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馈霞 《大观周刊》2013,(2):106-106
对课堂的整体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过程就是设计的过程.如何备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成果.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2.
崔会谦 《大观周刊》2012,(25):185-185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一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张艳娇 《大观周刊》2012,(44):207-207
数学语言教学是一种以数学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为施教对象,以规范化的语言为传播媒介的专业性语亩,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精彩的教学语言。尤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就必须研究数学课堂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4.
孙惠蓉 《大观周刊》2011,(44):253-254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永恒的追求。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找准起点,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让数学课堂智慧如云、灵动如风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学生才能感悟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课堂的每一分钟!  相似文献   

5.
杨勇 《大观周刊》2012,(37):357-357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不取决于课上,而是课前的准备过程,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备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成果,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6.
赵英杰 《大观周刊》2012,(35):335-335
我们要想让学生学数学的效果好些,就要让他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操作学具、人人动手,这样思维可随之展开.很容易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操作学具学数学,有利于学生经历“动作思维——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更清晰,  相似文献   

7.
马成中 《大观周刊》2011,(32):165-165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掌握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准确而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研究和表述问题,是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迫切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大应用问题的教学力度。  相似文献   

8.
田飞 《大观周刊》2012,(28):249-249
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堂导人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序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一个精彩的“课题导入”。“灵巧的导入”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智慧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犹如一杯醇香的清茶.点点滴滴沁人学生心田,让他们迅速进人课堂教学状态。使他们的思维处于高度积极主动状态。这对于提高整节课的课堂效率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千万不可小视。精彩的导人不仅能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张大娜 《大观周刊》2012,(16):255-255
为什么很多学生觉得数学课单调,枯燥?为什么学生对数学课不兴趣?为什么学生的数学成绩低?学生为什么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不能应用?基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数学教学脱离生活。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有用传授和接受式的教学方式,没教所讲内容的生活中的表现和生活中的应用。所以我们应该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呢?  相似文献   

10.
杨惠珍 《大观周刊》2012,(26):190-190
部分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怕学数学就是因为对数学概念不理解,掌握不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数学老师,重视概念教学,给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很重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海杰 《大观周刊》2011,(27):132-132
数学课在普通高中作为一门主科,学生基础较好,学习爱好浓。而职业高中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毫无爱好,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特点,几年来自己对职高数学教学进行了一些粗浅探索。  相似文献   

12.
李发生 《大观周刊》2011,(47):148-148
如何上数学课,对于每一位数学老师来说.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每一位小学数学老师来说.都有自己的经验和办法。但是,如何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成绩,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不仅在内容上精益求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激情等方面都要有很深入地研究。同时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成绩。  相似文献   

13.
张世凯 《大观周刊》2012,(7):195-195
为适应新时期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喜欢你的数学课,运用教学案例在数学课堂中发挥作用,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  相似文献   

14.
李颖 《新闻世界》2004,(11):57-58
当前.中专生的生源下降,中专课难上已是普遍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数学课如何上.如何使他们对数学课感兴趣.使数学课轻松起来。我想我们只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就一定能使学生对数学课有兴趣.让他们在愉快中把数学学好。这几年我在中专数学课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这里我愿把一些做法总结起来.和同行们彼此交流,为繁荣中专数学课教学尽自己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程国如 《大观周刊》2012,(27):254-254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会对学生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一直在为教好学生数学,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因此.我结合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当前教改的要求.提出以下设想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白明艳 《大观周刊》2011,(18):238-238
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点.便可以对事物作初步的分类,比较法,就是用比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这是各学科通常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它的认识功能在于它有鲜明的启发性.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的各个抽象定义、逻辑和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牢固记忆.促进数学学习的进度和效率。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笔者经7年文科院校“文科”数学课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上大合班数学课,多媒体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用于数学教学不再是授课辅助手段,已经上升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邓会霞 《大观周刊》2012,(32):281-281
小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和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一直在困扰着大家,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其主要表现为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同时,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又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点,这个问题如果解决的不好,久而久之.不仅学生对应用题产生了恐惧心理,而且还会引发对数学学科的畏惧,影响了学科质量的提升。对此,现在传统的方法,教师也只能采取某些常规的对策,比如题海战等来应对,其结果自然是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那么,如何让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走出以上困境呢?我结合自己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解困的方法。希望能和大家共同研讨。  相似文献   

19.
陈永许 《大观周刊》2012,(39):80-80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数学教学应该更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当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而教室作为知识传递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更利于学生去主动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20.
沈玲玲  谢素鑫 《大观周刊》2012,(20):233-233
文章结合我国目前高职数学教育的实际情况,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入手,探讨了高职教学教育观应当重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有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并且将数学文化知识渗透到数学知识的传授当中,从而有利于学生提升人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