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敏 《大观周刊》2013,(12):165-165
培养学生的语感,关键是让学生力口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体会感情,尤其是对优美文章地诵读。在阅读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提高语感,阅读训练,加强比较阅读,逐渐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品味能力的目的。多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注重综合评价,努力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成小华 《大观周刊》2011,(52):173-173
语言文字学科.离不开写作.写作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反映。在英语教学中,词汇、语法和阅读教学一直是重点;而对写作教学却很容易忽视。其实扎实的写作能力既能够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词汇又能够锻炼相关的语法知识.还能培养语感进而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中学生必须在具备了一定的词汇积累,语法基础和英语语感才能进行英语写作.因此英语写作也是对中学生学习英语提出的最高要求.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陈再励 《大观周刊》2013,(2):169-169
阅读能力在高中英语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高中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意义重大。教师应从高中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课文教材,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在培养他们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让学生了解阅读课文理解题设计目的.通过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及生词量,来丰富他们的英语背景知识.增强他们的语感.以达到提高他们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为了实现学生英语阅读的有效性.我谈谈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理解题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感知和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也是语言学习中长期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积累和结果。语感强的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理解透彻、表达得体,交际中显出较高的效率。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语感培养。  相似文献   

5.
王玲 《大观周刊》2012,(43):376-376
分析了语言习惯与语境、词汇量、阅读兴趣、英语阅读量、语法、英语学习动力不足六个方面的影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提出了积极创设英语学习语境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广泛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切实提高学生阅读量、注重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激发学习动力、重视英语语法教学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定时阅读提高阅读能力五个方面的解决影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何平 《新闻世界》2012,(6):276-278
以元认知理论为基础,结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对高一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验证元认知策略训练对于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养成自主阅读习惯的实际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能增强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意识,促进他们管理自己的语言学习,提高英语阅读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它对于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想,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感实践、重视语感分析,落实这三个方面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吕向梅 《大观周刊》2012,(39):238-238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们逐步知道了要想学好英语,不需要多读.体会它在和人交流时的的感觉,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教师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  相似文献   

9.
孙玉芹 《大观周刊》2011,(49):95-95
著名语言教育专家张志公曾说过:“语文课有一项特定的、无可推脱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行种种计划的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阅读理解的确是学习语文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阅读能力强否也成为衡量语文水平高低一个重要尺度。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在这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特别是对现代文的阅读.虽然这类文章接触的最多,很多课文、范文也是以现代文的形式出现并学习的,学生却始终学不得法.对此类文章的学习和了船有限。  相似文献   

10.
黄薇 《大观周刊》2011,(40):72-72
高中新课改要求教师和学生改变旧有的英语教学观和学习观,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即要培养学生的高水平语感,真正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现阶段教学实际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尚有矛盾,从实际出发,英语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对英语的偏见,正确对待英语学习,通过课堂上创建语言环境、课后练习设计及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三个策略使语感的培养落到实处,切实体现英语新课程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刘晓燕 《大观周刊》2012,(41):315-315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为中学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听说训练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刘志敏 《大观周刊》2011,(19):132-132
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听与说的能力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我们的学生虽已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却很难借用已有的英语语言知识从事日常的英语交际活动.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语言环境的缺乏。此外,我们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另一个障碍就是不敢开口说,虽然在课上能读读、拼拼、说说,但在课外,几乎听不到学生自觉用英语来交流。他们往往怕说错、太害羞,这祥等于放弃了说的机会,这种不会听、不会说的英语.只能成为“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因此,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适宜英语听说学习的语言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积极和正确地练习听说英语,提高听说能力是很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的直觉感应能力。加强语感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灵敏和准确的良好品格。语感教学就是在教学者有计划、有目的的控制下,以语文知识为先导,以语言实践为主线,以语感能力培养为落脚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参与作用,指导学生自己去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并作出理性分析,提高语感层次。  相似文献   

14.
韩宪 《大观周刊》2012,(51):294-294
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已不再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侧重于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5.
刘敏  刘小燕 《大观周刊》2013,(11):326-326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它可以通过口语交流和阅读文章等来获取信息。近年来.在英语的各类考试中.阅读理解的分量也在逐渐增多.并且其难度也呈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已刻不容缓.也是教育科研中的一个崭新话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快速阅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技能的有效手段。快速阅读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量,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过程中的语感,使他们的综合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快速阅读》一书的编写,从取材、方法训练、词汇处理、限时阅读灯方面对阅读教学进行改革,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李利利 《大观周刊》2010,(48):84-84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包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话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正如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  相似文献   

18.
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起来的,要靠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多听、多讲,才能熟能生巧。教师在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少使用母语,充分利用教材、听力材料、电教媒体等进行模拟应用训练。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不断积累词汇、习惯用语,把交际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充分运用进来,使学生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熟悉英语知识,才能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19.
马苏蕊 《大观周刊》2012,(51):298-299
何为“语感”?“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根本基础。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的要求。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有效教学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语感的培养.将其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何春野 《大观周刊》2012,(31):277-277
最为一门国际交际语言,英语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读正是指“阅读”。阅读是英语“四会”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阅读是获取所学知识.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发展智力和情感的重要途径。对于高中生而言,“读书是学习,使用还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必要的学习。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是最受重视的对象。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乃至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中.阅读课所占课时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