合适。如  相似文献   

10.
<正>在人的生命之旅,信心是颗希望的种子,只要有适宜的土壤,它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一只杯子里,发现跳蚤立即轻易跳了出来。接下来,再次把一只跳蚤放进一个带盖的杯子里.经历了一次次被撞以后,跳蚤变得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直至在盖子下面自如地跳动。过了一段时间后,当人们把杯子上的盖子拿掉时.这只可怜的跳蚤已经不知杯上还有可跳的空间,依旧在原高度不停地跳着,再也未能跳出这个杯子。  相似文献   

11.
在人的生命之旅,信心是颗希望的种子,只要有适宜的土壤,它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一只杯子里,发现跳蚤立即轻易跳了出来。接下来,再次把一只跳蚤放进一个带盖的杯子里.经历了一次次被撞以后,跳蚤变得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直至在盖子下面自如地跳动。过了一段时间后,当人们把杯子上的盖子拿掉时.这只可怜的跳蚤已经不知杯上还有可跳的空间,依旧在原高度不停地跳着,再也未能跳出这个杯子。  相似文献   

12.
神奇的杯子     
孩子们!杯子家家都有,人人都用,可是你是否曾经对它进行过研究呢?有一天,大叔在使用杯子时有了非常意外  相似文献   

13.
1.有七只相同的玻璃杯装水:第一只装半杯,第二只装三分之一,第三只装四分之一,第四只装五分之一,第五只装八分之一,第六只装九分之一,第七只装十分之一。可以将一只杯子里所装的全部水倒到另一只杯子里,也可以将一只杯子里的水倒到另一只杯子里直到倒满为止。照这样的倒法,能不能在若干次以后有一只杯子里装(1)十二分之一;(2)六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每天都要给年幼的儿子讲故事,有一天我给他讲的故事是这样的:马丁·加纳德是闻名世界的科普作家.在他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在课堂上抽出三只空杯子,又拿出十片小贝壳,说“:请把十片贝壳装进这三只空杯子,要求每只杯子里的贝壳只能是单数.”同学们都皱着眉头苦思冥想,可怎么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同学们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时,马丁站起来说“:我有办法.”他走到讲台前,把十片贝壳分别放进两只空杯里,每只杯子放五片,然后拿起其中一只装有五片贝壳的杯子,套在第三只空杯子里.老师要求他给同学们讲一下是怎么想到的.马丁说“:按照常规思路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5.
老师的错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口渴了,我让孩子们分组去喝水。这时我发现有个孩子正有些吃力地去拿我的杯子,我的杯子放在钢琴上。他踮着脚才刚好够着,因为这个孩子平时比较调皮,我发现了之后有些生气,心想,不好好喝水,去拿我的杯子干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设计意图 端午节快要到了,大街上到处都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粽子、绿豆糕、艾窝窝等特有的节日物品吸引着孩子们。一天,贝贝在班上兴奋地告诉大家:“超市里有条龙呢!”很多孩子都附和起来:“我也看到了!”“龙身上还装有粽子呢?”就在那天的社会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交流了端午节的来历、过端午节时的习俗等内容,孩子们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个人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 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重复几 遍,结果还是一样。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 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上加一个玻璃 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一次次 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 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  相似文献   

18.
夜里,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正好是圣诞节,孩子们在雪地里堆起了一个雪娃娃。瞧,他戴着红呢帽子,两只乌黑乌黑的煤球眼睛,鼻子上插着根胡萝卜,嘴巴是一颗弯弯的糖果,脖子上还戴着一条花围巾,不知是谁从家里拿了根爷爷不用的拐杖,插在雪娃娃手里,把个雪娃娃打扮得神气活现。 夜深了,孩子们都回家了,雪地里只剩下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培训活动中,我听了一位教师教学《了解空气》这一课,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先把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再用一只杯子把乒乓球扣入水底.从而用“为什么乒乓球到水底了”引导学生探究。接着用手帕和杯子来实验,解释问题,让学生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然后安排的活动是让一只杯子的水跑到另一只杯子中,最后才让学生感受空气。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还安排了三个小实验:砖块里的空气、往漏斗里倒水、让瓶子里的红水流出来。  相似文献   

20.
孙菊芳 《教育导刊》2007,(12):40-41
设计意图一场雨过后,我带领孩子们来到了户外的场地上游戏。孩子们无意间发现了草丛中有一只绿色的蝴蝶,急忙叫我将蝴蝶小心地捉住并养在自然角里……后来,孩子们围绕着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